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11:47: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学作文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指导观察管理论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听读说写综合训练管理论文
“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常州市孟河中心小学市级作文课题组执笔人:林中坤王刚一、研究背景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系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小学阶段就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而语文素质的培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听话、说话、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作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其它几方面的能力;再从学生学习的难度来看,尤其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因为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学生听、读能力的发展,往往先于说写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说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读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一些,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听”、“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的教师重“写”轻“说”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因此如何借助于听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借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习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我们围绕武进市级作文课题-“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时间,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听”、“读”训练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与模式。二、研究的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以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纲,以语文课本为本,以课堂教学为策划中心,以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扎实有效的“听、读、说、写”综合训练和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听话、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几个概念是:这里的“听”,是指靠耳朵听(听觉)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而是包括“听”以外的一切吸收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即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和观察周围事物等的途径和能力;“说”,是指根据吸收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口述出来的方式和能力;“写”,是指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能润饰加工,形成书面语言的途径和能力以及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二)研究的理论模型听1.本研究课题的逻辑结构是:说写读2.理论依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学要重视听、读、说、写的有机统一,重视综合学习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听话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听话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语交际创造条件;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并且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可见说话又为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而说话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输入”。在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及感悟和吸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从而为说创造了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得的素材,迁移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就为说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发行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中,如果能遵循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将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培养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符合新世纪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才。3.研究所采取的范式: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是“中介过程“范式,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范式。(三)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期望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听、读、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能达到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终极目标是学生听、读、说、写能力和谐发展,能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程度,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也期望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开展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四)研究原则:1.方向性原则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验室建设者和接班人。2.科学性原则自始自终都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整体性原则从研究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把握听说写的逻辑程序,处理好作文训练与思想教育,培养读学生习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4.主体性原则在“听、读、说、写”综合训练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综合活动家,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听、读、说、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三、研究过程:我镇的《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设计报告,于是1999年2月被武进市教委教科室、教研室批准立项,定为第三批武进市级教研课题。我们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课题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与研究。其中第二阶段,即具体实施阶段,又分四期进行。为了使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实施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完善的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了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课题实验与研究顺利展开。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双轨管理网络,如图所示:教科室课组题校长室组织指导具体实施实验教师(宏观控制)教导处教研组以“分层次,抓重点,规范化,见成效”为工作思路,规范课题管理,并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机制》等,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与研究。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分管领导教学工作的王刚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由教科室林中坤主任、教导处雷浩良副教导主任副组长,组员为范丽萍、蒋志华、洪平、周珍妹、胡珊妹、陈斌、何琳苏、潘云霞、丁亚琴、恽建娣等低中高年级段教科研骨干教师。3.精心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利于实验与研究的正常进行。我们对一~六年级的班级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选择了12个班级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每个年级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从调查资料(表3~14)看,各个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初始状况相当,无明显差异。