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时间:2022-05-12 10:33:00
导语:学生语文教学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它是让学生在探索、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1种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在行动中尝试性地探究化解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并在尝试中不断修正自己已有的假设直至最后得到确认,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1。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就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觉性和研究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把语文课堂变为语文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对此,笔者做了初步尝试,体会如下。
案例:《菜园里》教学片段。
[情境设计:教室里,学生每8人围成1个小组,教室4周摆设着许多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
[上课了,我愉快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把大家带到这个大菜园,你们想认识这些是什么蔬菜吗?
生:想!(学生兴趣盎然)
师:那么,待会儿同学们可以到教室4周去看1看、摸1摸、闻1闻这些蔬菜,并读1读旁边的小卡片,记住它们的名字,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认完蔬菜后就回到座位。
[学生高兴地走向教室4周观察蔬菜,看看、摸摸、闻闻、读读,并各自拿走卡片。
师:现在,老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正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老师拿出1种蔬菜,同学们尽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并大声朗读。看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响亮。
[师:举起1棵白菜。
生:(迅速从许多卡片中找出"白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白菜"、"白菜"……
师:同学们找得真快,又准,但要注意"白菜"的"白"是第2声,请大家再读1遍。
生:(准确齐读)"白菜"。
[随后,老师又举起"卷心菜"、"黄瓜"、"南瓜"……最后拿出"西红柿",同学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此时,老师分辨出有的学生把"xīhóngshì"读成"xīhóngchì",要求大家把"西红柿"的"柿"反复读"shì"。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同学们慢慢安静下来。师:同学们,你们想把刚才学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指定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课堂上,书声朗朗,声声入耳。
师:(引导)刚才大家通过细心观察,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1说它们究竟是怎样的?
生1: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是长长的,1节1节的。
生2:我刚才摸到黄瓜的身上有刺呢。
生3: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还带有1些青绿色,它的皮很硬。
生4:西红柿是红红的、软软的,是圆形的。
生5:我刚才闻了西红柿,还有1股香味呢!
……
笔者在这堂课上,把语文教学置于广阔的现实生活世界中,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把教学分成认识生活和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1层次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走入认识领域。此时,课文内的生字词,不再是1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1个个他们要认识的朋友。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了这些蔬菜,并读准了它的字音,成功的喜悦喜上眉梢。第2层次是通过自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探究活动之中。学生们自己看1看、摸1摸和闻1闻,他们自然明白了许多。"茄子是紫色的、弯弯的"、"西红柿是软软的、香香的"......这些蔬菜的特点是学生们亲自探究来的成果,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俨然是1个个探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在活动中老师努力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力求体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分析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探究活动,不仅要考虑语文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可以利用的1切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进1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转变教师单纯地"教语文"为学生创造性地"学语文",从而建立起开放而富有创造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从这堂课到综观整个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力求做到:
1、融入情感走进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1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标准》还提出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等1系列新理念。因此,我们应把语文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把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言语运用的实践和情感的熏陶感染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情趣,达到"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境界"。例如,《村居》这首古诗的教学,就像这首诗的风格1样轻松、活泼、欢快。在开放、愉悦的生活氛围中,孩子们是在学习,但又像在"进行着生活意义上的会话";是在上课,但又像在生活中游戏。整堂课把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景等融为1体,孩子们始终"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发光",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2、留足时空鼓励求异
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真实地把自己的想法、发现表达出来,不人云亦云,看问题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是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效果。要想达到如此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尽可能耐心地给予回答,善待学生的求异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的求异提问,千方百计地保护儿童爱提问的天性,允许并接受学生对他人的结论、观点说"不",并且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盲从他人的学生。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思考、感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产生疑问,提出1些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还要教给学生1些求异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比较、尝试、思考、找矛盾等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可否认,课堂中还会常常遇到学生提出1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教师千万不能加以扼杀,相反,应为学生提的问题喝彩,然后才相机给予引导或指导。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指导探究寻求突破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1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中能否可以体现探究精神,教师应引进答辩形式,即:其他同学在听取某1同学汇报后,随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探索小组则要给予相应的回答。在思辨性的学生互动中,各小组研究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体现得更为明显。有时1个小小的疑问,也会"1石激起千层浪"。如教《地球爷爷的手》1课时,要求学生再举1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时,同学们7嘴8舌举了很多例子。其中,又有1些同学对某同学举的例子提出质疑。于是,引发出1系列的问题和思考,通过质疑、思辨、讨论,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进1步的延伸和发挥。在这1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操作、及时的归纳、不断的反思等1系列的探究过程,伴随着1次次的自主发现、概括、综合的高潮迭起,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探究的1些方法,而且逐步体验到探究的甘苦,初步领略到了成功的愉悦。
4、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不懂的或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是网络的、文字的、音像的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求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智商领域的发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涨。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直接把结论交待给学生的作法,改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展开讨论,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和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是,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性,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容忍错误和不同,允许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学习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应照搬教学参考书,用1种统1的、固定的模式来禁锢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乌鸦喝水》1课,当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乌鸦"把小石子1个1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时,竟然有个学生提出:"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乌鸦该怎么办呢?"于是,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究。有的说"乌鸦可能把瓶子放倒,马上把嘴放到瓶口喝水。"有的说:"没有小石子就放1些泥土。"有的更说:"干脆放1些垃圾,旁边有什么就放什么"……这些答案中不1定个个都对,然而学生们各抒己见的言语却闪耀着他们思维的火花和个性的光彩。笔者认为,学生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强求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重要的是,教师应多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 上一篇:第二批赏教育活动工作会议讲话
- 下一篇:区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