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时间:2022-10-03 02:55:44

导语: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心智活动,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更是学习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辅导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解放思想,找准定位,让阅读培养富有新意

1.阅读是品德的积淀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手段,更是培养语言能力,形成世界观、审美观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阅读培养应该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中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创作环境,汲取思想道德品质倾向。

2.阅读是逐步积累文学素养的渠道

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提升。在阅读练习中,可以为学生提高阅读层次,并引导学生在关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精美语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以形成语言的能力、作品结构的能力、思想塑造的能力,逐步向文学素养能力靠近。

3.阅读是今后学习生活的有力助手

现代教育提倡终身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因其能塑造人的情趣、提升人的品味,更具有终身教育的潜在价值。阅读能增长知识,熏陶情趣,完善交流。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二、科学分解,把握要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1.深入剖析阅读结构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语感能力,即对语言现象的感应能力。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语言是声音的载体,是阅读的外在表现,没有实质内容,却能在思想感悟中起到感染作用,它也是阅读的一个环节;二是语义,即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某种含义,它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要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简要地掌握语义;三是语法,它是语言赖以组织成文的规则,也是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教师只有通过精心导读,深入讲解,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

2.快速提炼和整合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中,既要有阅读质量也要有阅读速度,并能准确概括整个文章的含义。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在阅读过程中,包括字、词、句、语法、文章行文结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在内的诸多要素,许多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去消化、领悟。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有的信息是辅助作用,需要阅读者筛选有效信息,迅速而准确地提炼最有价值的部分。要善于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时刻把握以下几条:一是明确阅读目的,将阅读方向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始终;二是形成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高度概括文章梗概和中心思想;三是培养对文章语言的辨析能力,要能准确把握语句所传递的有效信息,并在通篇形成语言习惯。

3.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能力是对阅读材料中抽象内容进行概括、阐发的能力;综合则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将文章各部分、各要素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分析能力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阅读理解,是高中阶段语文题目练习的主题,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学生长期阅读经验的积累和对作品背景、行文习惯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很广的知识面和对作品具有较强的理解把握能力。分析和综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紧密结合,不能断然分开。综合是对分析的汇总,分析也要以事物的整体综合内容为前提,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学习品质,是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保障,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精心指导、逐步培育。

1.诵读、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

高中阶段,我们不能放弃的方式是诵读和默读。诵读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融合在阅读内容中,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默读可以通过视觉、逻辑思维的配合进行快速阅读,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综合文章。2.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这个习惯既有学生先天养成的结果,也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开卷有益,各种篇目的阅读和大数量的阅读会让学生大开眼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阅读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现,没有思考的阅读就是文字浏览,没有任何思想内涵。要培养学生能读通、读懂文章,能在每篇文章中总结收获,提高认识,逐步提升阅读水平。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需要教师激发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使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作者:贾文丽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