小学语文教学思路9篇

时间:2022-06-12 10:21:29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思路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思路9篇

第一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和无声的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楷模和有声的行为。教师的口语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具体的教学口语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多地使用小学生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一点儿、深刻一点儿。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赋予语文教学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精神道德的陶冶。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具备小说语言的活力,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散文语言的优美,演说语言的精炼,这样说来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向其逐渐靠近,直至完成!

作者:蓝长秀工作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语文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不仅仅是认字读文,还要理解词语意思以及文章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通过阅读解答各种习题,帮助增强技能训练。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小学语文是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没有小学语文这把开启大门的钥匙,学生今后很难顺利的进入其它学科大门之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满足孩子的趣味、探索需求出发,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容易达到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从内容上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还有另外一方面的作用,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为正确学习做事提供理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即使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三观意识,至少能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让学生有一中积极学习、正确乐观的良好学习状态。

二、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有效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不竭源动力。小学语文是比较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浅显易懂而且有感情色彩的科目,更容易满足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学习兴趣是所有学科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新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徜徉在各类学科的海洋里。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培养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途径。因为小学语文和生活最贴近,这是小学语文的优势所在,是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小学语文没有数学这类课程的抽象,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吃力和畏惧,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小学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可以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互动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通过学生的这种兴趣和关注,可以将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的热情,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升。这些技能恰恰又是其它所有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其它学科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帮助孩子早日学会这些技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积累经验。

三、情绪调控是学习各类学科的前提,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

一个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好的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或者想要进一步深造,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那么不仅仅需要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支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情绪调控能力是学好所有学科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很多权威机构已经证实,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正是处在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和健全的关键性时期,而语文教学作为知识涵盖面最广,也是平时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门学科,自然就担当起了提高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主要使命。在以往的语文教学里,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忽视了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对他们今后学习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讲,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忽视正是今后造就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正是因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弱视,导致我国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发展普遍处在偏低水平,引发儿童情绪困扰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广大人群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将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纳入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有效的调节情绪,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如何有效调控情绪的能力。从小就培养起小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学科以及今后的发展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随着社会对人类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学科的理解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从小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才能让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过程潜力无穷,为社会培养需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下一代。

作者:王建民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第三篇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分析

1.语文教学的课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普遍着重于紧扣语文教材,根据教材上设置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学生没有主动问老师问题的意识,没有独立的学习思维,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教课文时,经常提出一些形式化的问题,比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用意是什么”以及“通过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等形式化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语文课结束时,学生所反映的听懂,只是在老师所限制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理解课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严重忽略了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中的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这种限制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通过对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题材、格式都一模一样,作文的内容模式也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写记叙文时,都是在面临某种情况时,先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斗争,然后怎样怎样,最后再写结尾时,写上几句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号等。新课程改革下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的创作思维程式化、套用化,使之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亲自去感受生活,从而创作出有力量、有感染力的作文。老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经典作文,让其学会模仿、去套用固定的格式,这是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大误区。

3.语文教学的作业布置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水平为目的,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语文课后作业,让学生们不堪重负。学生们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出现应付作业的现象,因此,导致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不能有效地提高。比如,对学生提问一个成语并对其描述该成语的意思“对其刻画或者临摹得十分逼真”,那么学生就会立刻回答,该成语是“惟妙惟肖”,这种刻板的现象对于小学生提高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语文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死记硬背来掌握学习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误区的解决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其鼓励,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要使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脱离课本教材的范围。另外,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能出现“这个问题不是语文学科范围之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错误思想。为了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语文教学内容需要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其目的不是对所有学科的知识给予其专业的讲解,而在于培养学生有一个善于探索问题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开阔视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范围。改变之前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的现象,转变为现在的“学生提不出来问题怎么办”。

2.让学生的作文创作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为了使学生能够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就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其能够真实表达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写出发自内心的文章。另外,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认识了解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对其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对所参考的作文进行深入的学习、认识和欣赏,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感悟去写作。

3.教师应该学会布置作业,注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2500个汉字,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具有记忆的规律。汉字的学习要做到反复的练习来加深记忆。所以,教师常常通过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练习量与间隔,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运用,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记忆,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外,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分析作业和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业、主动写作业。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改进小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误区,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韩丽飞工作单位:长春市108学校小学部教师

第四篇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课上所学知识。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独特性,其句子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构成方式以及习惯用法等都有其规律。而阅读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文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力。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力是在其认读文字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头脑当中原有知识,在经过对文章当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头脑思维活动之后,达到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思想及内容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力的高低是衡量其阅读能力最为基本的标准。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语文教学中,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时机让学生以口头形式来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对文章各段落及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采取课上讨论的形式,来让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则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1.教师重视度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意识模糊,对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针对教师课上讲授的诗词、课文、文字、词组等基础性知识进行抄写和背诵。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个人情感的体验,也打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这也是主要的阻碍因素。