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首先,我们强化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教与学的心理学》、《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等教科研书籍和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重要的文章,并鼓励教师积极自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学习1~2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关内容、有价值的材料送教科室,作为文献资料,再由教科室推荐给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指导。5.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实施。四、研究内容:新修订的《大纲》对小学阶段习作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无论在文体上,还是表达上都比原来的大纲降低了要求,减轻了学生在民准备上的压力,便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出来。由于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词句训练是基础,片断训练是关键,篇章训练是目的。只有层层落实,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训练的效果。本课题按“低中高”的程序,循序渐进,依据语文新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习作能力。在这过程中,我们将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作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方面:一)、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过程中的心理。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在实验中,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作文的全过程,采取了以下方法和途径:1.作前准备活动化、情境化。(1)介绍榜样,树立崇拜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向学生介绍鲁迅、老舍、巴金、冰心、雨果、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闻一多、邱吉尔、王遐方等著名演讲家的故事,使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激发他们高这些著名人物学习出色的演讲人才和高超的写作艺术。(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作文课前,我们常常运用图片、投影、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也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创设作文的情景,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3)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一两个方面说出来,写下来。这类题目对学生限制不严,学生容易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大胆想象。2.习作体裁多样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的文体的习作。如以“荷花”为题材的习作,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也可写成一般记叙文,描绘荷花的色、形、味,赞美荷花的美;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还可写成游记,甚至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小散文,赞美“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由于文体不同,学生对习作就有了兴趣,内容富有新意。3.表达形式多类型。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在写作顺序上可以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总分、先因后果、前果后因等多种形式。在语文表达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获至宝表情达意,说出、写出自己的“语言”。4.引进想象习作,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小学阶段,儿童是最富有想象的时期。为此,我们引进了想象作文。(1)看图习作。精心选择能吸引学生,又能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2)续写习作。可以让学生续说、续写课文,也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说、续写。(3)补写习作。①针对语文空白处进行补说补写。②设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补说补写故事经过;③出移幅图中首尾两幅图,让学生想象其中的几幅图,进行补说补写。(4)假想习作。这类习作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21世纪遐想”、“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与小珊迪的对话“等。(5)科幻作文和科普作文。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幺,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机器人洋洋来我校》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写这类习作的。(6)写重话故事。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来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5.习作过程,开放互动化。我们摒弃了单纯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价”的传统模式,而采用了开放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深受学生喜爱。6.习人评价激励化。在实验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由怕说怕写,不愿说写到乐说乐写,自觉地多说多写的飞跃。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1)分数激励。根据学生原先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策略。后进生的习作,永远不打不及格的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后进生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奖励分数,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则要求其有创新,构思,灵活的写作手法才能给予高分数。(2)评语激励。我们把评价贯穿到构思阶段、口述阶段、书面表达阶段。在各个阶段,都要求师生共同给予激励性的评价。(3)成果激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习作成功的激励功能,师生共同分享成果的快乐。我们各实验班采取了以下办法:①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习作在班组学习园地,黑析报和学校橱窗、红领巾广播站发表。②投寄有关少儿报刊杂志社,文章发表后大力宣传、表扬。③编辑《孟河镇小学生优秀习作选》--《三原色》和把好的科普作文编入《孟河镇自然小报》。二)、研究各年级段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培养的策略。根据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来看,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训练、系列训练,各年级段的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培养的总体策略为:低年级应“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常州市孟河中心小学市级作文课题组执笔人:林中坤王刚一、研究背景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系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小学阶段就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而语文素质的培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听话、说话、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作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其它几方面的能力;再从学生学习的难度来看,尤其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因为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学生听、读能力的发展,往往先于说写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说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读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一些,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听”、“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的教师重“写”轻“说”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因此如何借助于听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借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习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我们围绕武进市级作文课题-“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时间,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听”、“读”训练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与模式。