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1-26 04:36:03
导语: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中华经典诗文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它不仅极大地展示出我国古代文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我国历史的重要依据。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对于经典诗文的研究与学习愈发重视,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的朗诵及讲解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逐步加深的今天,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需要教学工作者给予重视和支持。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诗文朗读整合的必要性
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外来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逐步加大,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影响较大。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整合极具优势,同时,可以很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传承经典,保留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中华经典诗文是历史遗留下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璀璨明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经典诗文的诵读及讲解上更加侧重于解题技巧,但是对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社会环境的分析存在较大的不足,因而无法帮助学生认知到这些诗文的魅力,在被动性学习与记忆的前提下,学生对于中华经典诗文的理解非常狭隘。通过经典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其教学中的重视度,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下做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
教学的本意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及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在这些寓意深远、意境深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找到精神支柱和依托。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非常繁杂,亟需通过好的文化作品进行心灵的洗礼和熏陶,通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文化的提升。实践表明,科学的诵读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攒大量的素材,潜移默化的加以运用,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1.合理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删选,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中华经典诗文数量非常之多。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言需要做好相应的删选。高中阶段学生“三观”基本形成,因而在经典文化诗文作品的选择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制定一些阅读计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氛围。同时,在班级及校园的装饰中可以灵活地进行运用,如名人画卷、经典诗词都可以作为校园内的点缀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
2.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来实现二者的整合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必修课与选修教材的结合来开展的。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形式来落实,通过良性竞争的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如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抽出部分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是学生之间分享阅读心得,或者是好书推荐、精品鉴赏、集体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找到经典诗文诵读的趣味性。利用早读时间鼓励学生开口读、大声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到经典诗文中的韵律美,可以通过小组诗句接龙、填字游戏等形式来增强其阅读的趣味性。对于部分较为经典的作品可以进行改编及表演,以动态化的形式来表达出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引导与训练,除了正确的发音之外,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做到声情并茂的诗文朗诵。积极参与不同范围内的朗诵比赛,不吝表扬,让学生了解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自发参与到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家长的全力配合下,学生对于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3.重视教学生活化,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在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下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可以制定较为明确的班级行为守则,做到诚实、守信、文明,以伟人为榜样,爱国、敬业、友善。在不同的节日背景下,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反哺教育及爱国教育,在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真切的感受到古人笔下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与变化,利用生活中的琐事做好古典文化的传播。
4.探索课堂诵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1)巧妙导入。新课的导入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中可以利用与教材相关的经典诗文、或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旧有的经典诗文知识中入手,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2)反复诵读,进入意境。诵读的层次可以由浅入深:一读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二读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和感情基调;三读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进入意境。(3)自主创新,适时拓展。课堂教学中可以不囿于教材,坚持以开放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自己选择与课文相关的经典诗文,让学生体验诵读活动中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研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和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将二者整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传承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谢金龙 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优化的方法探究
长期以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是职业高中教育关键性目标所在。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关键性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职业高中学生都将掌握一门技术、早日就业视为唯一目标,这就使得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视度明显不足,认为基础课没有专业课有价值。这种认知状态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到底该怎样突破这一瓶颈,优化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当从多媒体的参与、互动性的强调与生活化的方向几个角度加以考虑。
一、多媒体促进效率提升
显然,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发展时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日益成熟,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情景呈现上起到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有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借助多媒体呈现方式,可以给学生的感官以更强的刺激作用,达到知识信息传递效果的优化。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日益成熟,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容易对多媒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功能不可小视,其对于情感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在进行与感动话题有关的作文训练时,因为受到思路的限制,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写作灵感明显缺失。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播放《感动中国》等内容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各种类型的感人事迹,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使学生易于提取创作素材。再比如音乐是一种比较让人容易接受的情感宣泄方式,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旋律去左右听者的情感与思想,直抵听者内心深处。尤其在语文教学初始过程中,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入,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如在讲解和母爱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母亲》一类的音乐作品,所起到的奠定感情基调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下面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紧迫性,多媒体呈现应当有所节制,要避免出现过多过滥、反客为主的情形,那样就违背了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本旨。
