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8-13 03:14:39

导语: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创造情境,以趣激学

课本提供的知识文字符号和静止的画面,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例如,教师在讲授杜甫的《登高》时,播放《二泉映月》,创设一个极为伤感的情境,然后在音乐中,教师富有深情地朗读以下文段: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尽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了诗歌的意境当中,甚至有的学生听完教师的朗诵还当场落泪,这是一个将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典范。笔者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利用上节课最后的10分钟播放节选的蔺相如传,然后布置作业课后思考“影片在情节方面与文本的出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略原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突破传统教学难点,把握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重点的方法很多,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但有些课文并不是这些传统方法能很好解决的[2]。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中国建筑的很多特征通过文字的阅读是很难想象出来的,特别是现在城市高楼林立,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来理解古代建筑是有难度的。如果借助多媒体,每归纳一个特点,出示对应的图片,在感性认识过程中将文字与实际相结合,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既解决了课文的难点,也清楚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三、节省时间,拓展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天地由课堂走向课外。比如,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适当补充一些练习和材料,既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又能扩大课堂容量,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在讲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笔者就根据上课进度,有选择地播放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傅佩荣教授的“孟子的智慧”等视频节选或文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提高他们古代文化阅读的兴趣和品读能力。

四、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正因为现代教学手段有优于传统教学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广泛应用。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必须遵循两点原则:第一,服务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不是课堂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辅助。第二,服务于学生学习。有些教师把课件做得相当漂亮,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美丽的图片、闪烁的动画吸引了,反而没有注意到课件上强调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必须合理、恰当。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要做到优化,关键在于“恰当”。比如,《小狗包弟》一文,关于“”的背景,每位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但关于这一时期的材料、图片非常多,展示什么、什么时候展示,这才是关键所在。教师如果对时代背景过多地展示,就等于在上历史课。如果上课一开始就展示,又显得过于呆板,没有很好地将时代背景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达不到引导、启发的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与需要,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而且要用好信息技术,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

[2]朱世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239-240.

作者:黄惠玲 单位: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