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24 08:58:18

导语:互联网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互联网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语文教育中互联网带来的“利”和“弊”,然后提出了大学语文教育如何扬其长、避其弊的具体对策,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强化学生汉字书写艺术的培养;摆脱对互联网资源的依赖性,确保互联网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强化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教育;创新发展

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时展的潮流,注重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互联网思维的融入,才能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但将互联网融入实际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弊端,为了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文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笔者就此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育中互联网带来的“利”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为大学语文教育带来了诸多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倾向于“说教式”和“灌输式”。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广的思路,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这主要得益于网络可以帮助教师搜索有关大学语文的信息和知识,并借助课堂实录,利用微视频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感知。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教案和课件。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很多疑问,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教学方式上,由于“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出现了很多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例如MOOC,也就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还有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教学变得加生动有趣,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例如,王步高教授就采取MOOC模式开设的“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课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有助于师生的沟通交流。互联网背景下,由于大学语文教育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解决有关语文学习的问题外,还能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对语文教育的认识更加全面,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让大学语文教育变得熠熠生辉[1]。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互联网带来的“弊”

(一)汉字书写水平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尤其是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变得越来越丑,这是因为学生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这与弘扬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目标显然是相悖的。教师则更多的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传统的板书正被一张张精美的PPT所取代,学生在记录笔记时,也是利用手机等将其保存,虽然有的学生在课后还会对其进行整理和摘抄,但是有的学生则是对其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二)对互联网资源的依赖性更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对互联网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强,这种依赖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教材本身。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从头到尾都在应用PPT,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被动的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三)诵读艺术魅力消失殆尽。语文艺术中,诵读艺术是最为重要的艺术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诵读艺术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诠释。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师在诵读教学中更多的是利用录音进行朗诵教学,而学生的诵读时间则被严重的压缩,给师生的朗读互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语文中,学生未能以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感受文学乐趣,使得古典诗词的韵味被忽视,诵读艺术的魅力也在逐渐消失。(四)语文教育的功能被弱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师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更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由此引发的教师教育功能被弱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差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冷漠。虽然利用互联网容易获取知识,但是很多疑难问题互联网往往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语文课堂出现一些“低头族”的根源,即学生认为即便在课堂上不学习,自己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忽视了教师的教育功能[2]。

三、扬其长、避其弊的大学语文教育对策的探索

针对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利弊,我们需要做好扬其长、避其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强化。2018年3月(一)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师生交流互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借助PPT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网络中搜集有关教学的知识,并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避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宰。比如,在教学《婴宁》一课时,首先,教师制作微课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并设置预习任务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掌握婴宁的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在网络中搜集蒲松龄先生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等。教师则通过对学生预习任务卡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比如,为什么课文对婴宁美貌描述时只采用了“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八个字,要求每个小组在探究的同时,还要用其他的词语来描述婴宁的美貌,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课文的思想情感。所以,多媒体在课堂中只能作为辅助,切勿本末倒置,否则将得不偿失。(二)强化学生汉字书写艺术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做好表率,要写一手好字,需要不断地练习。所以,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以手写的方式书写汉字,并加强对其的练习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其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并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其的正面评价和引导。比如,在教学《婴宁》一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婴宁人物形象、故事内容类似的作文,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知识,然后写出自己的作品,最后选取范文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摆脱对互联网资源的依赖性,确保互联网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传统应试教育所传承的精髓也不能忽视,既要将互联网与之有效结合,又要做到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时要做到合理利用,避免过于依赖互联网资源。比如,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任务卡来解决和探究有关问题,再利用PPT将其核心进行展示,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四)强化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诵读虽然较为专业,但其使得学生的诵读机会变少,导致学生的诵读能力下降,影响了语文艺术魅力的彰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多阅读经典国学书籍,并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先读,再与多媒体朗读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五)利用互联网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教师要切实加强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以MOOC教学模式为例,展开分析。第一,MOOC模式下,需要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外利用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观看MOOC视频,从而对课文的知识点初步认知,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教师便可以与学生针对这些疑惑进行探讨,有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萧萧》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从中掌握作者及其创作的题材与风格,对作者的文学理想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加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地理位置上有着较为相似的喀斯特地貌,在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上也非常相似。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在课堂上针对《萧萧》的写作风格与文学理念是如何在沈从文的笔下体现出来的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主人翁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从湘西农人对萧萧的态度来反映作者有哪些理想追求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第二,MOOC模式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视频质量。虽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经常给学生观看视频,例如,在学习《宝玉挨打》时,教师将电视剧中有关宝玉挨打的场景播放出来,虽然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难以持久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MOOC模式下,如何有效利用MOOC视频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MOOC视频内容编排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并精炼知识点,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到15分钟即可,这样不仅能确保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创造移动的学习环境。因为视频的时间较短,能有效改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倦怠心理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每段视频又是对知识点进行细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视频制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兴奋点的激发,并通过多种方式来传达出来。在具体的制作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比如爱国主题、爱情主题、生命主题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在大学语文篇目里选择重点篇目,在不打破具体内容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将其细分为多个知识点,然后录制成几个10~15分钟的视频。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阅读相关的重点篇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讨论和交流[3]。第三,建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与体验经历,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下,学生在掌握课文基础知识后也可以采用MOOC模式,加强对MOOC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并加强师生之间的写作探究,从而在深入探讨课文的同时使课文内容得以拓展。例如,在学习《萧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沈从文的其他名篇,如《边城》《丈夫》等,这样就能实现进一步的学习。

四、结语

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好处,但其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所以,教师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还要切实注重对其弊端的处理,尤其是要实现其“弊”向“利”的转化,促进学生大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丹.“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121-122.

[2]陈江英,刘海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利弊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8(1):22-23,30.

[3]谭红云.“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281,296.

作者:谢全玉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