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方法

时间:2022-09-20 05:52:41

导语: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方法

摘要:为了优化文本解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文章先分析了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错位现象,然后提出了文本解读效率提升策略,即关注学情,差异引读;咬文嚼字,深度细读;知人论世,深悉内涵;人文关怀,培育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人文关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必须精选有效解读形式,创新实施文本教学,强化文本解读方法的实践运用,增强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文本解读效率,这是文本教学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而缺乏了必要的文本解读指导,其他的语文教学技巧和活动都将只是空中楼阁,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将无从谈起。利用有效解读策略,优化文本解读教学,对促进读者、文本和作者间的深度对话与融合,增进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提高文本阅读水平,培养应有的语文学科素质等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笔者基于高中语文文本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案例,针对文本解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并从关注学情、咬文嚼字、知人论世、人文关怀等角度总结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错位现象

通过对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非常讲求课堂组织技巧,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强调师生的课堂互动、课堂教学的评价等,但忽视了文本解读的有效指导,甚至无视学生参与文本学习的实效,在文本教学中常存在着解读错位现象。

(一)文本解读浮于形式

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教参,只会照搬教参,以为只要将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作为教学重点讲解给学生即可,很少去挖掘“为什么”的问题。例如,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对词中所现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一梦境进行必要解读,而只是把它当作生活场景一笔带过,未做适当地深挖,教学形式较粗浅。此时,教师如果能继续启发学生,文本为什么要选取“小轩窗,正梳妆”,而不是其他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一起细致推敲,发现其中蕴藏的美妙意境,梳妆打扮的动作和细节其实是最富有女人味的,散发着女性的温柔妩媚,而这场景在古代是很私密的,那么作为丈夫的苏轼显然在日常生活中是饶有兴致地玩味过,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这样的场景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是夫妻生活中令人羡慕的幸福情景。所以,善于捕捉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更深切地体会苏轼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以及苏轼怀念妻子的悲痛心情。

(二)文本解读过于片面

优化语文文本解读,不仅要注重内容和教学形式,更要注重传授文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常常脱离文本,习惯于闲聊扯皮,沉溺于片面迎合学生的奇情怪趣,而疏于文本的深度阐释。例如,在本市的一节公开课“跑警报”教学中,执教的老师抓住了“皮实”二字,进行了延伸拓展,但整节课教师的关注点始终不在文本解读上,只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引出思想主题之后,便丢弃一旁。这样,语文学科特有的语言文化教学功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另外,有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片面地追求优美的语言形式,只关注典型字、词、句,却忽视了文言文中积极思想内容的有效挖掘,无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无形中忽略了文言文文本作品中蕴含的积极向上思想。

二、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关注学情,差异引读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总是通过已有的生活认识和经验来解读文本素材,同时,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对文本进行再思考、加工、创造,从而赋予文本新的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确立学生群体在文本解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主体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成长经验、性格爱好等方面各有特色。学生在参与文本解读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少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这就尤其需要教师的有效导读,激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于美丽贤惠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遣回家呢?而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有些学生提出:这个刘兰芝是不是不能生育?有的学生甚至还搬出了古代关于女子“七出”的条例。由此可见,学生的见解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看法,但他们对这一流传后世的诗篇所塑造的人物和文本内涵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指引学生激发个性思维,解决焦点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先通过设计两个小问题,①刘兰芝与婆婆告别时,为什么要事先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②焦仲卿在听闻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后才“自挂东南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利用两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解读文本,进而领悟到刘兰芝身上自尊刚强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追求,这才是不能刘兰芝回娘家的原因所在。所以,在文本解读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出发,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指导某些片面见解,予以恰当的肯定与赞扬,激励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对文本素材的多样化、差异性解读,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咬文嚼字,深度细读