二、互动式促进效率优化
在职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边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另一边学生则充耳不闻,甚至溜号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究其原因,这是由教师一言堂的观念直接造成的。若想使这个问题得到改观,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教学任务,主动解决学习难题,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积极尝试的信心。比如在讲解到一些描述生活现象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找到教材以生活现象为例进行表述。这种做法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顺利地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此外,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课更是互动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语文活动课中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比如当处于朗诵、辩论、演讲等系列活动时,可以在互动中增强兴趣。魏书生就曾经说过:“即使有些智力活动毫无新意,但是学生因为有想取得优胜的心理,这些活动也就容易制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进来。”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每次竞赛形式的活动里,学生基本都会主动行动起来,思维也得到了良好锻炼,课堂效率优化才不致沦为一句空话。像在演讲教学中,因为演讲本身属于一个人的活动,竞争性不强,而教师将演讲的形式稍稍改变一下,形成和辩论相类似的演讲比赛,增强互动功能,提升参与热情。
三、专业化指引效率优化
语文教学可以有力地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为了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教师应当把“职”字时刻牢记在心,所以应当以职业教育战略眼光对待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以此关注学习主体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竭尽所能将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产生联系,更突出地彰显语文的实用性功能。而其中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关注专业课,而对语文一类的基础学科放松了要求。对此,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研究、了解学生专业课的特点,参照不同专业的特点,从语文教学内容中寻找到文化课同专业课的关联点,让二者在课堂上形成有机联系。这种做法,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热情,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很有帮助。比如对于说明文写作教学来说,教师即应当参考专业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命题形式。比如在烹饪专业里面,动手操作这一特点比较突出,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创作“××食品的制作”类型作文;而对于数控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加工零件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零件的制作”主题要求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擅长内容,他们都愿意将自己制作的东西与其他同学分享。因此作文教学极易取得成功: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展现心理,又能让其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同时语文教学本身也取得了成功,可谓一举三得。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教师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语文课活起来,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新颖而且精巧的艺术品,将学生的目光与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借以优化语文课堂的实施效率。在具体的实施上,多媒体的参与、互动性的方式与生活化的方向,成为这一目标达成的三个重要指标,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留意。
作者:石小燕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了教育中一面鲜明的旗帜。而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即由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灌输量的方式向教学有效性方向转变。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同时其也是各项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高中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增强课前准备有效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自身的知识渊博度和授课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讲授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不断扎实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比如在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向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同时要紧跟教学理念的变革,提高自身的文学造诣。教学实践表明,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底不扎实,专业能力不高,欠缺语言和文字功底,同时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所以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不完善,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学校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组备课的效率。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单独的备课只能使课堂教学也相应的出现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而集体性备课,则可以使教师间实现优势互补,大家集思广益、共享资源,从而使每个语文教师在集体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教师会认为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详细朗读来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再导入新课,也有的教师认为课前听课文录音来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方式更加理想,这时候通过教师的互动交流,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尊重主体,增强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学研究表明,轻松愉悦、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所以在高中有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登高》这首诗的时候,结合着该节课教学的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诗歌所要表现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先用缓慢、低沉的阅读方式来凸显文本的凄凉感,接着借助合理的配乐朗诵来使学生深刻明确这篇诗歌所要表述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在开展授课的时候要以富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授课,切不可“板着脸孔上课”,将不良情绪引入课堂中来,并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理解、尊重、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红楼梦》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问学生爱不爱林黛玉这个角色,有的学生说爱,也有的说不爱。这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说:“我不爱。”学生这时候会问为什么?此时教师可以说:“我嫌她哭哭啼啼的。”这句富有幽默的话语即点明了林黛玉的性格,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增强课堂结构有效性
