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10篇
时间:2022-08-21 10:02:11
导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
1.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即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还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分析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第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作分类。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则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或许开心,或许感伤,或许哀叹,或许沉思。那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给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分类。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鉴赏的明确目标。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阅读小说
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小说。很多学生阅读小说只是为了好玩,对小说的内容浅尝辄止。有时候只可以做到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小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之后,才能做到全面阅读小说。高中小说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为了读小说而读小说,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形成了,老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3.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语言魅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视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说是一门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品味小说语言的美。小说语言美要靠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替代这个过程的。比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描写林黛玉的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初探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詹旭波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透过字里行间,学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娇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美。引导学生学会小说的阅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课堂上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比较呆板地只是为了学习,更不能只注重结果。教师在学生小说阅读教学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那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1.课堂再现小说情节
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在高中小说的教学上,学生具有了很强的想象能力,较强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表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形成独到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小说,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说情节在课堂的再现也让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课外小说阅读拓展
教师在小说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的小说作品或者是名著。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故事,这段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这部名著。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对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外的阅读会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小说就变成了学生消遣课余时间的一个好工具。通过课外小说阅读的拓展,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积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上也会变得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学上,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阅读小说,学会品味小说语言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高效地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让学生做好小说阅读的课外拓展这一方面,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高中小说的阅读方法。
作者:詹旭波 单位: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探析
一、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及现状
没有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精神方面加以有效引导,这些都导致了语文阅读探究的表面化,不仅没有起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效果,反而在严谨的学习态度上也没有得到展现。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探究式阅读的僵化倾向较为严重,由于内容方面缺乏合理性,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得不到有效提升,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降低。另外就是探究的深度以及难度等都有着过量化倾向问题。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模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第一,要能够构建师生的平等对话氛围,这是将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的基础条件,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探究意识上得以有效加强,将自己的见解观点得以充分的表达。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先要能够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师生双方要能够进行真诚的倾听,并要能够构建课堂上师生多变互动的对话形态,这样能够有效的开发及利用教学系统当中的人力资源,有助于将师生的互动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第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要能够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要能主动的提出问题,抓文本中的题目质疑以及段落质疑等,这是老师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重点引导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关键。老师要能够将解决疑问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和老师之间要能够在思想上和思维上擦出火花,联系实际进行对问题认真思考并解答。例如:对高中语文阅读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讲解过程中,要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会采取对别里科夫批评的态度,而有的则会有不同的观点,对认同他观点的人要能让其说出其自身的理由,将其和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这样在进行彼此交流过程中,就能够在思想上得到互相的启迪,学生的质疑精神也能得到充分体现,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升。第三,要能对整体文本的认识得到加强,然后再进行实际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能够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从而来形成阅读探究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够通过直观演示法或者语言渲染法等进行应用,然后就是结合实际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自由的领会,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将自主探究的习惯逐渐形成。对语文阅读的鉴赏以及评价方面要能够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本的感受及质疑,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策略的实施,这样就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提升。第四,要能够找准切入点来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对阅读进行选择过程中要能够和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而这里所谈到的切入点就是文本当中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以及认识等得到拓展的,要能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进行实施,问题要能够具有典型性的特征,还要能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相结合,能创设出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只有找准了阅读的切入点,学生才能在阅读当中获益,才能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起到催化的作用,并能有效的起到探究的作用和实现其优越的教学策略。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的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要能结合实际进行实施,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要能够得到充分的了解。此次的研究主要是从实际教学的问题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角度进行的,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作者:余恬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阅读方式——“四个读”