深度实施文本解读,必须围绕文字,从字、词、句等语言文字素材的细致解读入手,探讨分析语言文字的言语特色、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逐层推进、剖析文本内在的组织结构,深入发掘言语素材的丰富意蕴,探寻言语素材背后蕴藏的意义和意味。再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在教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茫茫”二字,课文中的注释是“阴阳相隔,音讯渺茫”。但如果深入咀嚼的话,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茫茫”难道不是诗人放眼茫茫人海,却始终找不到心爱的她的迷茫?又如,在《老子》文章节选中,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中将“大器晚成”解释为“越大的才能,越晚成功”,仔细看这样的解释实际上还是肯定了有所为的主张,这样就与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相违背,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无”和“希”也是相悖的。实际上,“大器晚成”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大器免成”。“大器免成”是出自帛书本《老子》,而“大器晚成”则出自王弼注本《道德经》。古汉语无轻唇音和舌上音之分,m辅音和w辅音互通,“免”读作“晚”,“晚”作“免”解。“免”即有免除的意思,是说大器是不需要加工的,浑然天成。可见,通过咬文嚼字、深度细读,能指引学生深度把握文本特色,深化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的认知,从而促进探索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意蕴,获取美好的阅读体验。

(三)知人论世,深悉内涵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愿和情感,也集中体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的生活场景,“知人论世”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切口。以李清照的词为例,她的一生经历可分为婚前、婚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并且其词作在不同生活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点绛唇》体现出少女时代李清照的天真烂漫情怀,词格调欢快,充满着生活乐趣;《一剪梅》和《醉花阴》则反映出婚后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真切的相思愁情;而千古名篇《声声慢》描写的是国破家亡时期烦闷与忧愁的情感,使得读者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作品背景。再比如,教授孙犁的《芦花淀》一文时,如果教师忽略了小说的写作背景,就可能把它理解为是在描写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读者不可忽略小说所描写的正是芦花荡神奇的抗日斗争故事,而这里的水域地理环境就是抗敌过程中我方的有利因素,所以才说水和芦苇是日寇最害怕的东西。知人论世是文本解读的常用方法。在开展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中,提倡且实践知人论世方法,不仅能更好地达成师生、文本、作者间的良性对话。切入文本解读,细致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文化环境,灵活探析文本的语言价值,挖掘文本内涵、作品背景、创作风格、作者情感、人生经历和教育意义,更好地达成“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而且,还能在赏析文本的同时,延展把握文本之外诸多有益的、积极的因素,多视角地把握文本作品,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有效文本教学的目的。

(四)人文关怀,培育素质

人文关怀的内核在于积极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与发展,追求自由平等,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于能通过传授语言文化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教会学生理性判断与分析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学会从作者的作品、文章题材中剖析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起良好的语言文化素质。比如,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其主要人物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虚伪和冷酷。当他发现鲁侍萍仍活着,反应太过无情,致使人们怀疑他之前对于鲁侍萍的愧疚和怀念纯属虚情假意,他就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真小人。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周朴园在遇到更加年轻漂亮、有文化有家世背景的繁漪后,他并没有忘记初心。在此后十多年的走南闯北过程中,他始终随身携带着旧爱留下的物品。这至少证明他曾经真心爱过鲁侍萍,不是出于玩弄女性,只是迫于无奈。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爱自己超过爱任何人,所以他是自私的人,但并不是十全十恶的人。由此,通过开展文本解读,能让我们充分感受文本作品中生动描绘出的大千世界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汲取文中的精华和精髓,逐步形成应有的人文情感和审美素质。

三、结语

文本教学不仅要关注作者,更要关注读者,只有真正指引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解读文本,夯实语言知识基础,把握文本思想内涵,实现有效学习,才是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真实追求。尤其在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各种具体的文本题材特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避免思维的僵化,才能不断提高文本解读的教学效率,构建起更加真实、灵动、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军.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背景下的文本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2009(8):70-72.

[2]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华.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J].语文建设,2014(20):24.

[4]邹雯.从“知人论世”到“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对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方法的反思和建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110-113.

[5]罗凤娇.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作者:薛金涛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