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训

时间:2022-05-05 10:48:00

导语:关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训

[内容提要]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不仅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感教学语言实践语感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来谈语感训练,似乎为时已晚。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广东地区的学生,特别是面上中学的学生的语感能力并不是很强,不仅仅在做语病辨析的题目时比较容易出错,甚至对诗歌、古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上,学生往往都因语感较差而导致理解错误。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广东地区使用粤语方言不无关系,同时,这也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往往注重了对课文的讲评、对高考考点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训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仍应关注语感训练,加强语感训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其实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所以,语感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在小学的校园里听到小朋友们响亮而有节奏的读书声,可以在课堂上看到小朋友为了发言而高举的手臂。可在我们高中的教室里,听到的是这群少年无力而拖沓的读书声,提问的时候,学生的脑袋马上就低了下去,学生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学生的语感似乎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退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便是在高中阶段。

我认为,要加强学生的语感水平,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断加强语言的的实践训练。

朱光潜曾经说过:“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这种情感的领悟不是单单靠字面理解就能达到的,要通过反复的听、说、读、写才能融会贯通,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语言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语言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达到语感的形成与培养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语言的实践与积累。

1、加强诵读练习

有部分学生由于普通话的不流利,诵读的时候就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读得不流畅,就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所以要加强诵读练习。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的脑海里就会不断地积淀丰富的书面语言要素,当在做题时,就会凭借这个系统不假思索地判断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表达的优劣;在需要表达时,就会如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笔端,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而且我们应当强调学生是要有感情地诵读。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因此,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在诵读时要把握好作者的语调和语气,要有感情地诵读,才能融入作品,产生共鸣。如读《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不但语调要低沉,而且情绪要凄婉,于字里行间去体味那种“肝肠寸断”。而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高昂激越,声音铿锵有力,表现出“雄浑豪爽”之美。像这样,如果诵读得有感情,不但表现出自己的语感能力强,而且会使听众产生同样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在注重学生训练学生有感情地诵读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朗读磁带,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有些课文学生一听就明,一读就懂,教学任务完全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学生的语感能力强了,就是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长进了,考试时解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大文豪巴金先生能背诵《古文观止》,在长沙读书时能默写《韩昌黎全集》,茅盾能背诵《红楼梦》……这些大家们的事例告诉我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还是要有熟读多背的基础,再想想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所要寻找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要多读,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2、增加阅读广度与深度

人们常说阅读文学,“一千个读者,就能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技能需要不断训练才能获得。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大,因而学生的语言积累显得比较苍白。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加强他们的语感。同时,在阅读训练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二是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训练方法,应灵活多样:如通读全文,抓住文段分析,适当做些阅读练习题,参加讨论谈体会,写读书笔记等。

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经典的美文,学生可以从中通过对课文的感悟中,和自己生活的体验相结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加自己的积累。同时还应当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的范围扩大了,读得多了,相应的语言积累就丰富了,语感增强了。

二、在教学中强化对语感的分析

强化语言实践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操作中获得的。因此,必须强化语感的分析训练:如上课回答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组织辩论,复述课文讲故事,均能收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1、教会学生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言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全词以一个“愁”字统领,词人在是上片营造了一个冷落凄清的背景,下片着重选取了黄花、梧桐细雨等沾满愁情的景物来渲染孤寂的心境。词人从早到晚独自一人“守着窗儿”,只好借酒浇愁,但无奈愁绪太重,三两杯的淡酒却无法排遣,此时再加上听着点点滴滴的细雨,使词人不禁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慨。把这些内容再与李清照晚年的背景结合起来看,学生就会了解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国破家亡、漂泊他乡、晚年凄凉的愁苦之情。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如果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观念,就可能“一叶障木,不见森林”,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难以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

加化语感训练,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所以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像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这些篇目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2、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同时,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阿Q正传》中“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这一句,明明阿Q赢了钱理应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一件“不幸”的而且是“失败”的事呢?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除此以外,由于文化氛围不同,学生对于作品中的某些方言或口语也难以理解,这就更需要教师细心地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语言。

3、增强学生对语法的关注度

近几年,由于中考的“指挥棒”并没有重点地在语法上点击,所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日常的教学中,都已逐渐地淡化了语法教学。这一点在北方地区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在粤方言地区,淡化语法教学却有一定的弊端。当学生用文字表达时,往往在脑海里首先形成的就是粤语的表达习惯,然后再把它直接地转换成普通话,像“不管人家说什么,自己做回自己。”“你的成绩好过我啊!”这样的一些句子在粤语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格外的别扭,我们要把它变成“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走自己的路。”“你的成绩比我好!”这样才符合普通话的要求。由于学生这样的思维习惯使得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由于方言而导致的语病,而且语病辨析这一考点也是广东学生的“老大难”问题。

要加强本地学生的语感,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熟悉主、谓、宾、定、状、补各自的功能,还应当强化学生的语法训练,多让学生比较粤语的表达与普通话的表达有何不同,并让学生多了解普通话的语言习惯。如背诵《声声慢》中“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有个学生背了多次还是把它读成“独自怎得生黑”,原因还是他不理解“怎生”这个口语词的意思。所以,注重语法知识,强化语法教学,对广东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等闲视之。

总之,要提高语感水平,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应注重学生听、说、写这些能力的培养,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老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特别是在我们广东地区,学生平常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比较少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才能增强他们的语感。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因此,我们还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任娟《语感的培养须注重积累》

3、王广武《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吴吉《语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