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篇

时间:2022-07-19 11:36:19

导语: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改革2篇

第一篇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是:一套教材、一本教案、一种教法、全校通用。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普遍沿袭普通高校,较少考虑专业教学和高职类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以单纯理论教授为主,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较为薄弱,师生互动性较差,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考试形式上,依然普遍沿用单一的理论考试,缺乏灵活多样的过程性和应用性的考核与评价。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育目标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定位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于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地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而是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的“学问”,它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种灵魂依靠、一种精神依托,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关键素质。

2.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要摆脱“高四语文”的阴影,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传承优秀经典作品中的精神文化,陶冶其情操;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文史哲”不分家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品与社会、自然、作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另外,要围绕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就业的需求,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列为教学的重点,并与演讲口才、写作训练等相结合,满足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3.以学生兴趣为依托,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大学语文应该在传统的“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视听组合、图文并茂、声情相生,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再融合“大语文”教学观,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如演讲、辩论、话剧、征文等活动,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一个点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真正体现寓教于乐。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气氛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的办学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学院的校训、宗旨、原则等,以这些作为切入点融合学生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把“大语文观”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使学生耳濡目染,使优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无形之中把教学与生活统一起来。

作者:李莉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课程改革跟不上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

首先,课程定位模糊。有些院校过分夸大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认为大学语文应当承担起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给大学语文课程附加了难以实现的额外负担;还有的院校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认识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认为学生目前需要什么、职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但由于学科本身的特质,大学语文教学难以立竿见影,这样很容易导致学校或专业系部否定大学语文课开设的价值。其次,课程体系不合理。不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或是分时代或分体裁来讲授文学作品;或是沿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分单元分篇章来讲解课文;还有的是出于实用主义出发,专讲实用文体写作。没有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未考虑到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再次,课程改革与专业结合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考虑到了与专业的结合,但多为一种浅层次的、随意的结合,缺乏与专业的深度的、系统性的结合,在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两张皮”现象、表面化现象。在高职专业课程理念不断更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已明显落后。

(二)团队内思想观念难以统一,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到教师专业、教育观念、个人性格、工作态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语文教师仍然存在着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和改革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愿意或难以接受新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差距,不能针对学生创建一个更适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仍然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手段也缺乏灵活性,这对于本来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就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较差,这些都影响着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在与其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负责人的交流过程中,很多负责人感叹“教师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教法”,“大家的思想很难统一,团队建设工作几乎都是团长一个人在做”。

(三)课程、团队边缘化,课时难以保障,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少

最近几年,随着招生就业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不少高职院校考虑到用人单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需求,专业系部在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常常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放在了次要位置,一再压缩基础课的课时。有的学校甚至认为学生只要训练好过硬的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学与不学无所谓,像“大学语文”这些不是国家强制要求课时数的公共基础课几乎完全淡出课堂,不少高职院校存在“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教师无课上或工作量不够的现象。课程的边缘化直接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边缘化,团队建设得不到重视,投入相当少,基本上不能新进教师,而团队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机会也几乎没有。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制约着团队的发展

高职院校多由以前的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发展而来,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师资也多为合并前各学校的语文教师,教师的学历多为大专或本科,专业基本上都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生较少;平均年龄偏大;讲师职称所占比例大概为70%-80%,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的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教学名师或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数量更是不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发展。

(五)科研工作状况不够理想,影响着团队的发展

教师学历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改革的意愿不足,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科研的能力较差,这些直接导致了科研工作状况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全员搞科研,高级别课题立项少,高水平研究成果少,缺少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少等方面。我们知道,科研与教研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科研可以促教研,同时科研为教研服务,而教研又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只教书而不做科学研究则教学无法深入,专业也会逐渐丢失,这样对教学的质量及自身的专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以上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保障。那么,如何打造优秀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成立之初,也曾面临重重困难,存在不少的问题,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团队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在学院年度教学团队考核中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做好课程的定位,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影响力科学合理的课程定位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团队发展的基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开展了积极的探索,2009年,在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性质做了如下界定:“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全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基本素质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的作用体现在“1)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及人文情感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2)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3)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标准中还重新定位了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了“三阶递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同时,跟进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实效,这就突破了长期以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模式和实用主义的模式,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得到了专业系部和团队老师的认可,学院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为全院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此外,团队根据学生素质提升需要有计划地开发相应的语文类公共选修课程,目前已建成了口才训练、文学欣赏、实用写作和文化常识四大类选修课。团队还主动探索语文学科与专业深度结合、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专业选修课建设,完善了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拓宽了语文教育教学空间,各类语文类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2009年,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立项,2010年,我们又把它建设成为了省(区)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得到了区内外专家的认可。

(二)以精品课程建设及各类教师竞赛为契机,提升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团队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外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发挥教师的各种关系了解外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情况、参加院内教学方法培训,开展内部观摩课,组织参与专业工作分析会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此外,团队主动以精品课程建设及各类教师竞赛为契机,大大提升了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大学语文精品建设中,团队教师群聚群力,借鉴英国和我国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通过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系统处理,在“三阶递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以“练———悟———用”三大模块内容为载体,针对不同模块特性分别采用“六步紧随”、“五环相扣”、“五程进阶”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考核侧重于学习全程的综合性评价,从而导引学生在严谨有序的逐层习练、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情境中获得综合能力的逐阶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欢,它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更多地参与进课堂,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还提升了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本团队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类教师竞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语文课程网站、大学语文网络课件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获得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2012年10月学院大学语文网络课件顺利通过初赛、复赛而入围决赛,最后获得了全国大赛三等奖。这类比赛既提高了团队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条件。2013年3月至5月,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分成两组参加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均获得了学院初赛三等奖,并一同被学院推荐参加全区的复赛。比赛对整个教学团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争创教学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教学团队负责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导核心和灵魂人物,其不仅是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和规划者,而且是教学团队整体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引领者。”选拔和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才能组织大家更好地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保证课程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团队负责人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带领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帮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老团长在工作中也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团长尽快成长。近年来,团队还通过鼓励有文学、语言学、新闻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行政人员转岗加入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担任专任教师,团队的研究生比例、青年教师比例大大提高。课程负责人和团队负责人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目前,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63.6%,远远高于其他教学团队。通过这些努力,团队教师在年龄、职称、学科、专业以及学历等方面建立起了较为合理的差异和互补,不仅有利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团队还鼓励并为教师创造条件争创教学名师,团队现有学院教学名师两名,两名教学名师在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在引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团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四)借助课题研究与实践,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教改科研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它既可以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团队通过鼓励教师申报职称、执行科研师徒制、发挥高级职称教师和团队负责人的带动作用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组织教改专题研讨,共同申报教改课题。近年,团队共同申报并获批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高职语文教育模式研究”、“建构主义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多项区级和院级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课程建设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和统一,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五)结合语文学科特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

高校中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大一部分第二课堂活动都是与语文学科或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相关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结合语文学科特色,教师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生为本,积极组织或协助学生处、团委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工作,既可以增进素质教育的实效,也可以充分体现大学语文教学团队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每年在院内主办或协办不同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同时与国家和省级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等校园活动相衔接,组织开展学院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培训,团队教师不仅负责或参与策划和组织,而且借助比赛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与沟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方面的相关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团队还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对外服务项目,参加了柳州市退伍军人职业培训、柳州市青工辩论赛的评委、第三届“外研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柳州选拔赛的评委、中职新教师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团队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团队的影响力。

作者:何惠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