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念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2 11:45:00
导语:语文理念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表达和交流什么?是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收获或积蓄。用什么来表达?用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要根据日常生活即现实交际的需要,根据不同交际目的和不同的交际对象,创造性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由于知识本位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三无三假的严重倾向。
三无:一是无明确的表达动因,只知道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应试而写;二无具体的对象,只把教师当成惟一读者;三无真情实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用自己的嘴讲成人想听的话。
三假:一是内容虚假,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二是情感虚假,作文远离精神生活。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甚至掩盖、违背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愿,趋时附势套用时髦的观点,张扬高尚的情操。三是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践。本应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语言,变得既与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搭界,又与现实的交际需要不相干,所写净是一些充满八股味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新途径。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把学生由作文的奴隶转变为交际的主人。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
《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总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对小学到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定位最低,要求最简单、最明确的表述。中小学作文教学是打基础的习作阶段,定位过高,贪大求全,是不利学生入门的。《标准》的目标定位,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重基础,小而实。抓住最基本的作文要素,制定最起码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起码的实用性写作能力:①对写作内容只要求“具体明确”;②对语言运用只要求“文从字顺”;③对表达技巧只要求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说,只需具备最基本的认识基本功、语文基本功、应对基本功,不设任何多余的限制障碍,不提任何盲目拔高的要求。
从《标准》对小学各阶段的目标定位来看,还有几点新意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重情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过程,强调观察、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重视选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三是提倡自主写作、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三、苏教版国标本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
过去的课本大抵是阅读课本,作文只是综合练习中的一个题目。教师感到很难操作,随意性太大。苏教版安排了习作课文,使语文课本成为真正的“语文”课本。习作课文每单元1课,每册安排7-8课。本册安排习作8课。每课一般分3部分:一是揭示本次习作的话题情境,激活习作的兴趣和动因;二是提供相关的例文;三是在鼓励自主拟题、自由表达的前提下,适当提出习作要求。习作的范文均由小学生誊写,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
四、“习作”的几个基本环节及其教学思路
学生的习作与成人的写作乃至作家的创作当然不能等同看待,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牵,辞以情发。”(梁。刘勰《文心雕龙》)“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宋。杨万里语)任何文章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意经过互相碰撞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文字,形成话语文章这一物化形态的。写任何文章都要经历“物质——精神——物质”这样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双向转化过程,而促进这一转化过程的内在动因,便是现实交际的心理需要。据此,《标准》要求“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取材:激活已有经历,打开生活
源头
1.激活表达动因,引入话题情境。
以前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指导学生选材多从审题开始,让学生根据题意要求即命题人的意图去选取材料。如今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标准》建议“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连中考、高考都明确提出“不作文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自主拟题”如何指导学生选材?学生习作,虽说强调“自主”,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写作,写什么内容,练习哪些表达方法,说到底还都是教师事先计划安排的。苏教版习作教材力求每次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为儿童所喜欢。关键是激发表达兴趣,将学生引入话题情境。如“习作3”——
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远处有山,天上有朵朵白云,近处一片树林,一条小河从树林里流出来,岸上有草有花:然后让学生添上几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为整幅图涂上颜色。学生看到了有自己参加绘制的这幅美丽的图画,尤其看到有自己添加的可爱的小动物,心里一定很高兴:这时要求学生把这幅画写下来,学生一定是很感兴趣、有话可说的:其他各次习作。也都只提供一个话题范围或选题空间,至于拟定什么题目,选取哪些材料来写。则完全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精心设计交际情境,引起学生表达动机,帮助确定话题范围,打开生活源头,激活已有经验,选取习作素材。
2.瞄准交际目的,表现真情实感。