课堂结构的优化是提高课堂结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增强教学节奏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理论上来讲,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导入、铺成、高潮和总结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四个组成部分的紧张度应该是逐步加大的顺序进行的,这种紧张感实际上是依照教学的重难点来进行合理设置的。但是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比如太快的教学节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出现疲劳感,而过慢的教学节奏又会使学生缺乏激情,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所以过快或者过慢的教学节奏均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那么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案来把握教学内容阐述的快慢节奏,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彻底摒弃以自身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事迹来导入这篇文章,并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接着让学生口述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就口述者的实际口述情况进行讨论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语文教师提出预先设置好的问题:作者在本篇文章中的叙述美景方式与其它文章中的叙述方式有何不同?并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选材角度来对该问题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必须要接着问这篇文章打动人的理由,并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对“心情颇不宁静”这句话的理解。这种优化后的教学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以生为本,回归理性,增强教学反思有效性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向导”,所以教师必须回归理性,向学生个体灌输传统文化精髓和主旨。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该如何开展授课,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课堂也是依照预定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毫无机智和创新可言。这种教学形式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甚至部分语文教师实际的教学与自己所预先制定的教案之间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致使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回归理性,采用批判式教学,积极反思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彻底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使教学切实回归到教学的根本。总之,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夯实内功,精选教学信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同时还要优化教学节奏,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陈华平 单位:广东吴川市振文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方法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方法已成为专家、学者、教师密贴关注、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广大语文同仁对此问题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了不少新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法、项目评价法、过程性评价法等,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笔者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去透视目前高中语文学业评价现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一是新的评价方法,有的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操作性不强;有的生搬硬套,盲目跟风,不能与本校实际相结合,针对性、实效性差;更有甚者,把新的评价方法当成课改成果展示的“摆设”,大有弄虚作假、哗众取宠之嫌疑。二是一些学校在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上,方法单一,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例如在进行语文模块学分认定时,仍然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全面、准确地考察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素养,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三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评价方法的选取上,未体现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少学校在选修课评价上,仍然简单套用必修课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未因课制宜地制订评价方案,评价的实效性较差。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以期形成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实效实用的语文学业评价的操作方法;并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评价方法探究
(一)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习的评价方法
笔者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终结性评价”,包括模块考试和模块综合性评价,模块考试主要以笔试的形式定量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模块综合性评价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以表格的形式定性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分学生自评和教师总评。另一部分是“过程性评价”,即由师生共同记录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以“听、说、读、写、探究”能力作为评价点,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及语文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主要项目分为:课堂表现、语文作业、书面表达、口语交际、阅读积累、综合性实践活动六大项。以上六项的评价要点分别是:课堂表现:精神状态,专心程度,参与程度;做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情况;合作探究情况。语文作业:包括预习作业、配套练习、试卷等独立完成情况;书写、正确率、纠错;是否按时交阅。书面表达:包括作文训练、课外练笔,从质与量去评价。口语交际:课前朗诵和演讲,主要从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评价。阅读积累:包括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主要从积累和写作的量去评价。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材规定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外其他与语文有关的实践活动。主要从参与程度、获得的体验和成效去评价。结合校情和学情,对以上各项制订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实行等级评价。
(二)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学习的评价方法
为了体现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使评价更富有实效,我们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运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试方法,加强了语文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1.开卷笔试式。教者拟定的题目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察。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可以看书及翻阅有关资料,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给予解答。可以当堂作答,当堂交卷,也可以延伸到课外。2.小论文式。老师命题,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解答(以论文形式),文章要有论点、论据、评论、建议等。3.口试式。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当场回答。这类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杂。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分组,给予评判。4.演讲式。先让学生对作品、作家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然后组织读书报告会,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方式可以分小组进行,由教师、小组成员进行评判。5.学习成果展评式。将学生模块学习后自创的作品举行一次展评,按小组进行评议分等。如诗歌、散文模块学习,让学生创作诗歌、散文;中外戏剧模块学习,让学生编排小型戏剧进行表演。6.档案袋评价法。由于选修模块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多以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读后感、鉴赏性文章和评论性文章等形式呈现,所以将这些作品收集在档案袋中,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现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评价,可以引导、督促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利用班会、家长会、课余时间定期举行档案袋交流评价活动,通过自评、小组评等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语文学习的方法。
三、取得的成效
(一)必修模块学习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积累过程和实际运用能力,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考试分数和综合性评语。此模块评价方法,摒弃了过去只重结果不看过程、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做法,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意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二)选修模块学习评价,凸显实践性、探究性。采用小论文式、口试式、演讲式、展评式、档案袋评价法等方法,不仅有利于考察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口语表达、探究意识、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重视平时练笔,重视独立思考,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初步改变了以前不少学生在“题海”中学语文的现状。
