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4-13 09:06:06

导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网络技术与教学方法格格不入、资源使用集中更新较慢、应用与授课内容不符的网络资源的问题。虽然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但是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依然陈旧,思想保守,网络技术的应用与陈腐思想的结合,反倒产生了不良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严重时会影响语文成绩。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有些网络资料、视频等被频繁的被带到课堂,用来配合教学和唤起学生共鸣,成为课堂上的“热门视频”,但因为更新不及时,随着播放次数的增多,学生对此感到厌烦,不能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些教师不经过筛选和思考,把不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资源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教学内容与播放的资源无法互相配合,使网络技术没有起到推动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肩负的是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思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追求的重要责任,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学生人品和素养形成的重要基地,现代社会是在网络“微”环境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把“微”平台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阵地,是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

1通过网络“微”平台,了解学生心声

通过教师本人所在的QQ群、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同行教师、社会资源进行交流,了解当代高中学生思想动态和内心需求以及存在的认识偏差,把积极的思想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素材搜集、网络资源下载、教案撰写、讲稿设计、配合动作等,为学生呈现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看到的高中语文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化解内心深处一个个疑问,明白怎样学习、怎样做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中语文“微”课堂

2.1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知识讲授,需要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借助网络手段,营造和渲染课程的氛围,把学生带到教学场景中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授戴望舒的《雨巷》,可以播放一张带有悠长的江南雨巷的幻灯片,图片上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模糊背影,看不清是男是女,但是感觉他的内心很彷徨,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而内心又很恐慌,配合播放舒缓凄美的音乐。同时给学生讲解,作者当时参加了进步的运动,遭到打击甚至追捕,被迫躲到了江南一条雨巷的朋友家中,此时他的内心是难以平静的,与周围安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看不到方向,但还是相信在巷子的尽头,必然是光明和希望。这样通过场景的展现,配合语言讲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2.2播放视频链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语文课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会语言的应用,而语言理论的学习,繁琐而复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有故事性和剧情的片段,来配合讲解,增强知识点的趣味性,深入浅出,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学习《祝福》,可以播放电影片段,揣摩祥林嫂在失去孩子后的喋喋不休和疯癫状态,通过戏剧性和幽默型的剧情展现,来理解鲁迅在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这样的课堂素材更加贴切,使学生对枯燥的语言表达有更加形象化的理解,比单纯讲解效果更显著。2.3文字与图画结合,提升美学鉴赏力。语文课的最大不同是它能展现语言的魅力,描绘出生动的画卷,通过精妙的语言可以在学生内心展现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如讲授《荷塘月色》时,可以播放有标准发音的原文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全身心地听,在脑海中描绘文章中所描写的场景,此时,图像在学生记忆中已经形成,朗诵完毕,再为学生讲述作者在描写中应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并进一步解释,其实我们刚才把听到的东西转变成脑海中的画卷,从听觉到视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通感。在这一讲授过程中,从实践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最后又用理论知识解释刚才的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应用,而且整个过程是轻松而快乐的,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意义。高中语文课堂,不应该是循规蹈矩,而应该是敢于尝试和创新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大胆借助网络“微”平台的巨大作用,是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佟海燕.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现代交际,2016(11):162.

[2]黄春艳.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学术周刊,2011(12):75.

[3]刘江江.论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3):124.

作者:李影 单位:扶余市第二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