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中的教师语言艺术

时间:2022-03-28 09:50:25

导语:冥想中的教师语言艺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冥想中的教师语言艺术

冥想(meditation),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提高思维品质。冥想在课堂中能让学生的大脑轻松自然地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巩固习得知识,发展记忆路径,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冥想运用在以下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冥想,调整情绪;课中冥想,促进思维;课尾冥想,总结内化。在教学前、中、后,冥想的有效运用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课前冥想,调整情绪

1.平静的语言,沉静心灵

冥想可调节个体的负性情绪、促进个体正性情绪,对于身心疾病都有显著的干预效用。当学生还处于课间兴奋活跃或伤心郁闷的情绪状态中时,立即进入课堂,是不大容易静下心来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听课效果也会大大打折。因此,我们在课前设置冥想环节,以安静舒缓的方式,让学生从课间各种情绪状态中放松下来,调整好情绪,迎接上课。此时,教师应当适当地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用自己舒缓而又温柔的语言,沉静学生的心灵。在上课伊始,教师缓缓叙述:请大家选择最舒适的坐姿坐在你的座位上,轻轻地闭上双眼,随着这美妙的旋律,逐渐放慢我们呼吸的节奏,放松我们的面部表情,舒展眉心,嘴角微微上翘,聆听着轻柔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课文的学习。这时教师的语言要舒缓平静,没有压迫感,没有紧张感,完全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上课。

2.心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我校“生动课堂”将冥想作为上课伊始激发学生“心动”的一种教学方式,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教学,让“心动”从冥想中开始。我校的一位教师在教授《三顾茅庐》一课时,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三国时代的烽火连天。上课铃打响,教师即引导学生展开“冥想”:好的,现在请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坐姿,微微地闭上你的眼睛,调整我们的呼吸。吸气,呼气,好清新的空气,真舒服!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觉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课中冥想,促进思维

在课堂教学进行到25分钟左右,一般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疲劳的时候。此时,我们用冥想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重新启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点进行强化。

1.启发的语言,激活思维

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学习文中的写景手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型进行写作训练,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此时,课已接近一半,大部分学生已经到了疲倦期,思维中断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此时又将进行写作训练,怎么办呢?巧妙地运用冥想,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伴着舒缓的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文中的景色是那么的优美,也许,你也想到了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些地方,是公园,是某个让你难忘的景点,还是你曾经游玩过的风景区呢?在那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山,有水,有花,有树,还有什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吧,把你心中那处最美的景色描绘出来!生1:我来到黄山,只见巍峨高大的黄山屹立在我眼前,山上的奇松数不胜数,怪异的石头随处可见,连绵的云海更是让人惊叹不已!生2:我来到平顶山公园,只见那里的野花漫山遍野,一条小河绕山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小鱼在水中尽情地游来游去,好不快活呀!

2.生动的语言,促进想象

在学习《二泉映月》时,要让学生体会阿炳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创作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课上,为了让学生细细体会这一情感,冥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配上《二泉映月》一曲,加上教师生动的叙述,让学生静静地伏在桌上冥想:这是凝聚着阿炳一生心血的结晶,这是用阿炳的生命创作出来的不朽篇章。这首曲子饱含了太多让人感动的情感,拥有太多让人感伤的画面。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宕,随着音乐的慷慨激昂,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情感?此时教师的语言应当充满真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教师自己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激昂的乐曲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在如此浓烈的情感氛围中,自然而然会将自己融入其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课尾冥想,总结升华

我校的“生动课堂”倡导的是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同时,更期望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触动,在触动中内化提高。冥想,在“触动”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以此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引导的语言,强化理解

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通常想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看看他们掌握了多少、学到了什么。而在下课前进行冥想,有效地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对零碎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连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伴着音乐,教师娓娓叙述:今天的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静静地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叙述,把你在这一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重现一遍。你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停留一会儿)你知道刘备是靠什么请到诸葛亮的吗,还记得文中描写的片段吗?这时教师的语言应当紧紧围绕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教师首先要梳理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提问,一步步走进课文的深处,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2.启智的语言,内化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实的权力感。”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学会模仿课文的第一小节写通讯报道的开头是一种迁移训练,是一个内化提高的过程。但干巴巴的教学势必会让这个教学点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学时可以请学生认真观察人民子弟兵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雪灾时英勇救人的感人图片,同时,教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不仅在1998年长江洪涝时挺身而出,在任何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刻,都能看到他们英勇的身影。2008年罕见的大雪,让多少人滞留在雪中不能回家过年,让多少人饱受大雪的摧残,失去温暖,是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们,冲在雪灾第一线,保卫着人民的安危。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通讯报道,何不让我们用报道的形式,把人民子弟兵英勇的事迹歌颂出来呢?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择其中一个事件,写一个通讯报道的开头。生1:“2008年5月12日,地震,大地震,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大地颤动,连北京、上海等多个地区都能感受到余震。绵阳告急!德阳告急!成都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向着汶川前进。他们与几十万救灾英雄一起,打响了灾区保卫战。”在教学中运用冥想,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又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格得到升华。而语言是教师的生命,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是课堂保持生机勃勃的关键因素。让学生随着我们的教学话语展开激情的双翼,用我们充满智慧的话语促进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打开自己的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在学习的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作者:高蓉 单位: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