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2-14 08:28:56
导语: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能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提问能力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学科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供了可能。首先,语文教材所选文本大部分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哪怕是一首短短的诗,其表达的内容都是无尽的。这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次,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空白”能够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点”。再次,汉语言具有模糊性、多意性等特点:话中话、潜台词、言外之意等等。这种多意、模糊美使文学作品内容更加丰富且更加复杂,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语文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即使有提问,甚至如现在所倡导的“对话教学”也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长此以往,便让学生养成了被动应答却不主动质疑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不会主动质疑便失去了主动思维的能力,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根据研究与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师生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能从课堂习得什么往往靠教师的引导。教师喜欢什么、重视什么,班上的学生往往也跟着有相同的爱好。教师喜欢满堂讲,学生便喜欢边听边记;教师喜欢提问,学生就学会了思考;教师喜欢提问的学生,可能也就学会了提问。可能很多语文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较高的提问能力,看不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又怎么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引呢?所以,对于大部分习惯于自己讲或者是习惯于自己提问学生回答模式的语文教师来讲,要提高学生提问能力首先得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提问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然后再把这种观念传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衡量是否读懂文本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不能针对文本提出一些有效问题并能解答这些问题。笔者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也以能不能提问以及能否提出有效的问题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主要考核点,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激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提问。
二、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思考时间
能否提出有效问题是一种能力,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要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锻炼机会,需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认识到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支持者、引路人和点拨者,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提问,学生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方式,把以往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或以师生的讨论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看懂文本,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采用学生阅读文本,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拨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诚然,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很重,要教的东西实在太多,正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多,老师更应该教给他们方法,何况高中学生已经奠基了九年学习语文的基础,他们具备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大的展示舞台。教师如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多的机会去发挥,学生就会还给老师一个个的惊喜。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又源于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更容易提出有效问题。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是指语文教学中师生所面临的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师生通过努力来克服(或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使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改组或重建。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其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契入点在于能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以及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创设引导学生提问的情境。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的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如果能创设适当的情景,便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四、教师示范引领,带领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独立思考,但也少不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试想,如果连授学生以道的教师都提不出有效问题,又如何要求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呢?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是以教师作为榜样,从教师身上学会的。语文教师只有先具有提问的精神,敢于大胆地对传统、对权威持怀疑态度,并把这种思考过程展现给学生观摩,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益匪浅。教师的提问示范既可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会提问的方法以便善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精神。不能设想,一个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会培养出敢于提问,富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可以是课堂上对文本的质疑,还可以是自己备课过程的展示,教师把自己备课过程的一些思考以及思考后对文本的批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教师的思考过程中受益。
五、教给学生提问的知识与方法,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如今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敢提问题,而是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笔者从实验中发现,学生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要么非常的肤浅,要么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为了提问把陈述句改为问题的形式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提问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为完成老师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这种知识与方法的匮乏首先表现在学生缺乏读懂文本的相关知识,拿到一篇文章看了半天不知道文本表述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读懂它。其次表现在不知道问题是怎样构成的以及应该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或哪些层次来提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例如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养成学生对课文“四问”的习惯:①写了什么?②怎么样写的?③为什么这样写?④还能不能写得更好?通过固定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学生只有文本探究能力提升了,才能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后,也要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来促使学生提问,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将不懂的问题记起来;利用课堂阅读时间,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通过各种形式来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但不管哪种形式,学生所提的问题都应交给老师评价或交给学生相互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当然,学生能否提出有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多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地位,多给学生以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多让学生锻炼,相信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江红.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苟晨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刘克艳
- 上一篇: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浅谈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