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24 03:27:20

导语: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摘要】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教育目标就是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的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思维导图这一辅助教学工具,近年来在教育行业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不断强化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在19世纪70年代的初期,英国著名学者TonyBuzan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笔记方法,就是应用思维导图,其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使用者形成发散性思维。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可以使用文字,同时还可以使用大量的图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完美展现出附属的层级关系[1]。美国的著名心理生物学者RogerWolcottSperry在进行大量实践研究以后发现,人体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并不是对称的,左脑善于逻辑思维的运用,右脑善于形象思维的运用,对右脑的潜能进行开发则可以缓解左脑的运行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大脑的运行效率。思维导图恰好就是对左右脑的机能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助力思考者不断强化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大多数时候,人体大脑储存的知识、信息等内容还没有被唤醒。此时,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实现唤醒大脑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并使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给学习和思考开辟新途径。笔者试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对知识、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导图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开始重视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进行革新完善,但是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用强硬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这种被动局面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时间,任由教师“牵着鼻子走”,严重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发展,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就需要积极顺应时展潮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智力与心理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三个首要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社会化目标以及思维认知目标。其中,思维认知目标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积极的心理品质等内容,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英国学者东尼•博赞研究设计出博赞思维导图以后,创建思维可视化教育体系的刘濯源教授也表示: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架构更加严谨,和学科特点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将其作为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工具[3]。现阶段,非常多的语文教师都把学科思维导图当成了重要的教学方法,并取得显著教学成效。

2.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措施

2.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灵活性阅读。灵活性指的就是思维灵活,让学生不断开拓思路,并灵活应用自身所学完成自主阅读,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所以在面对同一篇文章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要充分重视起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和锻炼,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直面阅读材料,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学会独立自主进行思考。以《想北平》一文的教学为例,在分析文章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该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制作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主题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分支内容可以是作者生平、社会环境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思考、分析文章主旨。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给学生介绍背景资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还锻炼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断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并让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得到提升。2.2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性联想。思维品质的独创性是思维活动中一种创造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联想作为一种构思方法,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强化学生的构思能力,充分实现有机整合阅读、思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和锻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的思维范围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学习文本开展独创性联想。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深化其对文章理解记忆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下发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联想。如让学生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认相识的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的同时,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联想:“假如当初周朴园和鲁侍萍没有分开,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你们觉得还会有其他的结局吗?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好的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开展联想活动,探索可能发生的不同结局,锻炼思维品质。2.3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知识中。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助力学生有效复习和巩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这也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构架知识框架,把学习重难点标记出来,形成系统性的思维习惯,实现在第一时间查漏补缺,稳固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推广和实施新课改以后,思维导图成为了一项兴起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扭转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元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21-22.

[2]佚名.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18(23):38-40.

[3]宗建霞.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研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

作者:蒋芳文 单位:甘肃古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