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语言艺术的成效
时间:2022-05-23 03:32:42
导语:语文课堂中语言艺术的成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让我们的学生去看到语言艺术的实在意义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学时笔者经常穿插一些妙用语言的故事,如古诗中贾岛的推敲等。尤其是一些重要场合下一些名人义正、思敏、词锋的答问艺术,更能激发学生去探究语言艺术的兴趣。李肇星曾担任过我国驻美大使和外交部长,他的应对艺术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还记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却不以为然,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还公然发难于李肇星。当一女记者提出带有严重的发难性的问题后,李大使在巧妙的语言交锋中,达到了心灵磨合,情感交流的绵中带强、柔中带刚的影响效应。应当说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的学生就会深深地感到:语言虽看似平常,但当语言出现在一定的环境中,则可绽放出亮丽的光彩。
想法设法挖掘语言潜在内蕴,碰撞出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火花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很早就这样说过:“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让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的实质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细心的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那么我们也必须引导学生去对语言进行重锤敲打,挖掘出语言中潜在的内蕴,使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来。这就需要我们想法设法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语言的潜在内蕴,去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挖掘语言的潜在内蕴其途径亦比较多,需要我们灵活掌握,有的文学作品以环境的描写去进行衬托,我们只要联想环境描写即能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作者情感的流露有时也正是蕴含在环境的描写中。
有的文学作品则是以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去表露作者的情感,如《孔乙己》一文,鲁迅先生运用量词时就显得十分匠心独具,不说“孔乙己排出九个大钱”,而说“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用于掌柜时反而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同样用于钱,作者却用了两个不同的量词,一“文”一“个”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两者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的鲜明对比。从对比中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吃懒做却假装斯文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物的怜悯和同情。由此可知,文学作品中字字重千钧,需要我们认认真真而又踏踏实实地去掂量出它们的份量。
想方设法让学生读识语言表达的艺术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古人之言,让我们感到诗歌之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但细细思考,何只诗歌如此,古往今来,凡经典名篇,都在情、言、声、意方面立其标杆,引领于文坛。通过读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去识出无穷无尽的情、志、理、趣、境、韵之美。应当说让学生读出的方法亦是比较多的,我们必须随文而异。很多文学作品侧重于人情世故,有的则侧重于山川风景,有的则侧重于家国天下,也有的是相互之间的交互。
要使我们的学生读识,必须让学生去与作者一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写的琐碎具体却又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我们还必须充分看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其生活世界非常丰富,精神世界亦显得十分广阔。古往今来,社会与人生超出了我们的问题、大问题甚至是终极问题,往往使得文学作品变得无比厚重,也同时使得作者的情感变得无比凝重,不是有作品在深层思考着生死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我们的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将其表达出来的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的读,才能真正去识。如果读的方法简单,单调,那么则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作者:鲁金民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港上中心中学
- 上一篇: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完善
- 下一篇:古代语言艺术史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