(三)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互评、自评,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作者:李永红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与探究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则必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保障高中语文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情境教学指的是为学生创设与作品意境相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认知文学审美,积极参与情感活动,进而有效激发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注意口吐珠玑、妙语连珠并言简意赅,让学生感受文学美,同时在课堂中应用直观化的图画、影像或音乐等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悟与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图画与文本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图画为学生呈现情境,使相对枯燥单一的文本内容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例如,在对《再别康桥》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康桥的摄影作品,并利用生动形象与富有文学化的语言描述摄影作品表现的美感,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再别康桥》所表现的选材美、细节美、环境美与人物美,并在欣赏康桥的过程中聆听讲解,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立意手法。
2.融入生活教学法,培养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相贴近且服务于现实生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确保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则应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由于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社会生活,并在体味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利用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探寻现实生活事件背后隐含的本质。另外,将课本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学习语文知识,避免教学过程过于单调与乏味,使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变得立体化。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祝福》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是否会出现类似于祥林嫂的妇女,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是否会成为祥林嫂?同时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下情节进行设想与想象:假如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没死,作品的结局如何?祥林嫂与第二任丈夫生的儿子如没有被狼吃掉,祥林嫂能否继续在夫家维持生计?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学生便会了解到在封建社会,祥林嫂的悲剧是必然的,进而加深对于封建社会黑暗的认识,并了解到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区别,从而运用文学知识积极与理性地思考现代社会。
3.采用质疑教学方法,强化语文知识的求知欲
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单向的教学法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并告知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可能磨灭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采用质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在强化语文知识求知欲的基础上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创新能力。在运用质疑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体化差异,并注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养成锐意进取的好习惯。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出质疑,在学生提出质疑后应对其自信心与积极性予以表扬,避免学生的质疑心态受到打击,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反主为客,适当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质疑,从而保证质疑式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例如,对《窦娥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元代社会现实及东海孝妇,并引导学生针对窦娥冤提出质疑,并在质疑的过程中感受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精神与代表性。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只需要进行适当辅助即可。综上所述,保证对高中语文进行有效教学能够为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感悟能力。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当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则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综合运用质疑教学法、生活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以积极的教学意念确保语文教学目标、效果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作者:潘敏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新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浅议
摘要: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一种突破和延伸,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由于新媒体的自主性较强、交互性强,深受年轻人喜爱。新媒体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借助新媒体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本文对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随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中语文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新课改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拓展视野,加强对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新媒体平台虽然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机遇,但同时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了一些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新媒体中的资源复杂多样,如果选用不当,反而会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影响。对此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媒体的辨证认识,借助新媒体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一、新媒体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在数字信息时代,现代化媒体表现出来的传播优势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初衷是方便人们的交际,比如各种新媒体,能够实现人们的自由沟通和交流,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首先,新媒体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环境更加宽松有趣。新媒体平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更高,与传统的课本教育相比较而言,更加生动形象。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教学可以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声音、图片、文字等,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素材,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有趣。其次,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范围得到拓展。第三,新媒体可以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利用新媒体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课堂的宝贵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依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不能忽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则必须要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得传统的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而且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更加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古诗词的场景进行还原。比如在讲解送别类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并且让学生扮演送别的主角,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表现比较幽默,会让人捧腹大笑,再比如有的学生很入戏,将那种送别之情演绎得很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了解到那种送别时的感情,有助于对诗词的主旨的理解。再比如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播放电影,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氛围,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二)加强对各种新媒体资源的利用
