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18 09:36:54

导语: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大学语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方面占据独特优势

(一)拥有思政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思政素质提供基础性条件。改进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关键是要为学生树立以理想为核心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道德规范为前提的道德教育,以爱国为重点的精神教育,以学生整体性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素质教育。在这些方面中,大学语文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具有润物细无声特征,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思政素质得以提高。由于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存在强烈民主意识与天生优越感。这些特征导致单一政治说教与思想灌输无法对其产生说服力与吸引力,反而使他们反感。但是,大学语文在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时,可以避免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一般大学语文属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审美及艺术特色等的阐释与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性理解语言在进行思想表达方面的功能,以此将语文中丰富的思政教育挖掘出来。此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可以说是命令式训诫与枯燥抽象说教所不能企及的。

(三)为学生营造优美篇章,让学生在享受中提高思政素质。为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马克思理论,将概念寓于形象、隐晦寓于生动、理性寓于情感、抽象寓于具体,这种语文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思政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特点导致一些大学生很难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但是大学语文能够做到,因为大学语文中的内容都是优秀文学作品精选,不但思想性比较强,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与可读性。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快速进入佳境,从中领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深刻思想内涵[2]。大学语文广泛应用以美表志、借美抒情,比如:惊涛拍岸的气势、风和日丽的轻灵以及西施浣纱的婉约等,这些向大学生传达与负载的是思想道德中的情操美、人格美、思想美以及内在美。而大学语文中的“美”,又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与吸引着学生去高扬。

二、大学语文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途径

(一)提高语文教师思政素质。在发挥大学语文思政教育功能上,语文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教育与感染,一方面需要语文教师拥有雄厚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具有高思政素质和人格力量。而作为灵魂播种者与知识传授者,语文老师不能仅提高学生知识素质,却忽略了思政素质。所以,只有提高教师思政素质,才会准确把握与理解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所描绘的情境,由此才能让学生进入思政崇高意境,在往复沉潜中滋养甘霖。若非如此,就算语文教材有非常高的教学质量,也会由于不到位的领悟而不能育人。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思政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并将其切实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去践行与追求,为教育与引导学生作铺垫。通过对工作实践与生活点滴的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修养,以此达到铸造优秀思政素质与崇高人格风范的目的[3]。此外,语文教师一定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真善美为学生做表率、树榜样。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要想使大学生语文思政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重视有效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语文教师对新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得以不断增强,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与教育的主人。为学生创造一个以课堂为中心,并向延伸至人文讲坛、社团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全方位教学环境,同时让学生自觉创建一个自我教育与学习的优良学风。创建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思想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络互动中,能够确保学生自我思政教育的实现。此外,还要加强思政实践,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期时间接触社会,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深化理解与认识相关文学作品,并于日常生活中领悟语文为他们所带来的思政魅力。

(三)通过优秀文章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所有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往往只有高质量教材才具有正面进行思政教育的功能。毋庸置疑,从总体上说,我国大学语文教材质量比较高,这就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提高大量情理并茂及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然而,现阶段我国各文化思想相互激荡,尤其是部分反动势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将错误理念与观点渗透至大学语文中,导致学生形成错误思政观念。在不断进步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问题的因素存在多方面,不良社会风气及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带给大学的最大问题是负面影响学生信念与理想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负面追求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所潜藏的优秀传统理念,以此对大学生做好人格形象教育与道德情操熏陶。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儒家所宣扬的“刚正不阿”与“浩然正气”的人格精神、兼济天下的进取精神以及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等,启发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思考,这样对学生崇高感与责任感的培养非常有利,使学生能够自觉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进行紧密结合,最终形成崇高的思政素养。

(四)挖掘传统革命精神,确保学生爱国教育得以加强。随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与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我国逐渐出现了城乡差距大、地区收入差距大、就业形势严峻以及贫富差距大等现象。在诸多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缺少自我奉献精神,而且情绪非常消极。面对这种现象,大学语文老师就要深入充分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能够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词句或篇章,突出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从这些篇章中感染与启发学生。

三、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有效结合

所谓结合,并非就是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进行简单合并,结合是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渗透、协调、互动以及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有机过程。一方面要注重大学语文的思政导向作用,通过先进文化与理念对大学语文教育进行指导,以此使其思政教育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4]。另一方面,通过大学语文教育使大学生对学习文化的兴趣得以激发,这样既可以保持两者特点,而且还能探求两者在教育效果与教育方式方面的新途径,寻找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结合的共同规律。类似于刘晓哲在《语文的思政教育功能》中所阐述的问题,思政教育作用并非大学语文的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大学语文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那么大学语文的作用和地位就无法并驾齐驱于“两课”。然而,这并非学术界不重视、不研究大学语文此功能真实存在的理由[5]。反之,若高校可以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极大的思政教育作用,并创造条件确保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作用的实效性与感染力得以提高,这对当前教育界思政教育差强人意局面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大学生思政素养。因此,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大学语文进行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中属于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

作者:苗天宇工作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