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不同版本演唱分析

时间:2022-12-13 10:49:06

导语:艺术歌曲不同版本演唱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歌曲不同版本演唱分析

【摘要】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这首作品是赵元任先生较有影响的声乐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早期优秀的艺术歌曲。本文通过对三个演唱版本的分析,介绍几位著名歌唱家对同一部作品不同风格的演绎,帮助演唱者拓展演唱视角以更好地诠释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版本演唱风格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之一,完美地结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歌词里潜藏着作者对祖国无限深厚的思恋之情。此曲创作于“五四”运动前后,反映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对新文化、新艺术、新音乐的渴望与追求。这首歌曲篇幅短小,适宜,结构规整,旋律优美,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

一、词、曲作者的介绍

(一)词作者刘半农的介绍。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当代学者,早期白话诗的倡始者之一。刘半农主要著作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等。在去法国留学的游轮上,刘半农先生有感而发,写下了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恋国之情的诗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艺术作品的歌词便出自这部诗集。(二)曲作者赵元任的介绍。赵元任,江苏武进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当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赵元任先生凭借着卓越的语言天赋,在“五四”运动期间从事对各地方言考察记录研究和中国古代相关声韵文献的工作。突出反映“五四”精神题材的独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创作的。赵元任先生的音乐作品旋律流畅优美,特征鲜明且富于抒情性,创作风格极为独特。他的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纪元”,伟大的音乐大家肖友梅曾如此高度赞扬赵元任。

二、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分析

(一)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于1926年创作完成,作品反映了期间的青年学生们为追求个性解放而努力的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的主题。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迅速传播。新文学、新艺术、新音乐的艺术创新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时代性、创新性”也成为此艺术创作的时代标志。刘半农先生强烈的思乡情愫与赵元任先生的新思潮思想发生了强烈碰撞,赵先生以“音乐”这种类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刘半农先生的新体诗词和他的新思想。《教我如何不想他》体现创作题材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也抒发了词、曲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担忧和深切怀念之情。(二)曲式结构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作为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歌曲由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入如何不想他的主题。音乐采用多种调性布局,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作曲家从境、象、情、味各方面入手并按照一年四季的景色划分对全曲进行构造。第一段是对春季的描绘,以E大调为主调,把天空中微云、微风的舞动与音乐的安静相结合,描述了一幅寂静安详相融洽的画面。第二段夏天的描绘,将夏日的海洋、月光,以柔和宁静的姿态交融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内心浓浓的思恋情怀。第二段结束在B大调上,中间的间奏中又回到了E大调,各调性之间的变化推动了情绪的跌宕起伏。第三段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从曲式结构上,对鱼儿、落花的近景描写,使用了不明亮的e小调。将宽广的G大调运用到了到我与燕子真切沟通时,略显激动澎湃之情隐含到了秋天寂寞苍凉的环境之中。第四段开始于e小调后转到E大调上去,主要是对冬天的描绘。把全曲推向了高潮的恰是火与风的动态场景,“西天还有些儿残霞”与“枯树在冷风里摇”遥相呼应,诗人的感叹也正好落在全曲的转折点上,把埋藏在心中的思乡之情化作孤寂为爱的野火燃烧了起来,把自己内心所受的深深痛苦与煎熬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本曲是旋律与文学艺术的完美融合,结构精致,篇幅短小,内涵丰富,是一首经典的艺术作品。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凝结了词曲作家的心血,演唱者如果要将歌曲细腻的情感和内涵表达得更加完美,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兼具较高的领悟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作品演唱版本之间的比较