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都是新媒体平台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与常见的教材不同,在新媒体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利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兴趣。比如某教师在讲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时,采用了为学生播放电影的方式,将高中语文文学课堂变成电影院,很多电影中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包括对各种新媒体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传播、应用等过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应用,离不开各种信息的共享,学生就是一个重要的分享主体,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形式,教师可以分享各种新媒体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高中语文资源整合在一起,比如整合一些高中语文访谈节目,将其打包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下载和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学生也可以成为传播的载体,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将一些新媒体资源传递给自己的同学,从而实现这些新媒体信息的共享。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课外实践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育的时间有限,为了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应该要对课后的时间进行利用,加强课后的实践教育,使得课后的实践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比如,在课后教师应该要给高中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如规定高中生要通过观看电影、阅读文学作品等方式,加强自主学习的力度。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新媒体平台开设远程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专门的在线时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可以为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平台组建讨论群组,比如微信群组,就可以作为讨论群组,让学生在微信群中讨论自己的想法,比如自己阅读的哪本小说不错、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薄弱的地方,都可以在群组中说出来,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或者教师的指点,学生可以找到突破的方向,而且在群组中,这种交流的方式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阅读更多东西,了解更多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不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新媒体平台和资源的利用,借助新媒体平台和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借助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高中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陈保生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校
第七篇:自主学习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也将其作为主要的改革任务。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创新,如名言导入、成语导入、故事导入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随着个人的成长,其习惯也在逐步养成。高中生的心智已逐步成熟,学习方面的意识也基本定格。教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改善和拓展,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究。
一、构建平等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存在因素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性进行课堂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为学生提供思想上的服务。因高中语文教学要面对高考这一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无限的挖掘。在传统课堂上,因为教师没有构建平等的师生观念,所以学生很少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多是被动地接受;很少表达自我意愿,多是依赖教师;学生不敢发言、不敢提问,从而对问题缺乏思考,对质疑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处理,这就是“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在对这一教学问题的改革中,构建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表现力。学生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追求方向,完成在认知领域内的定义,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减少学生的紧张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灵感。构建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最终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形式
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名言导入式
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引用名言来引导教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幼学纪事》一文时,教师可引用莫里兹的“穷人想哭之时却要用笑来表达情感”这句名言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名言引导下,深刻感受到一种心酸的滋味,体会作者笑声中所饱含着的对祖母的怀念之情,其中的辛酸贯穿于整个文章主体,而莫里兹的这句名言则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感悟,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2.成语导入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成语进行导读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文言意义。如《逍遥游》中的“望其项背”,《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导读和讲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引导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成语的表达形式来组织课题活动,如词语接龙、情境表演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成语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3.故事导入式在对文言文《失街亭》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适当引入不同类别的故事来关联文章内容。如对《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的引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对诸葛亮有更多的认识。通过对故事连贯性的讲解,对故事结构的解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故事内容的关联性,利用故事导入来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不同角度来促成导读教学的形成。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步达到心理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足应给予及时的指导,通过课文导读解读学生的疑惑,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及责任感,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别叙述。例如,在讲解《祝福》中有关祥林嫂的死因时,学生的看法不一,教师应细心地引导,学生要积极地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论证形式多样,但都需要大量的、有效的信息来支撑论点,以检验论点是否正确。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并让学生融入其中,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
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思想上的革新。学生在大胆创新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它在告诉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在思想上大胆创新的人,才能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逐步引导来实现。例如,在讲解鲁迅《社戏》一文时,可以对作者幼年时吃煮毛豆的情节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作者的童趣以及当时人们的行为和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从学生思想创新的角度看,只有完全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学生融入文章情境,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五、结语
