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时间:2022-09-10 01:56:00
导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性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因此,笔者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论述了“以人为本”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教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并从关注生活热点、设计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实施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以人为本问题意识参与意识
作者简介:徐育新,男,汨罗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基于这一点,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也是由专家的理论探索向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发展。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课题。事实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的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人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所以,它也可以充当研究载体,因此,我认为,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人为本——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
“以人为本”事实上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应该是“指挥”,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110”,在学生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及时守候在学生身边;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教师应该是“场上队长”,身先士卒,与队友共同拼搏,在比赛结束后,把队友——我们的学生,高高的抛向空中……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教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里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学名著。从《诗经》、《楚辞》、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涌现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龚自珍、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朱自清等一大批的文化巨人;体裁也涉及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另外还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诸多文学流派。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就看你怎么应用。只有我们充分的钻研教材,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参与教材重组,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精神大餐,也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1.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老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僵化。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体,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建立学生主体观。
建立学生主体观,要求教师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因此,做老师最忌讳的就是以老师的身份压学生,那样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和生活和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念,要求教师必须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接轨。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经常引进时代活水,抓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必然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极大兴趣。
2.关注人类普遍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亲情,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却最容易被人忽视,学生们甚至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导致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利用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比如我在教学《触龙说赵太后》时,上课前我问学生:“你们是独生子吗?”一开始问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七嘴八舌很热闹,然后我又开始了第二个问题:“那你觉得是父亲爱你多一点,还是母亲爱你多一点?”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然后又问不是独生子的学生,“是爱你多一点,还是爱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多一点?”在这“三问三答”,像是在和学生拉家常,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距离。然后教师适时作结:“不管是爱谁多一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今天的父母如此,两千多年前的父母也是如此。”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了伟大而神圣的情感。
配合这一课的教学,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看着这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我的心被触动了,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在进行一场灵魂的拷问,我知道他们已经一天天地长大了。我很欣慰。
3.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似一潭死水,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应该不时“换新”,不断的在我们的园地里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老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项羽向我们走来——一个史传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参读诗文:《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巨鹿之战》、《项羽本纪·垓下之围》、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的《乌江亭》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归纳整理文言常识,然后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历史小话剧,课后指导话剧小组排练。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鸿门宴》,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完全可以断定,一旦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是无法估量的。而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教材关注学生,不断更新教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常教常新。
4.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的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的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譬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学生针对提出了三点疑问:一是项伯私下夜走霸上见张良、刘邦,回去竟“报项王”,替刘邦开脱,难道项羽既不查其动机,也不追问原委,更无半点怀疑?二是沛公是小路回霸上的,二十里小路,连走带跑也得一两个小时,那么这一两个小时项王岂能在席间干等刘邦而不追问?张良这一两个小时如何打发?三是刘邦逃宴,借口是“入厕”,则张良“谢项王”的解释,先是“沛公不胜杯杓”,接着又说是“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这是否能自圆其说?三点质疑实际上指出了《鸿门宴》的三处漏洞,言之凿凿,切中肯綮。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没有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意识,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有洞察吗?
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学生对“峭楞楞如鬼一般”这一句提出疑问,认为它破坏了这一副塘上月光图的美的意境,前后文也无法衔接,提出应该把它删掉。这一问题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争议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以前的教材是没有这一句话的,由此肯定了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同时又指出,现在的教材又把它加上了,恢复了朱自清先生原作风貌,到底可不可行呢?于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热情很高,联系前后文,有学生认为这是和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复杂的感情相联系的。”有另一学生发言说:“从整体来看,本段是描写荷塘上的月光,采取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这一句是通过树影来侧面表现月影的特征:阴冷、静谧。而这正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反映。”学生的回答有观点,有论据,表现出对教材的清醒认识以及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
因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宁冠群:《鸿门宴》单元教法探新与思考,《语文学习》,2002.01.
②木木:重在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语文学习》,2002.01.
③杨君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08~09.
④史建筑、范胜武:人本理论——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呼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10.
⑤赵明:关键在于构建一套新的教育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01~02.
- 上一篇: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论文
- 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及评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