二、研究的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以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纲,以语文课本为本,以课堂教学为策划中心,以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扎实有效的“听、读、说、写”综合训练和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听话、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几个概念是:这里的“听”,是指靠耳朵听(听觉)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而是包括“听”以外的一切吸收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即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和观察周围事物等的途径和能力;“说”,是指根据吸收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口述出来的方式和能力;“写”,是指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能润饰加工,形成书面语言的途径和能力以及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二)研究的理论模型听1.本研究课题的逻辑结构是:说写读2.理论依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学要重视听、读、说、写的有机统一,重视综合学习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听话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听话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语交际创造条件;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并且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可见说话又为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而说话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输入”。在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及感悟和吸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从而为说创造了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得的素材,迁移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就为说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发行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中,如果能遵循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将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培养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符合新世纪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才。3.研究所采取的范式: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是“中介过程“范式,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范式。(三)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期望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听、读、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能达到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终极目标是学生听、读、说、写能力和谐发展,能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程度,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也期望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开展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四)研究原则:1.方向性原则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验室建设者和接班人。2.科学性原则自始自终都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整体性原则从研究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把握听说写的逻辑程序,处理好作文训练与思想教育,培养读学生习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4.主体性原则在“听、读、说、写”综合训练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综合活动家,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听、读、说、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三、研究过程:我镇的《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设计报告,于是1999年2月被武进市教委教科室、教研室批准立项,定为第三批武进市级教研课题。我们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课题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与研究。其中第二阶段,即具体实施阶段,又分四期进行。为了使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实施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完善的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了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课题实验与研究顺利展开。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双轨管理网络,如图所示:教科室课组题校长室组织指导具体实施实验教师(宏观控制)教导处教研组以“分层次,抓重点,规范化,见成效”为工作思路,规范课题管理,并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机制》等,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与研究。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分管领导教学工作的王刚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由教科室林中坤主任、教导处雷浩良副教导主任副组长,组员为范丽萍、蒋志华、洪平、周珍妹、胡珊妹、陈斌、何琳苏、潘云霞、丁亚琴、恽建娣等低中高年级段教科研骨干教师。3.精心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利于实验与研究的正常进行。我们对一~六年级的班级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选择了12个班级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每个年级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从调查资料(表3~14)看,各个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初始状况相当,无明显差异。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首先,我们强化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教与学的心理学》、《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等教科研书籍和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重要的文章,并鼓励教师积极自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学习1~2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关内容、有价值的材料送教科室,作为文献资料,再由教科室推荐给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指导。5.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实施。四、研究内容:新修订的《大纲》对小学阶段习作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无论在文体上,还是表达上都比原来的大纲降低了要求,减轻了学生在民准备上的压力,便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出来。由于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词句训练是基础,片断训练是关键,篇章训练是目的。只有层层落实,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训练的效果。本课题按“低中高”的程序,循序渐进,依据语文新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习作能力。在这过程中,我们将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作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方面:一)、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过程中的心理。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在实验中,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作文的全过程,采取了以下方法和途径:1.作前准备活动化、情境化。(1)介绍榜样,树立崇拜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向学生介绍鲁迅、老舍、巴金、冰心、雨果、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闻一多、邱吉尔、王遐方等著名演讲家的故事,使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激发他们高这些著名人物学习出色的演讲人才和高超的写作艺术。(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作文课前,我们常常运用图片、投影、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也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创设作文的情景,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3)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一两个方面说出来,写下来。这类题目对学生限制不严,学生容易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大胆想象。