在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来进行多方面的思维引导,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各项教学要求,从而对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和情感等进行探讨。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作者:康庆 单位:长汀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运用信息技术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传统的语文更有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原本就比较大,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只是运用黑板和粉笔,一味地讲述枯燥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信息技术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够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让学生在愉悦中感知意,感悟情,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学科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现代技术再现语文中的意境美,打造充满神奇特色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更加迅速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
二、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种方式
(一)教师运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改变着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与同事间的讨论交流以外,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查阅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大量知识,选择出精华部分,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在一堂课中就能够享受到五湖四海的名家的成果,扩大课堂容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习必修一中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搜索一些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文章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作为一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自由知识分子,正处于苦闷彷徨的情绪之中。“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作者在《哪里走》的这句话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彷徨。教师在讲课前将搜集的这些背景知识一并讲给学生听,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忧伤。
(二)声像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除了资料的检索,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地演示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带给学生直观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情境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语文教学,沉浸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入图片和声音,烘托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充分感受意境,品味语言。还以《荷塘月色》为例,文章的语言细腻、轻柔,读着读着仿佛就进入到作者所在的荷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诗一般的语言,配上美丽的图片和轻柔的音乐,岂不是一种享受?又有那个学生能不受到感染,并沉浸其中呢?
三、避免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尽管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也要注意一些“误区”,不能沦为操作多媒体的“机器”。
(一)要避免盲目运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明显优点,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如很多教师节节课都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等,上课时就放映在屏幕上,使得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这与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并无两样。教师要避免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盲目性,不仅关注怎样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且还要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要避免牵强附会,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色彩纷呈,丰富多彩。然而,有一些课件完全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只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不管重难点,不管系统性和层次性,一股脑地将所有知识都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来,一味追求直观性和形象性,掺杂着各种图片和视频,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这样,教师不仅没有规划,学生也会跟着浮躁起来,不知何为学习重点,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此外,教师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情感,与阅读、知识拓展等方面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语文课堂产生审美情感,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习的活力,增强思维能力。
作者:徐学俊 公会芹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浅探
在大力倡导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语文部分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新的要求,但在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背景下,教师和同学往往还是更注重分数,而不是语文素养的养成,对于教材中很多值得深度探究深度思考的作品,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其优秀的部分而把眼光仅集中在“背诵全文”几个字眼上,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更是浪费了优秀的作品,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并且必须被改变。因此,为提高高中语文素养,笔者做了以下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教育策略:
一、高中语文素养教育十分必要
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在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的。尤其是语文这一科目,它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奠基石,而且阅读、表达、写作都会伴随人们一生,因此语文素养的不同对人一生都可能产生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知晓全部的知识是根本不可能的,例如教材必修一中有《劝学》一文,出自《荀子》,若想熟读《荀子》这一著作并熟练得脱口而出是很困难的,非专业学者很难做到。但通过素养教育,提高语文素养,就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应太过重视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而更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传授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是言传身教,用自身的精神面貌与内在涵养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所以素养在教师身上的体现也尤为重要,应同样重视教师的素养教育。
二、当下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1.互联网和手机越来越普及、应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学生很容易出现对于某个汉字看见时认识但提笔却写不出来的现象。例如:“尴尬”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个词语,也了解其意思,但并不见得都能够正确书写出来,在虚拟平台上交流沟通越来越迅速,写字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揣摩的时间越来越少,养成了不好的组合语句的习惯,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久而久之,导致错别字、结构颠倒、句子不通顺的情况越来越多,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2.在写作层面,学生往往较少表露真情实感,而更愿意将看到的听到的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实际上,学生少以自身为原型来写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缺乏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素养,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3.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科,很多优秀作品的产生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学生若想要充分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就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背景。例如必修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最典型的例子,《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涉及的背景太广太深,学生若对其一无所知就很难有所领悟,而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度很低,甚至更乐于阅读漫画、网络小说等,导致学生对优秀作品不能充分领悟,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所阻碍。
