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理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13 11:49:00

导语:语文心理教学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心理教学探讨论文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笔者认为: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和谐愉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学生时期从心理特征方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一阶段和初二、初三阶段。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从心理成熟角度看,还带着小学时的稚气。而且,由于已习惯了小学时靠死记硬背便能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无论是对中学的授课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感到不适应。由此,造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淡薄了,往往教师抓得紧,他也紧;教师抓得松,他也松,他们这时有三大特点:一、课堂上好动,缺乏自制力,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较差。理解与记忆离不开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二、他们喜欢向老师敞开自已的胸怀,不加思索,想什么就说什么,显得亲切、大胆、热情可爱。好胜心强,都愿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希望教师给他们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争先恐后,无所故忌。三、这个阶段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形象特别高大。

他们的眼睛象一架摄像机。随时摄下老师的喜怒哀乐,甚至每个眼神,他们又善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身教显得特别重要。身教是无声的命令,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针对学生的三个特点,要求教师要把知识性同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记忆。教师应使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这样就要求教师把所讲的内容进行组织加工成艺术品。教师还要使师生双边活动频繁,尽量在教学设计中多运用些设问句、反问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运用眼神的威力,用眼睛与学生交流,启发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课堂上教师的语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课堂气氛,只有面带微笑的启发性提问,同学才能踊跃发言。教师要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尽量照顾全面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或有错误时,要从不同角度,尽量给予肯定、鼓励和安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身教,和蔼可亲,使课堂教学在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的气氛中结束。

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学校开设的科目也多了,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语文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重点精讲,要言不烦,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肯出时间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进入初二后,由于心理渐趋成熟,发言不象以前那样积极了,要经过“熟虑”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他们的观察与鉴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喜欢老师领路,在复杂中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讨厌老师把一篇文章嚼得稀烂再喂给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点到即止,给学生留下回味余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让他们做主人,掌握主动权,做演员、当主角。教师当配角、做导演工作,把学生不断从消极状态中引导到一个积极状态中,并最终使他们在不自觉中变为一个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此时教师切忌指手划脚,充满说教气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愿意老师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管这管那,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要求自由,主张“自我设计”,自作主张,显示自己是一个强者,已经是个大人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手发动群众,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支持、鼓励,细心培植及时引导,少责难,少泼冷水。

总之,教师应该象善知时节的春雨一样,点点滴滴浇在学生的心头,真诚地爱学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去进行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