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探究

时间:2022-12-18 02:38:25

导语: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探究

摘要:理工院校需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形成新的思考,并科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确保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即理工院校需确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原则、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与实践性。由此,真正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优势与育人作用,确保理工生在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文化底蕴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

现阶段,大多数理工院校都展现出“重理轻文”的教学问题。在具体开展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教学的功利性倾向。过于注重专业教学、而对文化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理工生人文教育严重缺失,致使出现汉语水平不高、文学素养过低的现象。而现代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倘若理工院校无法对当下的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建立正确的认识,会不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理工院校需能对大学语文教学给予重视,并能科学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并将其归纳到理工院校教学体系中。

一.做好课程定位理工院校

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重新设置与完善的过程中,需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客观、全面思考当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能够精准进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即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夯实理论基础、超强专业技能的人才,更在乎岗位人才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因此,理工院校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需重视培养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对理工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文素养、文化底蕴等进行有效培养与提升。因此,理工院校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着实,对语文课程进行精准定位。(一)注重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研讨专题。理工院校在确保做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基础上,需在课程中科学引入研讨专业。使语文教学与理工院校的本身育人特色产生高度的一致性,不仅使理工生的语文能力获得有效提升,还可强化其科研精神与探究能力。既不违背理工教育初衷,还可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即所设置的大学语文课程,既要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内容,还能确保他们建立新的学习思维与研究方式。(二)依托于大学语文学科深入研究学术课题。理工院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理工生的教育重点。结合理工生特征,融入具有一定研究性的学生课题。如可借助与人文学科,令理工生对不同侧重的知识或文化进行研究。由此,确保理工院校能够打造文理兼通的人才结构。如将生命科学相关的学术课题,巧妙的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中。使理工生与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理工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有效策略

(一)确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原则。理工院校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依托与大学语文学科,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渗透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课程组成之一,令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教育工作者需结合理工院校的课程开设特点,确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原则。第一、指向性原则。理工院校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时,需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指向性。教育工作者需认识到提升理工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符合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应切实关注到理工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产生重理轻文的现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补习班紧抓重点、提炼文化精髓。无论从情感教育层面,还是理工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都需显著突显大学语文课程的指向性。确保理工生在学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具备丰富的情感与人文精神等。第二、综合性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一直广为流传一句俚语,即“文史哲不分家”。从这个层来说,理工院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综合性原则。即教育工作者需认识到,长期针对理工生长期性考试语文学科是不现实的。从理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看,持续性的开设专业文科课程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时,需确保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将具有综合属性的人文社科内容,科学的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中。利用人文社科知识本身具备的触类旁通特性,加强理工的文化素质教育。最大程度的实现“文”向“理”的合理化交融与渗透。既要有效实现理工院校实际的育人目标,还需确保理工语文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第三、层次性原则。基于理工院校本身专业课程设置的独特特点,以及我国高考制度中的文科、理科分班机制,导致理科上的文化素质展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理工院校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需注重秉承层次性原则。能够认识到理工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并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与适用性的特色大学语文课程。即注重大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用以全面提升理工生的语文知识层次。另外,在基础知识获得有效普及的同时,需科学融入思想性、文学性、人文性较强的知识。促使理工生能够在吸收文化精髓,令他们的文化底蕴获得有效提升。(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与实践性。理工院校院校,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创新优化与设置的过程中,需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即基于恰当的开发性语文课程,令理工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科的魅力。理工院校需对新课标内涵简析全面的了解,即能真正贯彻与落实“综合性学习”理念。做到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本,从理工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大胆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即教育工作者可充分突显理工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他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工作中。理工院校组织理工生与教研组人员,共同展开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育工作者需听取理工生的意见与建议,并融入具有高度可行性与教育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基于具有创造性、研讨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既能深化理工生的科研意识与能力,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注重理工生语文能力的多维度提升,引导他们从文学角度学学语文课程。理工院校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过程中,可充分整理教育资源。即将理工院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进行联结,打造立体化、开发性、实践性、网络化的文化教育空间。并将大学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进行科学的结合,令理工生打破既定思维模式,能以开放性思维审视与学习语文知识。例如,理工院校可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戏曲知识。通过引导理工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令他们能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建立更深入的思考。由此,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可帮助理工提升文学素养,并进一步拓展其思维模式。当然,理工院校在开发与利用开发性与实践性语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即家长的思想引导与日常生活的熏陶,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理工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或偏爱的家长,在潜意识中会形成重理轻文的思想。若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语文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理工院校在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需能带领家长对文化素质教育建立正确的认识。由此,基于家校协同机制,为学生构建科学的语文教学氛围。

总之,理工院校需注重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研讨专题、依托于大学语文学科深入研究学术课题。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精准定位,构建更适合理工院校的语文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理工学生的特征,还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进行了解。由此,确保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理工生基于大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成为文理皆通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丹,邱兴跃.理工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下),2014(07):56-57.

[2]籍艳玲.呼唤大学语文教改[N].中国教育报,2013-08-26(005).

[3]刘延福.理工院校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5):61-64.

[4]周新凤.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论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8(02):85-87.

[5]陈庆艳.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文教资料,2009(29):63-65.

作者:余文博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