4.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的的要求虽然有所改变,但目前仍然是应试教育,对分数要求仍然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身,对于分数的苛求远远大于对语文素质提高的渴望。例如《师说》要求课后背诵,学生往往更重视是否能在考试的默写中得到分数,而很少在课后来反思《师说》所要传达的意义,更不要说在学习中应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提高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策略
1.教师的语文素养教育同样值得重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如何要求学生、给学生怎样的导向怎样的影响,都会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应首先改变分数本位的观点,不应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应真正将素养教育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适当渗透这位文学大家的其他作品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样既能丰富了课堂,更能激起同学的求知欲望,刺激其主动学习。
2.摒弃电子设备,回归传统方式
听、说、读、写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学生识字、组词、造句、形成篇章是十分有利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后作业的侧重点上可以更倾向于此。电子设备本应该是辅助学习的润滑剂,但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要让其成为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绊脚石。
3.在语言表达中推进素养教育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语文最终的目地是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流沟通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语言。现在的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落实到文字的形式占了绝大多数,反而忽视了语言这一重要部分,与字词不同,对于段落和篇章来说,语言表达更容易暴露出文字所表达不出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多组织朗诵、演讲、辩论等语言形式的教育,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语文素养上可提升的空间,并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查阅大量资料,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利的。语文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同样,高中语文素养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但只要其受到足够的重视,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一定会改善目前的现状,有所成效。
作者:丁慧军 单位:浙江龙游县横山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教学探讨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最好的资源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教材中的资源挖掘出来。如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呢?关键的一点在于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渠道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博览群书的真实事例。如,、鲁迅、巴金等一些名人都勤于读书,善于积累,有大量丰富的素材作为后盾,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下笔如有神”。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设置悬念入手,介绍一些作家的作品,以此来获得学生的青睐。例如,在介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小说前半部分情节,把最精彩的部分留给学生们,然后再告诉学生这篇小说的结尾也是很出人意料并且耐人寻味的,要想知道结局如何,请你们自己去看。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了解真相,自觉地去找小说阅读。
二、在串联中打开“天眼”,构建知识的网络框架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课文作为载体,加强课文之间的横向挖掘,强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按照知识点分门别类地进行重组,由点到面,把一些渗透在文本中的琐碎的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为学生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这有利于帮助学生高屋建瓴,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也正是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在教学小说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些类似的文章串联在一起进行讲解,由点到面,例如,以孙犁、汪曾祺、史铁生等为代表的“诗化小说”的一般特点与表达技巧,让学生对这些作者的作品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为以后的阅读做好铺垫。通过串联阅读,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构建起知识的框架,还能够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每当学习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不断扩充和完善知识点,直到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当他们进行阅读训练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三、鼓励学生写作,强化阅读质量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也会对一些作品产生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地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把在阅读中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写感想的方式把阅读中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这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文章的领会,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作者及读者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进行逐渐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消化和吸收一些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能够积累一些质量上乘的写作素材。当学生意识到有效的阅读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时,他们会更加专注于阅读的内容,还会积极的深入思考,进而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四、问题激发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奥秘。因此,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升华自己的思想。以《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最后才说出我的梦想呢?思考、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有些学生说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有些学生说是为了让梦想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接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组织一场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按要求写一篇《我有一个梦想——我想……》的演讲稿。在写演讲稿之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组织语言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更具感染力,然后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呢?这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积极研究课文,有些学生甚至模仿作者马丁•路德金演讲时的样子。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理解课文,既能加深学生篇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又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产生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教学的效率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引起师生们的注意。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理论研究与阅读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学生发阅读能力,从小处着手,做长期的规划,真正将有效阅读落到实处,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作者:魏营飞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第一中学
-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 下一篇: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