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浅析
时间:2022-09-23 01:15:00
导语:独家原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写作
目录
摘要…………………………………………………………………………1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4
1.1、“死”搬教材硬教………………………………………………………4
1.2、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的文本阅读的时间……………………………4
1.3、学习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的机会……………4
1.4、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5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5
2.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沿革……………………………………………5
2.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科学性…………………………………5
2.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目标……………………………………6
2.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6
结束语…………………………………………………………………………8
参考文献………………………………………………………………………8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大胆地想象,任意地表达,甚至异想天开。孩子们只会说真话、实话,他们不会用那些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种最真实最朴素的表达,才最能打动人。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学的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积累作文材料,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唤起学生的真实而健康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完成作文。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作文,教师把作文教学视为难登的高山,学生把作文当作拦路猛虎,学生怕作文课,怕写作文,怕考作文,这实在是中国语文教学的悲哀,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1.1、“死”搬教材硬教。现在的作文教材,不同程度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束缚住教师的手脚。
一学期八篇“定格”作文完成教学,便万事大吉。同时,为了结合学生的交往实际适当删减、补充作文内容的措施尤显不足。如此教学,很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使教学枯燥乏味。
1.2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的文本阅读的时间。
许多人对电视机可能又爱又恨。爱它,因为它是我们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恨它,是因为它耗费了我们太多宝贵的时间。大人尚且难以抗拒,更何况年纪尚小的学生?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的学生,如果还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和辨证的看问题,那么,他的思维必将缺乏应有的深刻性和思辨性,同时所固有的道德防线也将会日渐减弱。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正以极快的速度侵占着学生的阅读时间。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引领学生科学的安排业余生活和有计划的阅读,自觉的抵制现代传媒的不良诱惑将是当代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1.3学习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面对这些至理名言,我们时常感到当代学生的悲哀!迫于升学的压力,他们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的直线式的生活里。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的隔在他们的身外。就象叶老说的:“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之源。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举例说明:现在的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某某同学上五年级了才写200字,有些同学甚至不会写,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或是千人一面,或是干巴无味,或是老气横秋。写人要突出思想性;写事意义要大,要说明一个道理;写老师总是深夜备课、带病工作;写好事总是拾到东西物归原主。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说,或是生活单调,或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由于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整天呆在学校里,很少去接触社会这样的学生生活单调,缺少对生活的发现,进而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所以作文当然差。
1.4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是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的,它不但是成功实施阅读教学的保障,而且也是指导作文教学的必备条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有一定的写作水平,还应该具备人文情怀。尤其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物欲日益膨胀,使广大学生处于精神赤贫状态,作文就会失去灵魂。学生精神层次的修养,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所以,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对于学生来说后果是可怕的。人的思维是都有一定的“惰性”的,学生写作也一样,就看你怎么引导,我们在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潜能,我们应该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看到自己潜在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还应不断地反思与改革,克服各种弊端,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2.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沿革
1978-1983年改革以命题作文为唯一训练方式的做法,使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欲望。从低年级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提高儿童的作文能力。
1983-1988年在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把“从内容入手”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认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上,着力加强低、中、高年级作文的纵向联系。从作文教学与其他因素的联系上继续加强生活实践、阅读教学、作文练习的横向联系。从教育角度,强化培养一代新人的意识,把指导做人和指导作文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1989-1996年在探索现代小学各年段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改革实验中,深化作文教学改革。不仅重视作文教学本身的改革,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在生活实践中,处处用作文、学作文、练作文;不仅重视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要重视对作文活动主体--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
2.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科学性
作文是个体有意义的精神劳动。学生写话和习作能力,是通过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说话、作文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心理实践活动,是言语的表达过程。
儿童的作文动机(意向,愿望等)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其内心世界的种种表象。
表象只能通过知觉(包括感觉)而获得,是知觉本像在人记忆中的“留影”。
人们头脑中的表象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表象的最常用的手段是言语。
教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实践,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在生活中不仅获得知识、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而且增长见闻,为作文搜集素材,从而使儿童产生倾吐的愿望。
作文贴近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从而更好地表现生活,表达情感,更好地抒写性灵。学生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为此,教师应把整个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纳入习作的教学过程之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活动中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就会使学生掀起情感的波澜,激起思想交流的欲望。此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体验用口头语言说出,在说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突出学生语言的个性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感情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选学生想写的标题,让学生充满情趣地进行作文。通过积极的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让学生写“放胆文”,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鼻头写顺。激励学生怎样看就怎样写,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思路写出立意新颖、内容精彩的作文,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法清楚明白地想出来,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避免成人化、文学化,让学生按自己心理和智力的水平,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真正的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抒我情。这样做,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与最终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多激励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兴趣,让学生多说、多读、多思、多悟,方能让学生热爱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2.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
1、在教学生做人的过程中,教学生作文。
教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实践,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在生活中不仅获得知识、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而且增长见闻,为作文搜集素材,从而使儿童产生倾吐的愿望。如在全世界戒烟日前夕,组织学生写《我劝爸爸戒烟》,教师节写《感谢您,辛勤的园丁》,毕业前夕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发挥作文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课堂习作的兴趣;如在北京申奥成功,组织学生开展“我为中国喝彩”的演讲会,然后动笔写作;如在“非典”时期,不仅让学生懂得预防非典的知识,还要把发生在“非典”时期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学生听,活动后让学生动笔……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次举行了全校性的队干部选拔赛。
2、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
借助课文培养学生思维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拟。其次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写作训练相配合,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这样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多作勤练,熟能生巧,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3、把作文变成儿童的“乐事”。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玩是儿童的特权,是儿童健康发展自己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自己的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只有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兴趣,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游戏中,经常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愿望和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充实儿童积极愉快的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写作活动;改革作文评分、批语,让儿童体验成功。
4、相信学生,也让学生相信自身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人的思维是都有一定的“惰性”的,学生写作也一样,就看你怎么引导,我们在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潜能,我们应该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看到自己潜在的写作能力。
5、扩大阅读量,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6、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例如:在教学《水打翻以后》这一习作训练,事先让一些学生作好准备,一出精彩而又夸张的表演就在课堂上拉开了序幕。上课铃声一响,演员们就各就各位。以为学生碰翻一盆大扫除时用的水,束手无策,旁边的同学各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去告状,有的去帮助她,有的在嘲笑……而这一系列的旁白都由老师富有激情地讲述着。演员们表演很投入,而“观众”更是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契机,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情绪得到了高涨,写出来的文字更是真实感人、充满生活情趣,因为他们此刻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所创造的情景中了。
结束语
从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小学作文教学不仅加强了低、中、高年级作文的纵向联系,而且加强了生活实践、阅读教学、作文练习的横向联系,不断强化培养一代新人的意识,把指导作文和做人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朱水根著2006年版
[2]、《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概论》田荣俊著2006年版
[3]、《小学作文教学论》吴立岗著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