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2-03-12 09:21:10

导语: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人文素养表现在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属内在品质。“大学语文”正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内在品质,涵养人的精神。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早就提出,道德教育应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单纯的知识教学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急于培养“有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受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倾向于功利化和唯智化,而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却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个高校也对于在短时间内较为容易显现出效果、创造出经济价值方面的学科、专业、课程大力扶植。而“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类课程,却因其不具有短期可见的实际功用,且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或经济价值而受到忽视。高校这种理性化、功利化的倾向会引起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精神、情感世界重视不够,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能力片面,缺乏深厚的素养,进而导致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大学人文学科逐渐萎缩,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越来越尴尬。面对培养目标“功利化”的倾向,大学语文学科也开始适应这样的趋势,试图去寻找自身的新的立足点和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将教学内容更多地向实用性更强的(如应用文写作等)方面倾斜,成绩测评也以所谓科学的量化为手段;同时,对于传统大学语文的篇章学习则更强调知识的丰富性等方面,而篇章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滋养作用重视更为不足。可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恰恰就在于情感的培养,因为,唯有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才是生动的人、活泼的人、区别于机器的有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人。情感对于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是能够激发起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个人应该具有成熟的情感,才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正是当今人们面临的重要难题。“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养课程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情感滋养的责任,情感教学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的内容,这也应该成为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

二、“大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一)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意义比如,当我们讲到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词”的时候,往往会讲到它的起源发展、长短形式、题材内容等,如果我们以讲授的方法陈述和列举词体知识内容,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到的知识也无法长时间在记忆中停留。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方法,在知识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结果便会不同了。我们可以从大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开始谈起,询问他们目前听得最多、唱得最多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内容的,他们一定会说是爱情歌曲。这时如果告诉他们,词在初创时期,其实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内容跟大家爱听的流行歌曲一样也是以爱情为主的,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再来讲讲,由于诗这种文学体裁到盛唐已经被文人推到了顶峰,中晚唐诗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求新求变;而市井小民则更需要一种轻松的、能够表达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感的形式,于是词便产生了。这样讲起来,学生对于词体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比较深刻,情感上对这种文体和相关知识也会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其实,这里我们就运用了情感教学,拉近学生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这些原本疏离的知识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学科感兴趣并能从中体会到乐趣的时候,大学语文课堂就不再是高校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二)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认同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使他们成为或者愿意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一般的大学语文课本中都会讲到《春江花月夜》,许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总会有一种浮于表面无法真正深入学生内心的感觉。诗中出现了“捣衣砧”这个物象,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它的含义,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如果请学生来猜测,“捣衣砧”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学生受当今影视文化的影响会脱口而出:洗衣服的。若教师此时马上否定他们的回答,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求知的感情,也会对自己的文化功底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如果以李白的《子夜吴歌》为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再和《春江花月夜》的情境相对比,请他们思考为什么捣衣总是会在夜里呢?若是洗衣服,该是白天才洗得更干净吧?这时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此时我们再把良人远征塞外,秋风乍起天气转凉,家人白天忙于秋收,晚上也不休息,把粗糙的布料放到捣衣砧上捶打柔软,为思念的亲人制作寒衣,悠悠月色之下捣衣声声,每一次捶打都蕴含着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挚爱深情。此时学生不仅理解了具体的文化知识,理解了“捣衣砧”在这里出现所蕴藉着思妇与游子之间浓浓的情意,更唤起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再如这首诗有景、有情、有理,美景、深情、哲理融合,在学生看来却常常有一种景、情、理割裂分离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诗人当时的情感并没有理解和真正的体认。诗人处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国统一,统治者胸襟开阔,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心中充满了自信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如果我们进行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便会对中国历史上那个非凡的年代心生向往,产生一种向往国家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感、也期盼自己能够拥有那种昂扬的生命张力,因此自然也能体认诗人站在俯瞰宇宙、人生、人类情感和人间美景的高度来统筹全篇的阔大境界与情思。

(三)情感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进而提高与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如果我们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形象可感的介绍,加之作者自己生活处境的前后对比,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在那种国破、夫亡、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年老多病的凄凉晚景下,在寒意袭来的深秋,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对周围的景、物极为敏感、黯然伤情?讲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可以带着几十骑冲进数万人的敌营生擒叛贼、有勇有谋、却无法完成自己报国理想、无法解救同胞于异族铁蹄之下的英雄,是否也会在远眺长江北岸时扼腕叹息,甚至落泪不已?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加贴近篇章作者的内心、人物的内心,在理解篇章的同时,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进而提高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

(四)文学作品具有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宣泄功能充分展示文学的这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疏导学生的类似情感,另一方面还为学生寻找到一条情感宣泄的途径。“大学语文”所讲授的作品与情感之间本来就自然存在着一种关系,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来源,文学作品又是作家情感的宣泄与寄托。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意识到了这种关系,《魏风?园有桃》中就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因为内心忧愁,所以作歌谣来解忧;因忧愁而作歌,诗可以解忧。《小雅?四月》中:“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君子作歌,来表达他的哀伤;《小雅?白华》中:“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思念心上人,用啸与歌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忧伤。作家想要表达的、文学作品表现出的那些情感往往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曾经有过或将来会有的情感,通过对作家、作品、情感关系的充分展示,学生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拥有却未曾恰当表达的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宣泄出来。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写作是一个表达自己内心、宣泄情感的途径,他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得以宁静。

(五)情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中所学的工具化技能与人文精神结合,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作者的介绍或对篇章主人公的讲解,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有豪气干云但壮志难酬的英雄、有刚勇仁义又气节凛然的官吏、有借古讽今呼唤不畏专制振兴国家的诗人……当学生理解了这些人怀着“兼济天下”的热忱,尽一己之力以报国家的精神后,心灵自然会为之震撼、为之感慨,血气自然会为之燃烧、为之沸腾,他们也会愿意以自己所学,为当今的国家、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保护好学生这种纯挚的情感,必定会让他们树立起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将来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可以服务于社会的人。

三、在有限的课时内使情感教学达到最好效果应注意的一些内容

(一)教师自身对情感教学的内容应有最大限度的认同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将授课内容作为客观对象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充满不信任,甚至把学生当作敌人。然而情感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是需要教师首先将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以心灵的力量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以生命的真诚来唤醒学生的真情,在融洽、真诚、开放的气氛中,教师和学生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师生间进行真正心灵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人文关怀的滋养。

(二)创设情感情境,引导学生换位进行情感体验情感情境是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为内容的情感情境的创设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教师要善于寻找可以引起学生对文化产生兴趣和容易激发起学生情感的切入点,吸引他们关注教学内容,并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共通情感,启发他们对自己的内心、精神进行反省,将人文知识内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改进课堂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立场上考查其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理解、喜悦或是犹豫以及畏惧之情,并且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教师还应给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真话、表真情,任何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都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赏识和鼓励,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局限学生。四、结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而无意义学习只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这是一种与“全人”无关的学习。而意义学习就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的选择行动方式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大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全人”的教育,学生通过课堂上这种情感与个人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的行为、态度与个性———在未来步入社会后能够真正成为健康的人、对他人和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有用的人。

作者:王惠丹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