首读,宏观的了解资料、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背景有基本的认识,不仅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也通过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掌握历史知识等等。细读,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接下来就应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品读,抓住文章的书写脉络,弄清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的事件,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这也是阅读最重要的一环,可以对事情发生进行提取和概括,并进行叙述。在结构上要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发现文章各部分和每段的句子,在整篇文章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重读,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理解表达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不仅要分析出每个词语,每个句子中作者想传达的意境,还要挖掘出作者隐藏的深刻寓意,结合历史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表达和传达的,分析出消极的和积极的。心读,最后强调用心去拜读,带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将自己带入文章描述的情境当中,感受作者之想,文章人物之想。通过这四步阅读,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文章,通过整体到局部、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对文章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既对文章进行概括,又对重点段、重点句进行了分析,全方位的进行了有效的阅读,为更好的理解文章提供了合理的方式。
二、发散思维,梳理有效阅读的思路
对文章的理解主要是靠学生的思维,要发散思维,为阅读文章所用。去。就是把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去掉叶子,留下树干。也就是直接抓住文章的脉络。这种思维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文章叙述的重心,了解作者叙述的方式方法。抓。在文章的每个段落中都有可以省略的句子,有些是为了增强语气的、有些是渲染氛围的等等。有些句子却是至关重要,不能忽视的。有些是为下文埋下伏笔的,有些是点明主题的等等。所以要抓住这些重点句,才能深度的剖析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叙事手法。归。通过去和抓,将所得的结论归一,总结到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阅读。评。深刻理解文章后,学生可以对文章、对人物、对作者进行评价,吸取积极的部分。当然也要从文章的背景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消极的部分进行批判。联系实际,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提升价值观、人生观。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阅读当中,学生也是主体。不是教师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应该把语文课堂中阅读的部分变成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的过程。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会让语文阅读更高效。首读时,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相关材料,了解写作背景。细读时教师讲授研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挖掘。重读和心读时,教师要求学生独立的思考,自由阐述想法,教师进行点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解决一切语言问题的基础。不能忽视我们的母语学科,学好语文,重视语文,也同时掌握了历史、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相关知识。所以我们更加强调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只有阅读是有效的,为学生带来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提高,才达到我们阅读的最终目标,让语文学习使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欧华兴 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
一、尊重原始阅读,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借助自身的知识来感受每篇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是如何将自身的感情抒发出来的。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动地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每一位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中蕴藏的乐趣。针对一些较为陌生的作品,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形成较为独特的阅读见解。这些独特的原始理解成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当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原始理解之后,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错误,让学生最终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比如,当教师要讲解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指哪些地方?2.将描写江南美景的段落画出来,并给不同的画面拟一个标题。3.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有什么样的特征?4.通过描写江南的冬景,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利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原始阅读,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深层次研究
(一)问题策略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再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比如,当教师要讲解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是感受到了朱自清所描写的荷塘美景,却没有思考朱自清笔下景与情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阅读的真谛就是学生要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与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
(二)对话策略
从本质上来讲,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当教师讲解沈从文《边城》这篇课文的时候,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故事的梗概。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故事梗概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蕴藏着几种感情?这些感情分别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说是爱情,有的会说是亲情,还有的会说友情……从学生不同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对文本做出了个性的反应,以及学生解读文本的创造性。
(三)合作学习策略
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营造了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有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他们不敢回答问题。然而在小组讨论中,他们可以将自身的观点阐述出来,慢慢地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比如,当教师要讲解食指《相信未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来让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这篇诗歌中有很多意象,这些意象表达的意义是什么?2.当学生朗读完第一诗节、第二诗节之后,感受一下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3.在朗读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诗节之后,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相信未来呢?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三、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平等对话中的主动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发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较为稳定,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解读进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较为独特、较为正确的见解。