2.习作体裁多样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的文体的习作。如以“荷花”为题材的习作,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也可写成一般记叙文,描绘荷花的色、形、味,赞美荷花的美;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还可写成游记,甚至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小散文,赞美“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由于文体不同,学生对习作就有了兴趣,内容富有新意。3.表达形式多类型。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在写作顺序上可以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总分、先因后果、前果后因等多种形式。在语文表达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获至宝表情达意,说出、写出自己的“语言”。4.引进想象习作,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小学阶段,儿童是最富有想象的时期。为此,我们引进了想象作文。(1)看图习作。精心选择能吸引学生,又能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2)续写习作。可以让学生续说、续写课文,也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说、续写。(3)补写习作。①针对语文空白处进行补说补写。②设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补说补写故事经过;③出移幅图中首尾两幅图,让学生想象其中的几幅图,进行补说补写。(4)假想习作。这类习作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21世纪遐想”、“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与小珊迪的对话“等。(5)科幻作文和科普作文。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幺,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机器人洋洋来我校》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写这类习作的。(6)写重话故事。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来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5.习作过程,开放互动化。我们摒弃了单纯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价”的传统模式,而采用了开放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深受学生喜爱。6.习人评价激励化。在实验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由怕说怕写,不愿说写到乐说乐写,自觉地多说多写的飞跃。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1)分数激励。根据学生原先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策略。后进生的习作,永远不打不及格的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后进生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奖励分数,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则要求其有创新,构思,灵活的写作手法才能给予高分数。(2)评语激励。我们把评价贯穿到构思阶段、口述阶段、书面表达阶段。在各个阶段,都要求师生共同给予激励性的评价。(3)成果激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习作成功的激励功能,师生共同分享成果的快乐。我们各实验班采取了以下办法:①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习作在班组学习园地,黑析报和学校橱窗、红领巾广播站发表。②投寄有关少儿报刊杂志社,文章发表后大力宣传、表扬。③编辑《孟河镇小学生优秀习作选》--《三原色》和把好的科普作文编入《孟河镇自然小报》。二)、研究各年级段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培养的策略。根据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来看,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训练、系列训练,各年级段的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培养的总体策略为:低年级应读篇(高年级)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优化说、写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要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完整地刻画主要人物的形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2)研究在学生说、写过程中和初上完成习作草稿后,培养学生的评改习作的能力的策略。要把多向互动评价贯穿于说写全过程,从而优化说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3.第Ⅱ期到第Ⅳ期采取的研究策略。(1)在第Ⅰ期初始阶段,第Ⅱ期和第Ⅳ期结束时,由林中坤、雷浩良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进行三次“说”、“写”能力的调查。(2)每一期初始阶段,都由课题组组长王刚校长主持负责与副组长林中坤、雷浩良等负责人和课题组骨干人员研讨、制订各期的教学重点、模式,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织全体成员商讨完善各期研究的重点、模式。(3)每位课题组成员向实验班学生宣传各期研究重点,教学模式,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这些模式。(4)每个实验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由教师或学生组织,自主阅读,增加阅读量,每周利用晨会课和写字课的前6分钟进行“谈天说地”、“信息交流”、“复述故事”、“即兴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5)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上低、中、高年级段的镇级或校级的作文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还组织其它教师进行观摩研讨、评价。(6)组织课题组老师每月集中认真学习《课堂教学论》、《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从课题申报到成员发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等教科研理论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有关作文方面的文章,还组织教师观看电教作文教改录像,骨干教师林中坤、范丽萍还先后到南京参加了教科研理论知识培训和到浙江大学参加了全国著名特殊性级教师于永正、支玉恒、武琼等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创新教育观摩活动,还组织教师到奔牛实小、丹阳访仙实小、常州博小等观摩。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有了提高。(7)聘请专家指导,改进实验教师与研究的策略。我们先后邀请了武进市教科室徐惠仁主任、教研室徐伟健主任、西夏墅实小薛辉主任和奔牛实小周吉元主任为我们的作文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实验目标、思路、方法,少走了许多弯路。(8)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征文活动,为学生拓展写作思路,提供成果发表的机会。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小学作文评改报》的两次“征续写”活动。镇级市级“五十年辉煌,新世纪畅想”征文、演讲比赛。国家级《走进新世纪》征文、《中小学作文教学》杂志的“全国10万校作文友谊联赛”国土资源局和团中央组织的“保护地球,爱我家园”征文活动,还把优秀习作,向少儿正规报刊投稿。(9)每位课题组教师在教科室上交一篇与作文课题相关的论文、案例,由学校组织评奖,向市教委和正规报刊推荐。每期结束,课题组负责人王刚、林中坤,执笔撰写阶段性报告。(10)及时做好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如学生发表或获奖的优秀习作、统计资料,教师的作文备课本,教科研论文、案例、公开课教案等资料,我们都由教科室主任林中坤及时统一搜集、整理、归档并做好资料的提炼工作。三)创建了“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这一新型作文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新模式,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验与研究,总结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放式,多向互动作文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1.总体模式:听说写读2.常见的习作训练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1)看图说话写话的课堂教学模式:①指导观察—指导口述—组织评改—练习写话—评改完善(低年级)②独立观察—尝试口述—互说评改—尝试写话—导评完善(中年级)(2)观察取材—引导构思—口述评改—起草评改(3)命题习作的课堂教学模式:①引导审题—交流选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中、高年级)②独立审题—自主选材—独立构思—口述评议—起草润饰(高年级)(4)即兴准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示题目—快速构思—即兴口述—导评点拨—快速成文(高年级)(5)情境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评议口述—试写情境—导评提高(各年级)(5)习作评改课的教学模式:重温目标—例文评改—归纳方法—互评自改—精批评赏—再改成文(各年级)我们所确定的各种作文课堂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口语交际。这些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灵活的调整,我们强调习作教学模式,但不要模式化。四)低中高各年级段作文课课例展示(略)。五、研究成效。(一)通过研究,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听、读、说、写”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1.实验班学生听、读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和民准备的素材积累丰富了。