2.开展范围较狭窄。要想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学生的训练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教材上,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来获得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以此来作为对自身教学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就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由于认为自己教的是小学生没有这个必要,或是认为引进课外内容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等,以及一些学校由于能力不足因此没有条件为教师提供教材以外的教学设施等,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是单纯地围绕课本教材来对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致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局限,其语文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三、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1.加强语文词句基础训练。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段落由句子连接而成,句子则由文字和词语构成,因此对语文教学来说词句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句子的组成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句子理想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将文章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语文教材中的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教师不能存在应付心理,让学生只是简单地念几遍就随便了事,应根据所学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够带着问题去深入阅读,将相关句子、词语在课文中标注出来,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就能够有助于其理解,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理解力和阅读力的目的。如在讲授《草原》一课时,考虑到文章内容主要是描写草原秀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初次见到草原愉悦的心情,在进行实际授课时,可先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进而从阅读体会中去感受和理解文章,之后再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讲解。

2.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只需对其一部分进行阅读即可,有些则只需知道其中的大概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少数的好书而言,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进行阅读。”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略读即是对文章快速、粗略的阅读,其中包括文章说明、作者简介、文体等。其目的在于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对段落的梗概进行简单的了解,抓准主线,明确文章的创作背景。精读即是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研究。在精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结合文章语境,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要理清头脑思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要加强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针对摘录、写体会、背诵、品读等精读文章的各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引导教学。如,在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内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主旨段落等进行批注,并在教师讲解文章时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使学生有效、有序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3.重视语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是对课内语文阅读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课内语文阅读进行深化和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可以对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形成弥补的作用,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首先要教授学生好书、坏书的识别标准,让学生多读一些积极的、文艺性、知识性、思想性较好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为其选取一定范围的参考书籍,如少儿科普、地理常识、历史故事、童话寓言、名人轶事等,且生词较少、难易适度、内容丰富、篇幅适当。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谚语、格言、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一些阅读体验、感受等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写作、分析能力的提升。

作者:张海波工作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第五篇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语文教学不仅传授汉语知识,更应该重视对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蓬勃生命力,象征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汉字、成语、歇后语、名著、典故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甲骨文、小篆、大篆、六国文字、隶楷到简化字,汉字跟随时代和语言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生动形象,直接就能表意。

2、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国国学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现代语文教学发展艰难缓慢,“”后,语文教学才逐步走向成熟。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语文课堂问题多多。语文教学难逃“三大中心”的束缚,即教学以教师、课本、课堂教学为中心。不能完全否定“三中心”教学原则的积极作用,但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语文教学脱离实际;上课方式机械,学生涉猎不足;单纯地死记硬背,没有吸收人文精华。这就要求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剔除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2.2语文教师的地位。语文教师要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注重学生多方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主要注重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确立明辨是非的道德准则;第三,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对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绝对不可以轻视语文教师的地位。

2.3如何进行语文修养的训练。语文修养体现了语文水平的沉淀,新课标下语文的改革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教师借鉴的教学手段,比如换位思考、比较阅读、定向阅读、出声朗读、边读边思等。教学中适当的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促进语文修养的提升。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没有让学生分段找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而是比较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萝卜头的悲惨遭遇,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对比自己和他们的生活。学生畅所欲言:他们都生活在黑暗的社会,都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小萝卜头盼望上学,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应该好好学习。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童话的中心思想,还了解小萝卜头的革命精神。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受到了深切教育。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历史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独立思考中情感得到了迁移和升华。

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念

3.1知识、能力、语文素养共同进展。我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思想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为教师起着领导作用,以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这一个学科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考虑认知目标、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文化品味、思维发展、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平衡发展。

3.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从传统的、被动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合作的、探究的、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而不是做学习的奴隶。这就要求教师彻底颠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实现途径上,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学生对老师形体的全面模仿。认知主义注重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灌输。建构主义则主张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逐步构建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吸取三种主张的精华,去其糟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这种差异体现在习性、兴趣、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关注的焦点、提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

3.3构建语文知识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读完书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思辨能力,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和高年级优秀的学生进行交流等读书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有用的资源,书馆的书籍、网络资源、电子书籍等等。拓宽课文内涵和自身的视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由传统走向先进,由单一信息走向多方信息的融合。