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每个学生都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完课文后很困惑作者题目中的内涵,当学生有了这个疑问之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通过描写鹿、狼、牧羊人以及猎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寻找鹿、狼与牧羊人、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结合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渠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曾明确指出: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较为广阔的阅读空间。究其愿意在于课外阅读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较为广泛的体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阅读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体裁,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做好摘抄工作,将阅读感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形成较为独特的阅读感悟。比如,当教师讲解完《我与地毯》这篇课文的时候,此时教师要让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章,如《秋天的怀念》《灵魂的事》《一个人的记忆》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文笔、每一篇文章中所隐藏的共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营造和谐氛围,用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为了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营造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堂。比如,当教师讲解鲁迅《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是被谁杀害的?接着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当学生阅读完之后,有的学生会说“祥林嫂是自杀的”,有的学生会说“封建礼教扼杀了祥林嫂”……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引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个性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个性化,通过个性化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居丽丹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分析
一、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实施
现在的高中教学缺少的是创新与个性,应试教育主张“填鸭式”教育,阅读水平的提高只是靠多做题而达到,忽略了文学阅读的本质要求。只有做好个性化阅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理解的桥梁,开展多样性阅读,保证个性化的实施,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活跃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只是刻板地让教师灌输知识,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社会需求,实施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以学代教”,以学生代替教师的观念展开自我学习,自我认知。例如创造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个性化阅读的分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教师要引导他们完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不能千篇一律,要遵从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找到自己眼中的哈姆雷特,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每件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答案,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中,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三、提倡交换式阅读的教学
(一)交换式阅读的体验
课堂上的互动通常需要师生的参与,良好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散能力,教师应该和学生站在同一阵线,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在交换式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对话桥梁,真正达到师生互动。
(二)课堂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分析
现在的教学体制更多的偏向高考应试教育,教师通常会将文学作品当成阅读理解,形成一套刻板的做题理解样板,抹杀了学生的多样创造性,学生只能学到如何解题的公式,而不是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通过与教师讨论得到开放式的答案,不再拘泥课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是推行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文学类文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挥和文章感悟。如夏衍的文章《包身工》,文中主要描写了以“芦柴棒”为首的女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学生在学习该篇文章时,应发散性地阅读和理解夏衍先生这篇报告文学的主旨,而不是通过单调的做题样板忽视文中包含的血泪和控诉。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传统的阅读教学会造成一种被迫互动学习的模式现象,违背学生的意愿,参与枯燥的课堂,课堂的互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想象,多元化思考问题答案,读懂文章意思。例如我们在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可以从不同的发散点看待问题,发散点一是让学生发散想象邹忌与徐公谁更美,发散点二是让学生发散思考邹忌与徐公比美要达到的目的,进而推断出邹忌通过这件事明白要敢于直言的道理。这两点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点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第二点作为自己的观点。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占了很大比重,要学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自主性,更好地适应个性化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四、结语
个性化的阅读能够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发展文学鉴赏的能力,应不偏离文学欣赏的本质,有策略地实施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把握住当代学生的思想状态,构建师生交流的渠道。教师应注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抒发和感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从事物的对立面联想到问题的答案。优化阅读,提高阅读多样性,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结构形式,得到更多答案和经验。
作者:张雪 单位: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
第六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使用对话策略的前提是对话主体之间交流的平等性,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意义的对话,这样就造成对话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1.1对个人阅读体验的忽略。对话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求学生与他人在课堂上分享、交流阅读的体验。因此,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整个教室处于一片热闹的景象。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足以完全发挥对话教学的作用,应该注意实现人与文本的交流。有哲学家提出,在人与人的交流和对话中,应该注意交流的深度和表达的清晰程度。这一过程并不局限于指向他人,而是指向自我的一个过程,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专注进行自我体验,思维才能扩散到一定的深度。
1.2对与文本对话的忽略。平等原则是对话交流的前提,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阅读感想,但是教师应该把握对话的质量,避免学生对话的天马行空及无关文本内容的扩展和讨论。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筛选大量信息,选择自身需要的信息。如果脱离了课本,忽略了对课文的精心体会,那么课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1.3对师生之间对话深度的忽略。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和学生的对话不深入,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确。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中,教师只是配角,起到辅助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造成对话教学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对话策略的建议
要提高对话策略的有效性,就必须开放对话过程并注重个人的阅读体验。另外,还应注意缩小师生间的度化距离,提高与文本对话的重视程度,最后实现课堂对话的多样性。
2.1实现对话开放性,重视个体阅读体验。开放课堂对话过程,保证个体阅读体验,有助于将对话策略落实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不同,对话教学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在有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作者如何描写母亲的痛苦和坚强。如果学生无法掌握文章中对母亲的痛苦和坚强的描述,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和体会,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保证对话的开放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与课文对话后,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2.2消除对话隔阂。所谓对话隔阂,就是学生在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无法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无效的对话,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为学生创设情境也是消除对话隔阂的方式之一。比如,在《合欢树》这篇文章中,对于母爱的理解是突破整篇文章的关键,学生对母爱都有自己的体验,由此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可以有效消除课堂对话隔阂。
