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分析
时间:2022-09-27 02:49:44
导语: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评中有“情”,评价语言准确、生动,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
当前,一些空洞浮泛的口头禅式的评价语言,盛行于语文课堂教学里。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变得麻木、急躁、抗压能力下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更要发自内心,以真去打动学生。[1]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谢谢你这么精彩的朗读,你的感情真丰富!”“你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读书,真好!”“你的朗读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大家都听陶醉了!”“你今天读得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这些带有真情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效果有独特的感受。为了增进师生的距离,教师可以用第二人称作主语进行评价,多用肯定句和感叹句,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同样表达一个“好”的意思,教师不可以说得平平淡淡,让学生有草率应付之嫌,而要说得激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真情,教师的语言才具有鞭笞之力。教育力量往往源于学生对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和美的获得。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评价语言,应用真诚的语言、肯定的眼神和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记得在教《背影》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父母、亲人,一位同学由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想到自己奶奶脸上的皱纹,当他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时,同学们也深受感染。这场面令人震撼。笔者不失时机地评价道:“太感人了!孝心是什么?每天按时回家,少让爸爸妈妈操心,就是最大的孝心!大家为这位同学的孝心鼓掌!”(全场响起如雷的掌声)此时,教师饱含着真情,用生动的评价语言感化学生,使被评价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对其他同学也有了标榜示范的作用。学生能从成功的快乐体验中,有了表现自己的更强欲望。[2]一个人一次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探求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通过发自肺腑的褒扬,中肯善意的批评,饱含激情的激励,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二、评中带“启”,评价语言委婉、巧妙,思考的乐趣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用单一的语言,不屑的口吻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往往会在无形中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不可滥用话语权,更要远离“语言暴力”,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打击学生,使学生生出自责感或对老师的评价产生反感的心理。因为不管答对与否,89%的学生都希望听到老师的善意的夸奖。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度,可以语文教学教学研究用“如果……就……”的句式或用“不过”过渡进行委婉点拨启发。比如,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但是答话缺乏逻辑性且啰嗦,可以评价“答案基本正确,如果你的语言逻辑性更强些,回答就完美了”。这种委婉的评价语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注意,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益。又如,笔者教学《故乡》时有一个片断:师:请你们说说“我”的希望是什么?生甲:“我”的希望是书上这一段:“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个回答不够准确,显然内容太宽泛了。师追问:他的回答对不对呢?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乙:他前面念多了,应该从“我希望”开始念。师再次追问:乙对吗?如果从“我希望”开始念,就发现后面有许多是“我”不希望的,那么“我”的希望到底是什么呢?生丙:希望是一种新的生活。这里笔者运用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通过两次追问,借助他生的评价来间接地进行否定,不断启发,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也从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其实,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能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该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式作出激励性的评价,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教师还要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的发展,进而开启其创新的大门。
三、评中携“趣”,评价语言诙谐、幽默,知识的魅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只有笑着看学生,学生才会笑着看教师。作为语文教师,诙谐的语言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用诙谐的语言评价,能使课堂教学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有一次,笔者请几位同学朗读《荷塘月色》,但都读得不是很理想,笔者就问:“同学们,他们读得如何?”大家摇头。笔者分别评价说:“XX同学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XX同学,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XX同学读这一段,仿佛是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里,笔者用这种诙谐的课堂评价语言,有针对性地指出几个学生的不足。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被评者们也欢欢喜喜地接受了批评。这样的评语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风趣的课堂评价语言,无疑给死水般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领悟到知识与智慧的魅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那就离不了敏捷的思维力,广博的知识面,流畅的口语表达。课堂是机动变化的,评价的语言应当是一种机变的智慧之果。如李镇西老师在教《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时,让学生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在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一生答:“你的声音很粗。”李镇西老师笑道:“对,我的声音是没有直径的。”学生笑了起来,李镇西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说:“看,你们脸上甜蜜的笑容是不是涂了蜂蜜了?”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因为,这是——”李镇西老师故意等同学们接嘴。“通——感!”大家果然心领神会。李镇西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评价,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获得智慧的升华![3]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是单调的,应是幽默诙谐,富于变化的。这样,学生才会想听、爱听、百听不厌,从而领悟到知识的魅力,有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动力。好的评价就是好的教学。教师只有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运用正确评价语言,用心去品评学生,做到评中有“情”;评中带“启”,评中携“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更有活力。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中学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共赢的场所,让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赞美,一个个引人深思的追问,一阵阵心领神会的笑声,充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空间。
作者:卢璟 单位:福州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希斌.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构成的研宄[J].教育学报,2005(3).
[2]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上一篇:话剧导演艺术创作问题分析
-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师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