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歌曲的概况与艺术价值
时间:2022-08-17 04:48:28
导语:浅论艺术歌曲的概况与艺术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得益于西方艺术歌曲的传入,建立在这种新兴的音乐体裁基础之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在之后的音乐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欧洲的音乐形式并结合我国的音乐传统特点,慢慢地形成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的中国艺术歌曲。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二部分浅谈研究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音乐美学;艺术瑰宝
在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欧洲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概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统治者的黑暗、政局的反复,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每天过着焦虑、彷徨、绝望的日子。人们不再压抑自己内心世界,急于表现的欲望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兴起了一种声乐艺术门类“艺术歌曲”。早期艺术歌曲被欧洲人统称为“Romance”(抒情歌曲),后来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国艺术歌曲,称为“lieder”;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也是首次命名自己的作品为“mélodies”,以此来区分其他门类的抒情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等;美国后来也把艺术歌曲叫作“artsong”。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对于“艺术歌曲”的诠释也各有差异,但是大体认为需要符合以下几点才能称作是“艺术歌曲”:(1)歌词必须是选自于具有较强文学性的诗歌(历史上大多数作曲家都有自己情有独钟的诗人或文学家);(2)谱写的音乐线条必须要符合诗歌的韵律,并与其融为一体,相互交融;(3)作品为独唱曲目,并配以钢琴伴奏;(4)钢琴伴奏也占同声乐部分一样的重要位置。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艺术歌曲在1920年前后以基督教音乐传播的方式进入我国并生根发芽,从此展开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以下笔者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分成三个阶段来阐述。
(一)学堂乐歌时期
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饱受外强欺凌,各个阶层强烈要求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进行改革,并处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为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抗国精神,新式学堂纷纷被建立起来。新式学堂借鉴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开设了音乐课程,并开始传唱学堂乐歌,以此来唤起那个时代人们的民族感和责任感。这一时期的作品创作主要是以模仿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主,并采用选曲填词、选词填曲,音乐纯粹单一,主要以自然发音为主。其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他们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
1920年开始,艺术歌曲在我国慢慢地步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一方面,我国拥有了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如1926年建立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还有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其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以贺绿汀和黄自为首的作曲家们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为音乐教育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我们进一步地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们带来了更加成熟和复杂的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并加入和声和复调的创作技法,从而创造出艺术歌曲风格的多元化。这时期的作品特点是建立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借取了西方音乐风格之优点,使其作品具有“民族性”与“创造性”。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李叔同的《送别歌》,萧友梅的《问》《华夏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花非花》《玫瑰三愿》等。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达到鼎盛时期,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如邓秋枫、施光南、谷建芬、徐沛东、陆在易等。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音乐创作当中,大多都以“爱国主意精神”为题材,创作出了大量表现新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我爱你,中国》《母亲河》《多情的土地》《我和我的祖国》等,都是这个时期典型的艺术歌曲代表。在作品创作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创新,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音乐家们更加大胆地尝试各种新的音乐题材,逐渐形成了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格局。除了创作风格,在作曲技法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不仅仅局限于单调的旋律、简单的伴奏,相比传统音乐技法,他们更多则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使其音乐风格更偏向旋律性和传唱性,并配以丰富和声的钢琴伴奏,使整个作品区别于普通民歌,形成具有高品味、高格调的艺术歌曲门类。之后的几年时间,随着港台流行音乐的崛起,这一市场前景被大多数人看好,像一些唱片公司、音乐制作人、各大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等,一拥而上把普通歌手包装成高不可攀的“歌星”,一夜成名似乎不再是梦!相反,中国艺术歌曲却渐渐地退出了大家的视野,只有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演唱和创作这类作品,似乎仅仅只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才会去表演艺术歌曲,由此以来艺术歌曲慢慢地脱离了群众的基础。这是否值得我们深思?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门类,它蕴含民族的文化精髓,体现华夏历史的独特魅力,展现中国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艺术歌曲具备“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民族性”在于它是深深地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有音乐体裁;“时代性”体现在每个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都反映出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内容;当然,这些音乐的进化是离不开建立在一定的创作技艺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的智慧和产物才能得以保留和传承,这足以体现了艺术歌曲具有强烈的“传承性”。接下去我将谈一下研究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研究者而言,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史对我国今后音乐文化的探索、发展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本着对音乐的热爱,我一直从事声乐研究和教学,直到留学海外期间,我接触到多个版本的国外声乐辅助教材,如“世界艺术歌曲发展史”中,发现居然没有任何关于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的资料,这说明我国在声乐发展和作品创作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非常之可惜!我们应该让全世界的音乐学子也来了解和演绎我们民族的艺术歌曲。换句话说,中国艺术歌曲也应该在世界艺术歌曲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仅仅只有“德国(Lieder)、法国(mélodies)、美国(artsong)等风格的艺术歌曲门类”。所以,这些年我开始一直不断地努力探索这个领域的研究。除了以上原因外,在这些年的学习、舞台表演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对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能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表演作品的理解和提高教学层次,下面我将从“专业角度、文化层面及学科研究”这三个方面去阐述。
从专业层面来看,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比如:了解不同作曲家们的时代和生活才能够真正理解作曲家们倾注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与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演唱者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解读和演绎不同艺术歌曲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中之精华。对于教学而言,也能让学生们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时候,更深刻地体会我国声乐特色和文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声乐作品的内容,传递出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也有利于声乐教学工作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艺术歌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有历史性的,它的发展见证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革。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能够使我们了解本国音乐发展在不同时期之间的不同音乐形态、音乐风格、音乐种类、音乐家和音乐作品,让我们对国内音乐风格与流派形成一种文化认同。
从学科研究而言,中国音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比如一些国外的艺术歌曲、意大利的歌剧咏叹调、美国的近现代作品等,不管在作品风格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有过它们的影子。当然,除此之外,我国的歌唱发声技巧也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20世纪初意大利的声乐发声理论传入我国后,在声乐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他们用医学的角度深层地解读声乐学者“在歌唱时肌肉群之间协调运作的关系”,这能让歌唱者更好地掌握歌唱器官及各个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去学习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去武装我们自己,再结合我国的民族咬字特点,更好地去辅助我们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和教学研究工作。
总结以上两方面的阐述,中国艺术歌曲所处的时代思潮和文化艺术背景体现了它的“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这需要我们去尊重和学习,同时作为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这门民族的“艺术瑰宝”,让它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树立一面旗帜。无论从专业层面、文化角度还是学科领域而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成熟、繁荣、再到衰退,它饱经了百年历史的沧桑,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30-78.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52-98.
[3]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4-14.
[5]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24-132.
[6]王大燕.艺术歌曲论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7]于润扬.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苏鹏程 单位:齐齐哈尔艺术团
- 上一篇:文献计量动态交通流研究
- 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