2.3实现课堂对话多样性。语文阅读课堂对话形式包括以下几种,即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会与课文的对话、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是主要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词语、句子和段落中自由翱翔,最后与教师和同学对课文阅读相关体验进行交流、分享和对话。文章并没有声音,无法将内容表达出来,但是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完成与课文的对话后,可以体验到课文包含的情思。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并沉醉其中的同时,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并了解到作者在文章里面的哲学思想,之后通过讨论并结合他人的观点更深入地学习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作者:王虹 单位: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
第七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探究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深邃的思想和醒世名言,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材料。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异彩纷呈,学生很容易迷失在多元化的精神世界里,被不良文化所侵蚀,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高中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自身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思想过于独立会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通过引导学生与文章对话,进行生命与生命真挚的交流,从而洗涤灵魂,实现自我反省和自我进步,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对学生采用直接传授式教育,忽略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给学生自己独立反思和认识自我的空间。即使有的教师采用发现学习法进行阅读教学,但是由于引导不到位,没有借助阅读学习过程有效地进行价值观渗透。另外,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过于侧重字、词、句和段意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价值观教育的导向环节,只是机械重复所谓的“重点知识”,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得学生没有体会到语文中的“人情味”,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1.挖掘教材价值观内容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观,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那么,教师就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要因为缺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造成学生价值观扭曲和丢失。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有深刻价值观教育意义的文章,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不管是传统的民族大义,还是近代的革命精神;不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教师都要提前做好文章价值观教育素材的挖掘,例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勾践灭吴》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等。教师先要对文中包含的价值观内容作出分析和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悟。
2.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起到以面带点的效果。学生在好的教学氛围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彼此的感染,思想上会受到学习情境的熏陶和刺激,从而在价值观上也产生一定的启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文学世界中去体验、感知、分析、交流、分享、总结文章的意蕴和情感等,从而实现对价值观的重塑和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语言艺术魅力,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去领悟和探究文章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3.搭建价值观生成平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进行自主体味和自我升华,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提高思想认识,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支持和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其次,传统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学习多一些,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有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合作,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况且,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合作学习也是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最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内容,通过对文章的积极体验,在感悟和发现中获得做人做事的经验,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和适应课改形势的必然举措。当代高中生正处在社会思想变革和网络文化繁华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对其进行必要和适当的价值观教育,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所要走的人生之路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段涛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对象局限于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载体,不少语文教师以授完语文教材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对象也大多局限于语文教材。其实教材只是起到例子的作用,其主要用途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张志公说:“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一年内课内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只满足于读完教材中的课文显然不能形成足量的语文积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学内容局限于文本解读。语文教材由一篇篇课文构成,阅读教学普遍的做法是教师教课文,学生学课文;教师以讲明白课文为要务,学生以听明白课文为目标。这种阅读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习得知识、理解文本的层面上,忽视了阅读方法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从而使阅读教学陷入费时多,成效差的困境。
3.教学方式倾向于以讲代读。因为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文本解读,一堂语文课便由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教学内容构成。又因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加上教学课时的限制,使得这些内容的教学大多只能靠教师的讲解完成。于是阅读教学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即便有师生互动,也始终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理解文意,作者的观点、思想、情感和作品艺术特色。这种“注入式”教学方式,教师的单向讲授占去了大量课堂时间,淡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解决策略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语文学习,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理性和感性知识,即学有所获。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应该对教材作带有教师本人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自我体验与变角色解读的过程,备课固然必须大量占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使信息不着痕迹地巧妙“溶解”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则主要是从“教”的角度,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更好地对学生的人格构建、思维创新及能力养成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也使自己的课堂尽可能焕发出一些“艺术”的光泽。