(一)中国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演唱版本。戴玉强,河北省文安县人,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用F调演唱了这首作品,比原调升高了半个调。戴玉强的音域宽广,中低声区流畅舒展,高声区声音金属感极强,明亮且有穿透力。在这首作品里,戴玉强的音色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整首作品的处理和整体把握展示出了高超的演唱功力。戴玉强在演唱歌曲时,尤为注重细节的处理,他巧妙地调整了几个关键性词语,这些处理几乎完全贴合场景的需要,对声音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比如第一段中让我们看到了“微风”拥着“微云”的春天之景,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活力。第二段中夜晚的“月光”吻着平静的“海洋”呈现出一幅宁静安逸的盛夏之景。第三段水面突显秋意的景物,以“落花”和水底的“鱼儿”为点睛之笔。第四段摇曳在冷风中的“枯树”与燃烧在暮色中的“野火”给人视觉中泛起严寒酷冬的画面感。戴玉强清楚地找到了每个季节的关键所在,在他深情的歌声里栩栩如生地准确表达出了每个季节的特点。与此同时,又将一个海外游子无限的思乡情愫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观众。戴玉强用他那坚实却又不失柔情的嗓音,游刃有余的技巧以及大气而又不失细腻的演唱风格,将发自内心的深情和作品的精髓传递给了观众。(二)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版本。李谷一,出生于云南,祖籍湖南,国家一级演员,我国著名民族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的声音婉转流畅、吐字清晰、感情真挚,自成一派,是我国“气声唱法”第一人。李谷一的演唱颠覆了人们对民族唱法的固化思维,将中国的流行音乐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李谷一的声音明亮甜美,具有清新的美感和亲切的表现力。正是因具备这样的音色,使得她在演唱民族风格的歌曲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她的声音正如她在演唱民族风格歌曲一样清脆甜美,吐字清晰,行腔婉转,气息流畅。李谷一淋漓尽致地把“气声唱法”的技巧运用在这首作品里,将虚实有度的吐字发音技巧融入到词句的处理中。从她的歌声中可以感受到,通过对景色、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刻画出作曲家思念祖国,思念亲人的那种缠绵之情。在这部作品的第四段,在对寒冬景色、景物描写时,李谷一融合了中国戏曲的“哭腔”技巧,更形象地刻画出冬天这个季节的压抑、沉重,表达了作者的情绪低沉。李谷一在作品最后高音“想”字上运用了渐强的演唱技巧,好像是把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顷刻间倾诉出来。在尾音的处理上,李谷一将最后一个“他”字进行了长时值的渐弱的处理,让听众回味无穷,使人沉浸在作者浓浓的思恋之情中。(三)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声音教育家黎信昌演唱版本。黎信昌,我国知名男中音歌唱家,我国第一代声乐教育家。有着“稳稳实实、肯花力气、悉心追求从歌音的深处激发起真情以感人的一位精雕细刻的歌唱家”的美誉。黎信昌版本里的这首作品是用比原调低一个调的D调演唱。黎信昌的歌声兼具了男高音的甜美柔和以及男中音的浑厚圆润。黎信昌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充分将观众带到了他用歌声描绘的世界里。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始终贯穿整首作品中且皆处于每一乐段的结尾处,为了更好地展现出作曲家思念故乡的感情,黎信昌在乐句的演唱中运用了渐弱、渐慢的处理方式。黎信昌的演唱没有过多技巧上的展示,情感的表达也没有特别的夸张。正是这种朴实而真挚的声音与情感,加强了歌曲整体感和代入感。歌曲中所有的吐字和旋律都是那么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流露出来。这恰恰更加表露了歌曲诞生年代人们心底的那种青纯的思念和朴素的情感。在他的歌声中,对秋天景物、景色的描绘时,表现出作者低落的心情。在描绘冬天景物、景色时,又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则是压抑的。在演唱到作品的结尾时,他的音色变得明亮,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好像是作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感受到了和“心爱的人”重逢时的喜悦之情。在作品结束句的“想”字上,黎信昌的高音弱唱处理恰到好处,既听不出单纯气息的痕迹也没有高音的尖锐之感,这也能看出黎信昌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验。总而言之,在整首歌曲的演唱中,黎信昌的声音控制得非常恰当,游刃有余。情感轻重的处理也是极有尺度,不做作,不夸张,丝丝入扣。

四、结论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对新文化、新艺术、新音乐的渴望与追求,情感上充满了思念祖国之情和念旧之意。在本文列举的三个演唱版本中,歌唱家的声部不同,唱法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都各有各自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我们才有机会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更好地拓展演唱者的演唱视角,从不同角度挖掘出作品中更深层的艺术内涵,演唱出作品的精髓之处。与此同时,也能提高演唱者鉴赏和把握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者还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二度创作,在深度剖析作品之后,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

参考文献

[1]李业道.“五四”精神和赵元任的音乐[J].北京:音乐研究,1992(03):22.

[2]吴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03).

[3]吴瑕.论赵元任及其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艺术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4]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5]马东风.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作者:吴瑜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