选材的第一要则是真实,事物、现象、场景、事件都是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美丑善恶、抑扬褒贬都是自己切身体验、心意所指。真情实感哪里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大千世界、五彩生活就是活的“多媒体”。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捕捉鲜明的事物表象,并主动注入情感,才能获取真切感受和情绪体验。
选材的标准还在于能否达到交际目的,起到交流的作用。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对象意识,要明白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应选取人家最想知道、最能打动人、让人信服的材料。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了解他人,能够换位思考,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
(二)构思:学会先想后写,发展内部语言
1.借助例文,领悟写法。
由口语交际为主开始进入书面表达,对儿童来说难度是不小的。怎么写呢?我们的想法是借助例文,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我们提供的例文是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的,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例文的作者就是学生,用的是孩子的口气,写的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说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抒发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如“习作3”的例文:“几条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它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转圈圈。游着游着,小鱼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迅速钻到深水里不见了。”
2.联系实际,指导方法。
例子只是起到帮助入门的作用,写作不能总是依赖例文。所以我们也要联系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掀起“思想风暴”,在头脑中组织材料,打好腹稿。比如:
(1)再现事物原样,理清基本思路。
言语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语言的基本特征是:词只和个别表象结合着(“艺术品”就是在象牙上刻字绘画);句子的连接只限于亲自经验历程或与形象思维过程结合着(句子顺序与行为过程一致)。所谓选词造句,就是依据记叙对象所固有的特征与规律,运用语言材料再现事物原样或加工修饰的活动方式;布局谋篇,就是根据对记叙对象的认识组织文章结构的活动方式。(直接的:移植事物的发展顺序或矛盾侧面的自然原样,构成文章的条理顺序;间接的:对自然原样进行适当加工改造)小学生主要学写简单记叙文,所谓构思,就是利用事物本身的时空顺序与人的观察认识顺序的平行同构规律,参照事物原样,搭建作文框架的活动过程。
(2)围绕表达需要,考虑组织剪裁。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表达的实质是表现自我达于他人,进而影响他人。所以构思作文时,必须随时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怎样写才更能达到写作目的,提高表达效果?这样才能围绕目的,按照需要去斟酌详略取舍,剪裁组织材料,调整文章布局,而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或文章作法的固定模式去组装作文。
(三)起草
1.对学生来说,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抓紧时间,一气呵成。
起草是把构思形成的“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是“十月怀胎”后的“一朝分娩”,应尽快按构思好的整体框架一次成形。要克服重落笔轻构思的倾向,防止在整体思路还没理清的情况下就急于动笔,想一句写一句,写一段停一停的现象。起草要全神贯注,不要为外部干扰或个别字词分散注意力,或阈于局部的得失,为追求一词一句的完美大伤脑筋,打断整体思路的贯通。
2.对教师来说,要尽量为学生保持安静的写作环境。
学生起草时,教师可以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写作情况,为“二次指导”搜集反馈信息,也可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必须动作轻巧,轻声慢语,不能一发现问题就急于讲解,或随意插话打扰学生。
(四)加工
1.教师要就习作初稿的修改加工作“二次指导”。
修改加工不仅是对文稿的完善与升华过程,也是锻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起草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修改加工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作简要的提示指导。要让学生明白,对文稿修改加工“不光是语言文字之事,也是思想认识之事”,这是全面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可先从宏观人手,看基本内容,总体思路是否具体明确;再微观细查,看组词造句是否文从字顺。
2.学生要对习作草稿作深入细致的修改加工。
可分两步进行:先通读全文,进行“语感诊断”和“换位咨询”:站在读者的角度质疑发问。先从整体上看有无缺漏错讹、累赘多余和不明之处。再逐句推敲,一字一词有错必纠,必要时得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进行匡正。要学会与“胸中之竹”即生活经历进行核对。陆机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文赋》)“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令人叫绝,就是作者认真推敲状物之词是否称物,抒情之文能否逮意,意象之间是否和合的结果。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这种认真推敲的习惯。
在自改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互改,养成乐于互相传阅自己的文章并诚恳交换意见的良好风气,以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鼓励改善和促进发展。因此我们一要端正态度、把准目标。坚决按照《标准》制定的各年级段的要求,进行积极评价;二是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范围。跟踪考查学生写作的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从材料准备,到修改加工,作全程、全面评价;三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语、等第、书面、口头、集体、个别,各种方法灵活运用。《标准》特别倡导建立写作档案,记录学生课内外有关语文活动,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这对促进作文评价改革是很有创新意义的。
- 上一篇:语文阅读质量策略论文
- 下一篇:审计局政府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