2.不断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方能知事明理。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多记是大有益的。广读博览虽然不能深思熟记,但是能对语感培养、艺术熏陶、性情陶冶形成合力,对语言、内容也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再现。再记忆性还能组合、扩展为网络式记忆,而且以记忆为主的阅读,青少年时读一遍胜过中老年时读若干遍。阅读引人入胜的美文华章,原是兴致盎然的乐事,而过多的讲读分析,则会让不喜爱超级思辨的少年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然,光读书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还要让学生多积累,并做到“学而时习之”。积累得多了,学生的内心充实了,也就有了成就感,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自然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对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感性认识、直觉感悟,都是构建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基础,因而读书必须重视积累。
3.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会大大促进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去拓展练习,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常常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联系实际,对号入座。这样就会不断产生联想,于是就把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联系起来,把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写作能力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阅读理解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求人生意义,展示对生存世界的理解。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利用阅读过程中蕴含的这种“自我”构成功能,促进自己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满足精神的需要。
作者:赵志民 单位:临洮县文峰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利用情景表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将文章情景再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有人表演太子丹,有人表演荆轲,有人表演秦始皇,为了能够表演得惟妙惟肖,学生都十分认真地进行文章阅读,揣摩人物的性格、心境,为了能够更加生动地演绎人物角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现如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高中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向课外延伸,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外阅读量,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知识,丰富自身素养,在不断学习和充实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使其自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因此,更加要多进行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不断地丰富自身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作者:吴忠静 单位: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一、读思结合,培养阅读的发散思维
有效阅读法不同于传统的阅读,它体现的是让学生深层次思考,实现见仁见智的再思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更深入表现学生在形象思维和创新观点方面的特点。就以《项链》一课为例,主人公玛蒂尔德从传统意义上对她的评价是说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但是也会有很多学生突破定势思维,从多种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形象。如“对比现在生活中有些人借债不还,自我逍遥或举家逃债,玛蒂尔德能自食其力,用十年的时间来全力还债,不丧失做人的尊严,这种精神也确实令人敬佩。”“玛蒂尔德对待朋友,诚实守信,对待家庭坚强隐忍,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宣扬的。”还有同学提出“玛蒂尔德坚强勇敢,举止大方,面对挫折,她不屈不挠,对丈夫坚贞不渝,一直坚贞,其实是很难得的。”等等的观点,都是敢于挑战传统观点,敢于挑战既成的结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自主思考探究,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创造性的得以发挥,思路得以拓展。我们要鼓励学生用理性的眼光批判的看待问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才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体会到新意。
二、创设情境,指导多角度阅读
“赏析式”阅读,就是从语言表达角度来分析认知。课例: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华老栓内心怎样的恐惧和欣喜。“质疑式”阅读,就是从阅读内容角度提出问题。课例:《祝福》对灵魂思考,可以表现出文中的“我”怎样的想法?“评价式”阅读法,就是对课文中人物或情节的看法和评价。课例: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认为她具有什么要的品格?“感想式”阅读法,是对文章情节或结尾展开联想、想象。课例:《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默默的撑着渡船守望着,展开想象和联想,你觉得傩送会回来吗?回来时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有效阅读的开始实施阶段,教师首先要指导阅读法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意义给学生简要说明。其次可以利用名人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采用“示范阅读”的形式,为学生“引路”;以“思路回顾”的形式为学生“疏路”;采用交流朗读的方法,改进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放得开,收的回指导阅读的多种方法和角度。
三、策略实施,逐层深入指导阅读思路
1.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基本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包括基础的字词批注,疏通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摘录精彩语句,评写初读感受。这实际上是对文章的预习工作,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通过工具书基本就能在课前把这一层面的任务完成。如果在课上一篇散文基本十分钟就能正音明义。
2.探索深层内涵。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以后,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第二层面的阅读就进入:质疑阅读、感悟阅读,用一定的方法辅助阅读。解决的问题包括提出自己对文章独特的感受很独到见解,自主思考文章的行文结构、手法和思路。能够总结提炼文中所用的方法并试着应用。以《鸿门宴》一课为例,我在课上先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现自己查阅到的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有“霸王别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夜访张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自学力。在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时,我将课后习题中项羽自评和刘邦自评以及人物传记的小故事穿插延伸,补充了《咏项羽》、《乌江亭》、杜牧的《题项羽诗》,这对生整体把握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帮助,并把理论应用到作文实际中,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3.拓展内化方法。进入第三个层面的批注阅读阶段,我很欣赏一句话:我们学习高中语文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为了对思路的触动和拓展。对知识而言,记忆固然好,但最好的巩固方法不是重复,而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就要尽量留给学生练笔的时间。课堂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课堂中会有许多课堂新内容生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没必要将每篇文章都做阅读练习,只要将方法在每节课中穿插讲解,让其融入教学中就可以了,毕竟每篇文章和每个学生都有所不同,不可能面面俱到,学无止境故教无定法。
四、交流反馈,提倡开放性研究策略
学生初评时以写阅读心得的作业形式和老师交流,每周上交两篇。但多交不限,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写多练,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这种阅读法,分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生在读《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式对王熙凤的阅读反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金钰珠宝,绫罗绸缎,俗中带媚,笑里藏刀。”王雨同学在读《巴黎圣母院》时,交的阅读笔记中有这样的一句“善恶美丑在这本书中完美呈现,一个丑陋的人一颗善良的心,一个伪君子一个邪恶的灵魂。”学生的这些阅读,都是有感而发。有理性思考,也有感性抒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文字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既能明确地显示信息内容,也能隐约含蓄地表达信息内容。只有对明示性信息和隐含性信息并吃透并内化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培养捕捉隐含性信息和显形信息的习惯。正如本文所述,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阅读者的情感体验,它更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用性、操作性更强。阅读中蕴含着一种宁静和淡泊,流露着一片摒弃繁杂之后的简约与纯净,呈现着一种除却浮华之后的质朴与本真。文以载道,学习做人。阅读教学吸引着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来探索、实践、挖掘、创新,我愿借得思考的激情之火,炼就阅读教学的一脉清香。
作者:海霞 单位:乌海一中
- 上一篇:后备干部推荐培养工作方案
- 下一篇: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