作者:李红伟工作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

1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创设新型的教学流程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遵循这个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1)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导语的作用,应正确利用导语,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2)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满足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3)进一步熟悉整篇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应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作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4)具体学习课文,分析优美、清新的语言,领略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其魅力所在。在课文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5)拓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基于这一需求,应积极开展拓展教学。(6)课后引申。整个流程先品味文章,再引申、拓宽、转化为能力,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流程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了理论指导的科学性,比起传统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只有做好课后引申工作,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目前来看,在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整体教学创新效果,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具体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在执教中,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我们应制定三个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句子含着的意思。(2)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应遵循创造学习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展示目标时采用情景式,可以先给学生背一首有关草原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调动视听手段,用多媒体出示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主旋律基调的草原画面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利用上述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整体提升,学生能够从语文课文中有较大的收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培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重点锻炼。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教学创新有明确的方向,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从新课标的规定来看,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上,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尊重学生的特点,围绕着学生做好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更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3)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大纲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创新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应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要从创设新型的教学流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李洪丽工作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七篇

一、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任务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钟启泉教授认为,“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中外母语教材比较丛书•序》)陆志平先生也曾告诉我们,语文不仅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以为,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做这样的定位与诠释:语文课程重视语文的熏染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选择教学的内容;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涵养人文情怀,培养语言感知、感悟和表达、创造等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把握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以为,有效性之“效”应该可以诠释为“效果”“效用”“成效”和“效率”等。所谓“有效”,一方面,为指向预期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果”“有效用”“有成效”;另一方面,还应包括达成预期目标的“效率”,需要考量为达成目标所动用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资源的多少。消耗资源越少,目标达成度越高,“效率”就越高,也即越是“有效”。由此,关于“有效性”的逻辑定义似乎又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即高效、有效、低效、无效与负效等。教学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工厂生产产品可以从原料、水电、人力投入和产出等方面,直接用“量”来进行成本核算、收益评估。教学之“效”如何量化评价,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需要辩证地考量。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情感体验的深度,知识、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等等,应该成为考量教学有效性的不变指标。由此,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外延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下,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养成和文化知识习得情况,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实现与提升情况等等。

三、静心探究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着力提升其专业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水平,精心探究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简言之,可以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广泛搜集和阅读关于“语文教学”、关于“有效性”的理论书刊与实践经验性文章,去粗存精,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及行为,从提升理论素养、转变教育观念开始;另一方面,注意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实行“拿来主义”,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加强实践,积极开展实证性研究;第四,做有心人,沉住气,静下心,观察、实践、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前行。具体地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文学科规律,增强教学的目标性。

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必须回归事物的原点:语文姓“语”,中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听说读写训练,着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阅读实践体验,已经逐渐成为共识。目标引领行动,行动决定目标。我们要从教与学的目标性方面关注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板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就中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其目标任务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感知文本内容;二是体味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意蕴;三是品味文本语言及文法、特色。不同的文体,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散文重情,优秀的散文历来被作为传情达意的最佳表达文体,其中浸透的是作者的至情至性,是炽热情感的燃烧与明净灵魂的歌哭;小说写人,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深厚的主题意蕴;诗歌重审美体验,在美读中感悟其“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闻一多语),感悟其形象之美、情感之美、理趣之美、意蕴之美。对于写作教学,“我手写我心”历来被誉为写作的真谛。写作教学训练的价值指向便是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与表达,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表达生活,表达自己。对于学生,坚持日常的写作活动,不拘泥于每周两节“作文”,不局限于固定的写作课堂,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想写就写”,“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语文老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由写作”活动与集中规范的课堂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开发一切资源和平台,促发学生愿写,想写,能写。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具体的实践是写作教学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写作前的观察、阅读、积累,写作中的构思、组织、表达,写作后的修改、发表、交流,都应以简明的训练目标做引导,有具体的评价目标贯穿始终。

(二)关注学生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什么,怎么教,依据只有一个: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我们要从教学的针对性方面关注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洋思中学强调的“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坚决不教”很值得我们借鉴。以阅读教学为例。关键在一个字:读。现代文的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体味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学习文法。放手让学生读和品,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强化对生命的体验,提升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是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老师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阅读感悟的方向、深度、广度上给予恰当及时的引导。文言文教学更需要读,一在读准,读准字音;二在读顺,能正确断句;三在读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钱梦龙先生曾经指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四是读美,读出文言文原有的韵律、节奏、情感和气势,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细心体味,使其“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五是读深,读出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的真面目,感受中华文化进步的脉搏,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三)保护学生兴趣,避免评价的理想化。我们要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方面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等于成功的一半”。莘莘学子,懵懂孩童,都有一颗鲜活的心,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对于生活,他们满怀激情;对于未来,他们充满向往。这是我们可资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该悉心呵护,精心培养,不断激发学生这份好奇、这份兴趣,避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育评价活动的理想化倾向对孩子的挫伤。以阅读教学为例。为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需要避免简单的知识传授,避免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信任学生,给予较多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反复阅读、体验、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参与其中,提出疑问,发表观点,甚至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在参与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见解、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肯定。师生之间可以争论、辩论,但不必求全责备,更不可冷落与打击。再以写作教学为例。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手段来激发写作欲望,保护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是许多高明的语文老师的宝贵经验。比如,实行作文评价百分制,只要达到了本次训练的目标,就给予满分的评价。只要有值得圈点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亮点,都及时给予肯定。不知是什么原因,不少的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总是很吝啬,总是习惯于求全责备,不知不觉就以作家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可怜的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激情就在一次次的“求全责备”中逐渐丧失了。

