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途径探讨

时间:2022-03-25 11:14:04

导语: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途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途径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高职院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培养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成绩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大学语文是贯彻学生学习生涯始末的一个重要学科,不仅能够作用于学生的学生时代,还能作用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生活,和学生之间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既需要向学生传递基础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真正内涵,以便于能够对语文相关的领域提出自己独道的见解,以此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同时,还应该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经典的思政教育理念,实现文化知识和精神境界双提升的目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实际的思政教育需求,需要高职院校探索适宜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1大学语文的教学特征

1.1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语文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更迭,并受到人们生产生活和历史变迁的影响,历经长时间的岁月积淀,形成的文化积累,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因此,大学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是一门关于文化历史、社会文明的学科,以文章的形式展现某一阶段内的历史文明和社会发展状况。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就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也是在大学语文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基础所在[1]。1.2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大学语文教学素材蕴藏着较强的感染力,这个感染力来自于作者的创作情怀和情感表达,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对相应的感染力进行挖掘。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对相应的情节和语言进行主观臆断,融入自身最为直观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解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主观性的情感分析,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一旦被学生吸收接纳,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大学语文素材中融合思政教育知识,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升华学生的精神意识,强化思政教育,给予学生意识上的启发和认知[2]。1.3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语文是我国一贯用之的语言,其中不仅包含语言的用法和行为分析等内容,还囊括情感表达等内容,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内容能够提高自身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逐渐知晓如何才能正确使用语文。可见,大学语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足以支持学生步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专业价值。尤其是在融合了思政教育之后,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更能实现学生文化和精神需求的双重统一,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原因

2.1大学语文课程中具备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兼具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若是辅以思政教育,学生将会养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品质,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大学语文课程中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真正内涵,并且受到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人性和品德的认识,让学生从语文教材的丰富多样中窥探人生百态,体会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情怀。2.2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具有文化共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隶属于实质性教育,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大学语文隶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人的综合素养中不断巩固学生的理想信念,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但是,同根同源,思政教育和大学语文教育都属于人文课程,文化是两者的共性所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拥有统一教学的基础,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而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善于发现语文教材和思政理念之间的链接点,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属于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涉及到社会历史以及哲学的方方面面,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很多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历史的反映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对课堂具有较高的思想感染力,和思政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3]。

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3.1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纲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应该明确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以此作为后续教育计划规划的重心所在,确保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此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回忆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降低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纲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念的输出,将主流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和知识的传递进行融合,以发挥语文教学课程育人的基本作用。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充分而又细致的了解,合理规划学生所需要接受的语文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4]。3.2开展模块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末。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具有多样性,但唯一不变的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面对大学语文这类具有较高意识形态属性的人文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据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融入具有鲜明思政教育特点的作品和具有相同主题的文章,开展系列性的主题模块教学。比如,在讲解到“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情厚义”等重要思政教育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李白的《送友人入蜀》、陆游的《沈园二首》以及老舍的《我的母亲》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教学。其中,《送友人入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要沉迷于追求名利财富的劝诫;《沈园二首》是陆游游历沈园以后,触景生怀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前妻唐氏的眷恋之情;《我的母亲》则是作者以无限哀痛的笔触叙述母亲去世时还年轻的事情,对母亲身上的品质进行概括总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些文章虽然出于不同的作者之手,创作于不同环境当中,但是这些文章都具有一个共同性,都是自身情感的表达,这些情感涵盖了友情、爱情和亲情。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3篇文章进行联系讲解,开展模块教学,让学生从个人和历史的角度体会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加深学生对于“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情厚义”的理解,以此达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5]。3.3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贯彻落实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理念。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较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技能教学,而是将大学语文课程视为单一性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较低,更无法在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理念。为此,教师应该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督促,也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思政学习案例,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相关阅读,让学生将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和日常的情感体验以及实践活动相融合,以提高大学语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用[6]。比如,在讲解民本思想时,应该结合语文文本中的《孔孟语录》,让学生立足于实际生活,以自身的身边体验为切入点,谈谈各项惠民政策对自己的家庭和家长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惠民政策的益处,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结语

总而言之,探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素材,以适宜的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文化的素养同时,充分挖掘大学语文的思政教育价值,以具体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精神境界的双重提升,以此达成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道德知识全能的人才,以此繁荣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巨红.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39-141.

[2]杨书龙.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96-100.

[3]张新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77-78.

[4]王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6):69-70.

[5]张建宁.“课程思政”引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8,616(26):173.

[6]马松.大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及有效途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62-66.

作者:杨琴 单位: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