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怎样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时间:2022-08-22 08:18:52
导语:大学语文怎样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言能力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高下,大学语文课就是一门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只是使用语言的基础能力,还包括语言学角度下的其他内容,主要以人际交往能力与运用语言获得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为代表。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具有多方位、多功能的特点。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社会交际之中将语言运用得当,就会拥有一个广泛且稳定的社交圈,反之则会使人际交往不畅。大学语文教学需要特别注意对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语言认知。良好的语言素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促进作用。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不会运用语言就无法进行工作与学习。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坚持个性,崇尚个人主义,更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大门,摆脱心理的拘束感。大学生拥有了好的沟通能力,在就业与工作之时就能夺得先机。当今社会就业问题严峻,年轻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想要向社会推销自己,就需要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保障。大学语文强调人文素质,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企业需要优质的服务与顺畅的市场营销,这些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构建。学生在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能力之后,就可以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起有序的合作团队,其自身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进而在职场中收获一种满足感。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措施
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读与写这两种能力互相联系,要想培养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必须积累阅读素材。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强调语感对人类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自身语感是人类学习语言能力与进行交际的关键”,一个人的语感对于其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在校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高校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语文教学。
1.重视语感,提升口头表达水平
一是选择适合训练语感的材料。一本好的大学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语言优美、语法规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汉语内在规律的特点。当前各大高校多选取“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其前言写道:“以史为经,二者结合,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规律,传达出古老中华文明的神秘韵味。”这种神韵涵盖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情怀和赞美乡情、歌颂友爱、寄情山水、纵横古今的意识。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学生反复感受优美的文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积累、感悟,才能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继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将阅读的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高校可以举办经典诵读大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比赛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爱上大学语文课程,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基础。这种活动能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让其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2.规范书面书写,提高文字能力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记录人类文明的符号。然而,目前一些学生在写字时满篇错字与别字,甚至不以为耻、反为以荣,这实在令人忧虑。语文教师须着重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汉字,可以通过一些课堂讨论活动纠正错字和别字现象。另外,课堂讨论的书面发言稿应要求学生手写。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意识,提高其写字的规范性与熟练度,避免再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学校要从当前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从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实际是上一种综合能力,学生能否写出一篇好文章,与其逻辑思维能力强弱密切相关。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其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3.改变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开展课题活动
一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大学语文课堂上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中小学传统教学模式;大学语文教师依旧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黑板板书与口耳传授相结合。这种过于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受到的主体刺激较弱,其潜意识在无形之中被束缚,由此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低下,本应活跃有趣的大学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材,加入一些实践环节,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1]二是以教学内容为经,以活动形式为纬。抛开传统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具有个性色彩的活动形式,如课堂演讲、小剧场、辩论赛等。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同时根据教学材料把文章内容划分为古代部分、近现代部分、当代部分三大板块,对不同部分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展类似“兴趣小组”的课题讨论。每个小组先讨论,然后收集材料,最后形成发言稿。这样能集中训练学生在梳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组织材料、逻辑演绎等思维能力,进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总结能力,培养其将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选词造句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古代诗词里的爱国文化时,可以先讲述古代爱国主义思想与当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不同。以楚辞《离骚》为例,先要讲述屈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忠君思想及其时代背景,接下来要引入相关材料,让学生分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会认为屈原带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但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有的小组则会认为,我们要学习屈原的爱国思想,因为当今社会过度注重个体发展,缺乏这种集体主义精神。
语言运用能力对个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未来的工作以及个人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借助于大学语文课堂,也可以采取朗诵、兴趣小组、主题演讲等恰当的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作者:乔彩霞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建生.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材内容要素及编制研究
- 下一篇: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