2.请看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听、读能力后效测试成绩统计。由表2后效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听、读能力明显提高了。2.实验班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更浓了,说、写能力明显提高了。无论是从99年6月组织的各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调查来看,还是从2001年5月组织的各年级学生口关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调查表(表达15~20)来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均无明显差异(P都大于0.05),而实验后,99年6月和2001年5月的两次调查,各个P都小于0.05,差异显着,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差异十分显明,充分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3.还可以从我们组织的几项活动和学生参加报刊竞赛或投稿发表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1)99年6月,我镇组织了“五二年辉煌,新世纪畅想”征文,演讲比赛,五、六年级共有16篇征文,从中评出篇一二、三等奖,其中,得奖率为85.7%,三到六年级有26名选手参加演讲比赛,评出5个一、二等奖,其中实验班学生有4人获奖,占66.67%;特别是我们孟河中心小学五(2)(实验班)的陈珊同学,先后在林中坤、陈斌教师的辅导员下,在武进市组织的“五十年辉煌,新世纪畅想”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全市总分第二的好成绩(二等奖)。2001年5月,乡镇合并后,我镇又组织了高年级学生进行《祖国统一赞》演讲比赛,共有30人参赛,其中实验班学生有24人获奖,占获奖总人数的80%,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征文竞赛和向市级以上报刊投稿,先后有60多篇学生装习作在市级及其以上获奖或发表。其中,王刚、林中坤、范丽萍等辅导的巢云杰、宋姣、赵晨阳、谢倩、王振盛、张虹、巢逸等同学和习作,先后在《武进日报.教育周刊》上发表,王振盛、张虹、吴海瑞等同学的习作,先后在《常州晚报》上发表。朱梦蝶、恽亚媛、巢云杰、王蕾等5名学生在辽宁省教委主办的《小学作文评改报》组织的“征续写”竞赛中优秀奖,林中坤、洪平、雷浩良、恽建娣、周珍妹5名实验教师获优秀指导奖。林中坤、何琳苏辅导一年级学生林洲怡写的《桔子》发表在小学优秀学生期刊《小学语文学习》杂志,林中坤辅导评改巢国平写的《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潘真嫣写的《妈妈的爱》,雷茹洁写的《春游东山》,范丽萍辅导员评改的巢逸写的,春游东山》先后发表在《小学作文评改报》上。何琳苏辅导二年级学生朱力写的《自我介绍》,发表在,起步作文》,范丽萍辅导的3名学生在《中国教育报》、《中华少年杂志》中爱国工程联合会等15个单位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寄语二十一世纪”征文活动家中获优秀奖,范丽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林中坤辅导林东龙写的《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努力吧!》恽建娣辅导蒋莉萍写的小木匠先后发表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杂志。另外,原珊妹、陈斌、林中坤、王刚、雷红霞、文娟、丁亚琴、范丽萍、周珍妹等辅导学生写的作文,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杂志组织的“全国10万校作文友谊联赛”中荣获2个等奖,4全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佳作奖,这些教师都荣获了优秀指导奖。范丽萍教师辅导张虹写的作文在《21世纪小学生作文》杂志社举办的作文擂台赛中荣获了三等奖,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等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中又荣获了三等奖。周珍妹辅导黄梨、雷肖依、王振盛、严佳一、巢丹写的作文在“我的教师”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习作大赛“和”校园颂“全中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大赛中多次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她还荣获优秀指导奖。我们学校作文课题组还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国家等有关部首组织的征文竞赛,先后在《小学作文评改报》组织”全国小学生征续写“活动中,荣获了国家级优秀指导奖和团中央等组织的”五十年辉煌,新世纪畅想“读书活动”国家级组织奖。4.再从学生近年来武进市级抽考成绩来看,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平均分,王刚、范丽萍、丁亚琴、周珍妹、洪平等教师带的实验班都明显地比非实验班好。特别是在六年级毕业考试中,由于实验班学生写作水平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验班的成绩几乎囊括了前几名。在2000年小学毕业考试中,全镇15个毕业班中,有6个是作文课题组的实验班,其语文考试平均分数囊括了前六名。其中王刚校长执教的班组平均成绩达87.7分,范丽萍执教的班级平均成绩达87分,比非实验班最高分高5分,比非实验班最低分数高10分。实验班最低平均分比非实验班最低平均分多5分。2000年暑假,我们又编辑了孟河镇优秀学生习作—《三原色》,收录了优秀习作116篇,大部分为作文课题组实验班学生的习作,其中发表、获奖的占一半。5.在实验班学生出涌现出一批全面发展,有很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的优秀学生,像王振盛、严佳一、宋姣、王勒先后被评为“武进市优秀学生。”林中坤辅导的王鼎、巢云杰还被中国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录取为函授学员。(二)通过实验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这主要表现在:1.教师从事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运用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上好作文课的习惯。自从98年建立该课题以来,我们规定凡是作文课题组的实验教师都必须上作文研讨课、示范课,夺这几年,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上了镇级或校级、课题组的作文研讨课。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水平,这些课,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动口,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教法灵活,在课堂中真正把课堂作为笄中心,指导学生自主口语交际,自主习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由于以科研促教研,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像在武进市教委教研室调验性听课中,陈斌、丁亚琴、洪平、范丽萍等教师的阅读课或作文课都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有的被定为优秀级。课题组长王刚校长,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获武进市小学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活动一等奖,平时还认真创造性地辅导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课题组副组长林中坤执教的《再见了,亲人》获武进市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二等奖。2.使实验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一批教科研成果。经过两年半的实验与研究,初步掌握了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作文教学及相关的教科研论文、案例。据统计,国家级的有6篇:张金尧、王刚、、林中坤、雷浩良合写的《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研究方案》,林中坤、王刚合写的,随机导读,读中悟情,练想练说》先后发表于全国第二届百种重点社科类期刊,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99年第6期,2001年第1期。林中坤撰写的《不管总造句指导与评析》《抓住关键词,领悟真感情》先后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99年第10期和2000年第2期,范丽萍、林中坦合写的,我的作文批改。荣获全国小学语教育学会和《百家作文指导》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百家杯”作文论文大赛二等奖。林中坤撰写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在《中国教育报》与《新作文》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作文新导法”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省级有7篇:范丽萍写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对策》获2000年江苏省教海探航”森达杯“三等奖,林中坤写的《两次写桔子的启示》、《春游东山》评改稿,《我一点儿也不后悔》评改稿,《妈妈的爱》评改向先后发表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小学作文评改报》,其中林中坤写的《我一点儿也不后悔》评改稿获2000年度优秀稿件。常州市级的有7篇;即雷浩良写的《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林中坤写的《把握使用时机,发挥电教的优势媒体》、《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王刚的《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创新》,范丽萍的《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丁亚琴的精心选择读的训练形式]先后发表在《常州基础教育》。丁亚琴的《试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获常州市教海探航二等奖。武进市的有23篇次获奖,其中王刚、林中坤、雷浩良写的《加强学生听读说定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阶段性总结获武进市教充分学会优秀教科研论文一等奖。王刚的《从实际出发,适时训练字词》,林中坤写的《精心组织,分层实施》、《试淡电教媒体使用权的最佳果机》、《不管总造句指导与赏析》、洪平写的《谈作文前的说话训练》,范丽萍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对策》,丁亚琴写的《试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恽建娣的《重视情趣教学,提高作文能力》等8篇获武进市一等奖,王刚的,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兴趣》、林中坤的《抓住关键,。