(四)不断创新,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的理念早已成共识,如今的中小学校园内,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瞄准升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语文教学内容变成了阅读理解题解题训练、应试作文指导,语文学习形式比较单调,教师死死把持课堂,反反复复地讲授,反反复复地做练习,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之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考试成绩可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很可怜。改变现状,不断创新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让生活绽放出诗意的光芒,无疑是语文教学实现有效、高效的迫切需要、必然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读书活动,有专家曾坦言,语文学习最本真的形式是读书,提高语文水平的最好途径是读书。甚至有人表示,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不是课堂上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我以为不无道理。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仅靠课本上的那几十篇几百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思考得多了,感悟得深了,语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语文修养自然会提升。读得愈多,眼界愈加高远,心胸愈加开阔,头脑愈加智慧,待人愈加豁达,处事愈加潇洒,生活愈加充实,人生愈有文化,愈有品位。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读,带着任务去读;可以凭着兴趣,随意地读,教育、文学、自然、哲学、艺术、实用技术,经典、时文、日常报刊等等,目之所及、书之所及,什么都可以翻开来读,开卷必定有益。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课文的“例子”,通过阅读教学的导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有机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静下心来,带领学生多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习惯,成为校园生活常态。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适合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容、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各种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网络论坛、文学社团活动、社会考察以及书法比赛、文艺创作与表演等等,只要为师者永葆一颗满怀激情的心灵,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精心组织,将课内外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何愁不能调动,有效、高效的语文学习目标何愁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何愁得不到彰显!

作者:曹文兵工作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八篇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特征

1.创造性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重复教授同样的知识,学生就容易出现疲倦感。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学习任务,提升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应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同时增大课堂上知识的容量。

2.感染的特性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拥有感染性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就是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和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的仪表风貌还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发挥教师的朴素风格,争取给每个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备课内容很好地展示在课堂上,还能够通过自己富有美感的讲解,将这份感情传递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和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相关联的,教师要擅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

二、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方式

1.发掘课堂上的艺术细胞

小学语文的教材基本上比较简单,课文主要是以示范性和教育性为主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掘出这些课文中的艺术细胞,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需要做的,同时这也是提升语文课堂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学生从各方面来充分感受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学生的鉴赏力和自身的素质水平需要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培养和熏陶。

2.提升语言的功能

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教师的语言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每个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定性。教师语文的学术性是必需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语文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3.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课之外,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互动,如此才能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文的具体难度,来制定每节课的提问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节课的内涵意义。学生在了解到了教师提问的重点之后,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课文的分析和阅读过程中来了。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自己鉴赏力的过程,也是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的问题不应该难度系数过大,应该较好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这就是提问的技巧所在。

4.从生活中发掘语文的艺术性

文学创作中有一个统一的观念,就是艺术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但是又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升华。从这个方面来说,语文知识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校园的课堂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还应该在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艺术性,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深入贯彻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共同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为我国的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余仙工作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尧民民族小学

第九篇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学和生活没有联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对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根据语文课程教学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与生活的隔膜,和生活相融合。对小学课文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材的生活气息比较弱,因此小学生比较难理解课文内容,他们的生活经历非常的有限,其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无法对课文进行理解,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些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研究发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事情往往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学习需要和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够继续的深入学习。那么如何的将生活和教学进行联系呢?其实,小学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表面和生活联系性不大,可是实际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建立联系,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教学方式枯燥

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还是延续了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以至于增加了教学的乏味感,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填充式的教学,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动手和实践能力非常差,过度的压迫反而会导致逆反。因此教学方式应该要创新,要突破,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接收教师的信息。

1.3评价落后

将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是应试教育所遗留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成绩确实可以判断一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整个一生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因此我们过度的看重成绩评价方式,仅仅是顾及眼前利益而已,并没有将学生的未来作为考虑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处人格比较健全的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这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希望让学生具备语文能力,这种能力不局限于听说读写,而且还要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对美的鉴别,对与错的鉴别,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评价模式就不能够忽略这些目标,而只关注与听说读写上,应该要让评价模式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理论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可是实践却比较少,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将重点放在实践上,通过对理论的实践来不断的总结经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灵活的变化,以创新来寻求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措施,努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徐艳杰工作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莫里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