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12 05:40:00
导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意义?下面是笔者就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进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
一、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目标把握上的错位。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阅读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以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
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用的少得可怜。
二、走出误区的方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语法和修辞知识不能单独从课文中拿出来学习,应该放到课文中随文学习。
- 上一篇:审计局年度审计工作总结
- 下一篇:审计局上半年审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