领悟真感情》、《随机导读,读中悟情,练想练说》、《运用投影,优化作文教学》,恽建娣的《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潘云霞的《试谈低年级说话训练》,周珍妹的《试淡三年级自然段的教学》,洪平《抓一字,学一段》,蒋志华的《品味联想感染》等9篇获武进市二等奖,洪平的《读写结合,独立作文》,《抓”古怪“一词,理解段落层次》,原珊妹的《引导学生把片断内容写具体》,雷浩良的《试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蒋志华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林中坤、周珍妹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等6篇获武进市三等奖。《小学作文听读说写方案》还入编《武进教育论文集》。自课题设立以来,累计有44篇次(38篇)在市级用其以上发表或获奖。这在全市非实验小学中,是成果较多的课题组一。由于我们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的参与,像其它教师:张黎平、丁建宇、费群亚、文娟、巢小燕、朱琴芳等也积极参与作文教学改革,先后有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三)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形成了我们孟河中心小学新的办学特色。2001年4月武进电视台到我校为我镇的作文课题组拍摄电视专题,其中王刚校长上作文课《难忘的一件事》,完整、系统地展示了我们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中小学作文》杂志也免费为我们作了介绍,可以说,现在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课题组实验教师王刚、林中坤、雷浩良、范丽萍、丁亚琴、陈斌多次获武进市人民政府嘉奖,周珍妹获常州市优秀班主任、武进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范丽萍获武进市优秀班主任、武进市语文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王刚获常州市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林中坤获常州市优秀乡村教师、常州市语文青年骨干教师、武进市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其它课题组成员都受到过孟河镇人民政府的表前、奖励。这些教师在我镇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带动着其它教师为孟河的教育科研事业奉献青春。六、结论与思考:1.这一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使我们孟河中心小学的教师获益匪浅,特别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内在的潜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课题,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课题,是完全符合当前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我们创立的作文教学模式新一种、新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作文教学模式。2.由于这一课题仅仅搞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离终极目标—“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进行初中、高中阶段后,还应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3.这一课题在学生如何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特别是创新作文、电脑作文等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实验与研究。4.这一课题的推广,特别是全镇语文教师都来搞这方面的实验与研究时,师资培训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七、鸣谢。本课题自1998年4月,孟河中心小学张金尧校长提出课题设想之后中,由王刚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教导处雷浩良教导进行课题设计,在市教委教科室徐惠仁主任指导、关心下于99年2月在武进市教委立项,成为市级教研课题。在我们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张金尧、陈玉章、巢玉宝、俞金财、谢泉生、雷松林、丁建宇等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市教委徐惠仁主任、徐伟健主任、西夏墅实小费华平校长、薛辉主任的耐心指导,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热心支持,现已结题。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附参考文献: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2.转引崔峦《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3.转引《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7,8期,王爱民《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71-72页。4,转引《常州基础教育》2000年第3期,郭根福《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附表1~20/(因篇幅关系表格略去,如需请写信给我。本课题研究成果2001年4月获武进市教育学会优秀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12月又荣获武进市第二次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作者简介:林中坤,男,34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骨干教师、武进市骨干教师,常州市优秀乡村教师、武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具体负责武进市和常州市级作文课题。其代表作<<“听、读、说、写”作文教学方案>>(即本课题的课题设计)<<随机导读,读中悟情,练想练说>>先后发表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类期刊、全国小语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1999.6.和2001.1.期.《不管…总……造句指导与评析》《抓住关键词,领悟真感情》先后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他有23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在市级及其以上发表或获奖,其中国家级8篇,省级6篇;市级一等奖4篇;他辅导小学生写的习作有20多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他执教的《再见了,亲人》荣获武进市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课二等奖。2001.5.《小学青年教师》杂志封二介绍了他的小传。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教科室邮编:213139E-mail:lzkun008@0519-3533425(晚)王刚,男,38岁,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副校长,常州市骨干教师。10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在市级及其以上发表或获奖。其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荣获武进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还武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文中符号请调整)
语文写作材料研究论文
一、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写作运思的训练,强调拓宽思路,提倡“多角度构思”“快速构思”等等。比较起来,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常常不被重视。写作运思和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分属写作运思学和写作材料学的研究范畴,但在一个人的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这两者是互为作用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打开思路和丰富材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丰富材料积累,提高材料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是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说的是材料的重要。刘勰的论断是历万古而常新的。从现代信息学的观点看,没有大量的材料的储存,怎能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有效的信息来?打个比方吧,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视材料学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组织很大一批力量编纂各种各样的类书,其中有一些就是供文人采摭词藻和典故用的。如清代就编纂了《骈字类编》《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材料性的工具书,每一部往往是煌煌数百卷。
在蒙学教育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灌输和积累的目的,所编的读物常常是涵盖了那个时代知识领域各个方面的材料的汇聚:历史地理、岁时节令、礼节风尚、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等。其著者,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因为它们语言凝炼而又隽永,运用起来适应性很强。最初接触时往往在童年,熟读成诵,好多片断长久留在记忆深处,使人终身受用。以博洽著称的中国革命领袖,到了晚年仍不能忘情于少年时读过的《增广贤文》,要秘书去搜求来再看看。他的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目,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出于这本小书。
