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探讨

时间:2022-05-12 10:17:52

导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探讨

摘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何克服因“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而导致的亲和力差、抬头率低的问题,尝试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解析。为克服传统思政课枯燥乏味、实效性差等问题,诸多学者已从互联网+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诸多角度进行了探索,但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切入的研究并不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论通过何种形式,表达的主要载体———语言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对语言艺术的提升实现先“通情”,再“达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能够大大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

一、提升语言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古有孔子弟子三千,今有师傅传授徒弟。古往今来众多案例都告诉我们,为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渊博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效的理想的“教”与“学”链条的顺利实现,需要树立教师威信、融洽师生情感、密切师生关系。有很多学生仅仅因为不喜欢一门课程的老师而故意懈怠、荒废学业,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而做出努力是教师的职责。能够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认同感是必须的。树立教师威信主要依靠专业知识或技能,而师生情感的建立与维护需要什么呢?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阵地———课堂而言,那就需要运用语言艺术了。同样的内容,表达的方式不同,学生吸收与理解的程度也是大相径庭的。为此,研究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去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十分值得琢磨和思考的问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素养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但是人格魅力和气度修养决定你能否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言行举止也可以理解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情态语言、肢体语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需要更多对学生关爱与同情,鼓励与支持。教育工作者通常被比喻为园丁,而学生就是一颗颗种子。种子本身就有发芽开花的成长欲望,园丁的职责只是辅助和引导,帮助种子向更温暖、更辽阔、更光明的地方伸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各种载体,帮助学生唤醒并且巩固内心深处那颗向上向善的种子,帮助其获得更多的阳光雨露,获得更多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终其一生助其向下扎根、向上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二、提升语言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并不是不明白对与错,现实情况中很多时候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还是选择了错误的做法。所以对思政课教师而言,除了教会学生辨识对错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如何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为什么学生明明知道是错误的,还是会去做错误的事情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选择做正确的事情的内心动力不足,导致在对与错的对抗中,行动战胜了理智。这时就出现了“知行”无法“合一”的脱节现象,一旦知行不符,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宣告失败了。没有最后的践行环节,前期的努力都得不到体现,何谈实效性?实效需要行动落实,需要实践,不能省略忽视,更不能自欺欺人。从“知”到“行”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呢?从知行合一的人数比例来看应该是很远的,但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又是很近的,中间只有一条需要跨越行动的鸿沟。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只是“知道”而已,你并没有行动。“知道”只是头脑中的一个观念,“行动”才真正具有改变的力量。知道的事情就会去做吗?还不行,中间需要一个引爆剂,那就是激发或诱导行动的一个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统称为“心动”。只有内心有触动,身体才会想要行动。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很多时候大道理都讲完了,学生毫无触动,那就谈不上激发动机,随后也不会有任何行动,这一节教育就是无效的。无效的努力是一种耗费,也是一种对人力、物力、精力、资源的浪费。

三、提升语言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亲和力,大致有三个路径:满足学生的需求、赢得学生的信任、获得学生内心的共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基于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方面可能自不必说,但是对“解惑”这部分的承担或许还可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时代的浪潮中颠簸,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带给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新时代、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人人都需要求解。而新时代的大学生也面临着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这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很多困惑、苦恼、踌躇和抉择,尤其需要引导和关爱,这是学生面临的现实需求,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对学生切实存在的疑惑的解答,是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智,一个是情感。来源于理智的信任是基于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来源于情感的信任是基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人格魅力,都需要语言作为载体进行表达。教师的表达内容要引起学生内心的波动,这是感染力能否实现的唯一验证标准。不需要剧烈的情绪起伏,哪怕是在学生内心引起了一片小小的涟漪,扩散开去也蕴藏着巨大的行为能量。

四、提升语言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

理想中的深层次的感染力应该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一定是情感充沛的表达,情感充沛的表达一定是真诚的表达,真诚的表达需要注入生命的体验。而热爱生活、敏感细腻、感悟生命能够帮助我们积累这种容易打动人心的生命体验。教师的授课感染力归根结底来源于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好奇,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的关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独特体验在很多人身上也发生过,很多情感得到共鸣是因为真善美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激发内心的真善美并使其得到外在的体现是我们要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周边人身上的鲜活且真实的案例,因此在表达的时候会自然流露出一种真切与自然,而这种真切自然非常具有感染力。有效的教育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而是通过一些表达让学生自行体会,自己品味之后得到的东西最历久弥新,恒远持久。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快速消费时代,机器越来越智能,人类越来越聪明,透过电脑屏幕,透过智能手机,透过数据分析,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日益显得弥足珍贵。大学培育的应是一个完整而健全的人,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实用机器。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让育人更加鲜活灵动,让道德体现为一种行动。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7-9.

〔3〕刘建军,王华彪.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3(9):152-153.

作者:解雅梦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