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局外人”现象探究
时间:2022-11-12 02:55:25
导语:农村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局外人”现象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按照小组间真正水平进行分组
只有考虑到各学习小组的真实水平,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使小组间学习水平相对均衡,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基础、成绩进行动态评判后,依据优秀、一般、学困三个等级区分后分组,使各组内这三类学生的比例大致相等。但一组内的学困生数量过多,那么这组内的学习气氛就会显得过于沉闷,这就会导致小组中“局外人”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农村高中在高二完成分班后,理科班中的学困生相对多些。以农村高中的理科班为例,一个班大致人数为40人左右,以一组8人计算,一个班分为5组,优秀、一般、学困三个等级的人数分别为2人、3人、3人,以此从分组上防止一些学困生放弃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沦为“局外人”,并且也杜绝了组数太多而导致教师难以掌控的情况出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中语文学习水平是基于各种阅读中的理解及表达能力来判断的,并且它还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如平时作业完成质量如何,中考入学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平时检测成绩,以及该同学是否在合作学习中乐于帮助同学,教师在分组时应综合考量。
二、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
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组一周后,还应根据班级内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调整,以使组内同学的性格能够兼容。一些同学偏向调皮外向,另外一些同学则过于内向,这两种性格各有优缺点。外向型的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很直白坦率,但这类同学中大部分人是未经过深思熟虑,就很随意地把自己的观点脱口而出了,这些观点往往很肤浅,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成熟考虑;内向型的同学对问题的考虑则要深入成熟得多,但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同大家一同分享。因此,分组时应把这两种性格的同学进行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中,一些调皮的外向型学生在老师刚提出问题就立即做出了错误回答,而一些偏向懒惰的内向型学生也随之附和。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不经思考后就回答问题的外向型学生做出适度批评和引导,而对于那些懒得回答问题的内向型学生,教师则要加以鼓励,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内向型学生人数同外向型学生的人数比例大致为5:3,而内向型学生更容易沦为“局外人”。
三、按照学生的家庭状况分组
90后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事较少,这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足够的胆量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农村高中还存在对学生合作学习影响较大的一种情况,即父母离异。在对三个班121名同学的调查中发现,离异家庭学生人数居然高达37名。这导致他们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性格也不太健全,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明天的生活缺乏信心,但又敏感、自卑,在班级中没有朋友,也不愿意去交朋友,这一切使得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去合作讨论,而容易沦为合作学习中的“局外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给予学生赞美和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积极融入班集体中。对于孤僻的学生,绝对不可以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们,否则会被认为是老师故意要让他丢脸,他们表面上冷漠无比,但他们在内心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教师应想办法多与离异家庭的同学交流,甚至要以父母的角色与学生聊聊父母对孩子有何期望,了解他们的渴求,争取做学生的朋友。教师也应教学生学会宽容,鼓励班上乐观开朗的同学主动和孤独冷漠的同学多交流,让他们能真正融入班集体,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通过以上努力,减少离异家庭状况对学生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阻力,并且在分组中以正常家庭为主,离异家庭为辅,鼓励其他同学对这些孤独的离异家庭予以帮助关爱,使得他们由“局外人”转化为“局内人”。
四、转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准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分工明确,确定每个学生的责任,可以指定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组内每位同学的观点,然后另一位同学进行归类。教师还必须准备好合作学习所需的相关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怀念红狐》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红狐、父亲、我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让每两组学生讨论一个阶段,再思考各阶段扮演什么角色及为什么角色不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除了组织者的角色外,还必须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不论对错,教师都要鼓励他讲完,并且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对发言的同学都应以宽容的心态去听,思考为何有这样的见解,有什么不足与长处,总之要在耐心听完后,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听完发言同学的见解后,教师再加以引导、鼓励,既要考虑到发言同学的个性,又要考虑到班级的共性,以使参与合作学习的同学都有收获,并且乐于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在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后,“局外人”将会越来越少。
作者:贡克剑 单位:江苏丹阳市珥陵高中
- 上一篇:农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 下一篇:高中语文情商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