学会运用材料,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相当重视,当代国外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国外中学乃至小学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意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去积累资料、运用资料去撰写论文的能力,从小训练学生写卡片,写读书报告。材料的积累、化用和裂变,会散发出比这些材料总量大得不知多少倍的力量,也会为一个人的文章增色添彩。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诗文好用典故,作诗文时常常把一本本书胪列在案上,被人讥为“獭祭鱼”;被人誉为一代闲适之宗的周作人,晚年散文常以联缀古人文章片断来见志,也被同代人讥为“文抄公”,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运用材料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改变目前重视运思训练,忽视积累和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状况,需要作许多的努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层面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譬如说,对话理论、三维目标设计、语文素养、独特体验等术语的提出与运用。这场改革已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智能结构的转变,从而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与之相协调、相对应的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亦当有所动作。必须围绕课改而调整其课程设置与建设、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专业能力培养等等具体而实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基于此,探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意义深远。下面结合实践,作些粗浅的讨论。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助性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海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实施海洋教育、培养海洋意识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多数地方偏重海洋知识教育,忽视海洋人文教育。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广海洋教育,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可以利用语文课堂,通过对海洋文学作品如涉海小说、散文、诗歌的阅读与欣赏以及创作相应的涉海作品,可以较好地实施海洋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关键词】海洋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海洋意识
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当代学生进行海洋人文教育,培养海洋意识。探讨海洋人文教育,就离不开海洋与文学、海洋与历史、海洋与哲学、海洋与艺术、海洋与国防、海洋与管理、海洋与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海洋人文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广,海洋意识重点在于对人海关系的认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认知教育。因此,在海洋知识教育层面,它更侧重于对海洋人文素养的学习,尤其是对海洋视角、海洋心态、海洋观念、海洋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海洋知识的广度决定海洋人文素养的深度,这种海洋人文素养的深度不仅让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与思维敏感,也影响着学生师生对海洋知识的吸收与运用。
一、中国海洋人文教育的现状
1.海洋人文教育现状相对落后。我们的祖先一向重陆地而轻海洋,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教育观念使得国民对海洋文化海洋知识普遍缺乏关注度,造成学生普遍缺乏海洋意识,眼光与境界还停留在陆地文化阶段。不仅如此,就目前一些中小学和高校开设的海洋教育来看,学校较重视海洋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如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领域;而海洋人文教育如海洋政治、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方面则关注较少,这样必然导致海洋人文知识的严重不足,如据2014年国家海洋局宣传中心等单位联合作的“中国青年海洋意识调查”,居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域国土,而没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意识。可以看出,我国青年基本的海洋认知都异常缺乏,而海洋认知教育是海洋人文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2.海洋人文教育内容缺乏体系。近年随着国家海洋政策的确定及实施,有不少学校开始关注海洋教育。目前位于海南的一些大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其接触海洋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组织学生到海边进行参观、参观各种海洋类博物馆、参与海洋征文比赛、海洋知识竞赛、制作船舰模型、绘制海洋生物图等。另外,有的学校还在校园内创设海洋知识宣传栏、请海洋专家为学生做讲座等。以上这些措施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做等方式,切身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地理、海洋管理等领域。我们知道,接受知识最基本、最系统、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还是学校教育。虽然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学校也组织教师或专家编写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但就其编写的视角和内容来看,这类教材也仅适合某地区或某学校某阶段年龄的孩子,而在年龄或地域以及知识体系上,仍然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语文学习中渗透海洋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语文科学化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把语言与思维统一起来考虑和设计。从人的思维活动去分析听、说、读、写能力的表现,可以找到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检索和组合关系。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而在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中都需要准确迅速地检索和组合。语言信息的检索和组合在人脑中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没有信息的输入当然无从思维,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了。
于是,我寻求着运用现代语言的基础结构,亦即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寻求着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些思维模式的规律,寻求着跟这些思维模式相适应和相联系的思想、知识、情感和语言材料的组合,寻求着符合当前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方法,等等。为此我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对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构作了解剖,逐步提炼出了“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相对严谨的教学序列。
为使这个教学序列的每个训练项目体现训练的单一性和内涵的纵横复杂性,我创造了一个具有科学统摄力的名词——训练点。每个训练点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因为是教学设计的结构,非自然习得的思维模式,故称“模型”),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就是有所“得”了。训练点之间呈现着“语言——思维模型”之间的联系、渗透、深化、发展的关系,其物质表现就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若干个训练点组成一个能力训练阶段,“语言——思维模型”就连成单元性网络;若干个训练阶段组成一类能力的训练,单元网络就扩展成为局部网络。整个教学序列共有108个训练点(包括综合复习训练点),依次分成五类能力训练:记叙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说明能力→论述能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完成了五类能力的训练,局部网络就连通而全部网络化了。于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而复杂地循序渐进了。这个网络,又可以称之为“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体系。这显然是一个人造的语文教学控制系统,每类能力是其中的子系统,每个训练点则是构成系统的元素了(参见下图)。
附图{图}
由上图可知,记叙能力的训练点设置最多,这是因为记叙是基础,认识规律中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而初中学生总的来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逐渐地有所发展。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的训练点设置较少,这是因为说明是从记叙到论述的过渡,重在说明事物的偏于记叙,重在说明事理的又偏于论述了。因此在说明能力训练前,设置了认识说明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在论述能力的训练前,则设置了论述与说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论述能力的训练在初中阶段是必要的,是需要加强的,但还不可能是重点。虽然训练体系在记叙文之后即进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一些可供论述用的思想资料和语言资料,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分析评价还是肤浅的和简单的,训练点的设置就适可而止了。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训练是系统中的高层次训练,作品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思维特点的,而对作品分析无疑又具有严密的抽象思维特点了。因此,当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中出现古代记叙文的时候,显然是对记叙能力训练的循环加深。这种循环加深一直延伸至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训练中的插学记叙训练;当文学作品能力训练的时候,记叙、说明、论述则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循环加深了。最后的综合复习训练当然是总循环,起重点巩固的作用了。
每个训练点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建立“语言——思维模型”的过程。因而训练点的要求,就是教学的完成目标,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的组合框架。教材的作用,不仅在于充实这个框架,而且应该跟与之有关的思想、知识、感情、语言发生尽可能多的联系,使这个“语言——思维模型”不是呈静态的积累,而是呈动态的积累,具有辐射性的势能。于是,新模型的建立将不断地触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储存,会产生以新模型为中心的聚向综合思维活动。这样,其外在表现必然是读写的直接结合了。这是能力转化的关键时刻!教学不应该抑制这种思维活动,恰恰应该及时地使这种活动更加活跃、清晰、外化,读的收获与启发便促成了写的酝酿与结果,完成训练全程,达到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科学素质提高论文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把语言与思维统一起来考虑和设计。从人的思维活动去分析听、说、读、写能力的表现,可以找到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检索和组合关系。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而在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中都需要准确迅速地检索和组合。语言信息的检索和组合在人脑中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没有信息的输入当然无从思维,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了。
于是,我寻求着运用现代语言的基础结构,亦即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寻求着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些思维模式的规律,寻求着跟这些思维模式相适应和相联系的思想、知识、情感和语言材料的组合,寻求着符合当前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方法,等等。为此我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对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构作了解剖,逐步提炼出了“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相对严谨的教学序列。
为使这个教学序列的每个训练项目体现训练的单一性和内涵的纵横复杂性,我创造了一个具有科学统摄力的名词——训练点。每个训练点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因为是教学设计的结构,非自然习得的思维模式,故称“模型”),通过教学训练,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就是有所“得”了。训练点之间呈现着“语言——思维模型”之间的联系、渗透、深化、发展的关系,其物质表现就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若干个训练点组成一个能力训练阶段,“语言——思维模型”就连成单元性网络;若干个训练阶段组成一类能力的训练,单元网络就扩展成为局部网络。整个教学序列共有108个训练点(包括综合复习训练点),依次分成五类能力训练:记叙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说明能力→论述能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完成了五类能力的训练,局部网络就连通而全部网络化了。于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而复杂地循序渐进了。这个网络,又可以称之为“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体系。这显然是一个人造的语文教学控制系统,每类能力是其中的子系统,每个训练点则是构成系统的元素了
由上图可知,记叙能力的训练点设置最多,这是因为记叙是基础,认识规律中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而初中学生总的来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逐渐地有所发展。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的训练点设置较少,这是因为说明是从记叙到论述的过渡,重在说明事物的偏于记叙,重在说明事理的又偏于论述了。因此在说明能力训练前,设置了认识说明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在论述能力的训练前,则设置了论述与说明、记叙的联系和区别的训练点。论述能力的训练在初中阶段是必要的,是需要加强的,但还不可能是重点。虽然训练体系在记叙文之后即进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一些可供论述用的思想资料和语言资料,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分析评价还是肤浅的和简单的,训练点的设置就适可而止了。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训练是系统中的高层次训练,作品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思维特点的,而对作品分析无疑又具有严密的抽象思维特点了。因此,当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中出现古代记叙文的时候,显然是对记叙能力训练的循环加深。这种循环加深一直延伸至说明能力和论述能力训练中的插学记叙训练;当文学作品能力训练的时候,记叙、说明、论述则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循环加深了。最后的综合复习训练当然是总循环,起重点巩固的作用了。
每个训练点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建立“语言——思维模型”的过程。因而训练点的要求,就是教学的完成目标,就是一个“语言——思维模型”的组合框架。教材的作用,不仅在于充实这个框架,而且应该跟与之有关的思想、知识、感情、语言发生尽可能多的联系,使这个“语言——思维模型”不是呈静态的积累,而是呈动态的积累,具有辐射性的势能。于是,新模型的建立将不断地触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储存,会产生以新模型为中心的聚向综合思维活动。这样,其外在表现必然是读写的直接结合了。这是能力转化的关键时刻!教学不应该抑制这种思维活动,恰恰应该及时地使这种活动更加活跃、清晰、外化,读的收获与启发便促成了写的酝酿与结果,完成训练全程,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第31个训练点的要求是:“用二三事写人,以一件事情为主表现人物的特点,要线索清晰,确定感情的基调,从烘托中突出特征性的印象,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人物的印象。”选用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而记叙能力训练中的写人阶段训练是从第24个训练点开始的。至此,前面仅关于写人就建立了7个“语言——思维模型”,读过14篇课文,更不用说建立的其他23个“语言——思维模型”、读过的68篇课文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积累了。可见储存之多,触发之广!
课程基础教育管理论文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搞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方面能应付挑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参与广泛经济领域的竞争,使他们成为享有尊严和满意生活的公民”。英国1999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四项发展目标(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日本2002年即将实行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韩国1997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4)发挥评价在促进发展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较为重大的一块比例,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由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准,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探究性阅读的具体内涵
所谓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不仅包含了文学内容,还包括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有效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从而能够完成对自己的认知,重塑自己的世界观。由此可见,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素养,加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达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能力要求。因此,为了有效保证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阅读教学中增加探究性阅读板块,从而将阅读教学升级,让学生探索到阅读的更高层次。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桥梁,而阅读是语文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务必仔细钻研,让学生尽快适应探究式语文阅读学习。
二、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行方法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务必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推行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学生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