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情感处理

时间:2022-07-31 09:23:00

导语:论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情感处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情感处理

摘要:音乐是表现艺术,而声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一个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家喻户哓的传奇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孟姜女思念丈夫、怀念丈夫、千里寻夫、知道丈夫死讯哭倒长城的悲凉场景。

关键词:孟姜女;情感表达;角色塑造;演唱风格

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以我国江苏民间歌曲的音乐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完成的,其中戏曲的特色很明显,歌曲中多处借鉴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歌曲《孟姜女》分别从歌曲的音乐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演唱风格的艺术表现和演唱的情感技术处理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理解《孟姜女》的歌曲内涵

《孟姜女》这首音乐作品运用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描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面对越来越艰辛的道路和恶劣的环境,依然坚持去寻找刚刚新婚不久就分开的丈夫。表现出在这样的封建统治下一个瘦弱的女人对死去的丈夫相思之痛,描绘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演唱者要深刻感悟“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才能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每个片段的内心挣扎的痛苦,演唱要委婉流畅、细腻柔美、还不失统一的表达这样才能使音乐魅力发挥到极致加上它所叙述的凄楚动人的故事情节,使演唱者与观众之间能够很快的产生一种真切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打动观众。每一首歌曲的感情都是不同的,每一首作品都是词曲作家的内心感受。都非常明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充分理解作品的感情所在是演唱者的二度创作的条件。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前,要充分地收集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了解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心领神会。演唱之前一定要先让自己进入角色想人物之所想,正如前面所说,“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对于《孟姜女》歌唱中要把自己当成失去挚爱的无助女子,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表情一定是幽怨、痛苦、无奈的,绝对不能嬉皮笑脸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你的听众带进你所描绘的情感世界中。声乐艺术就像是一面镜子,听众所听到的画面要和演唱者的歌声描绘出的画面以及作品本身所营造的情景是一样的。《孟姜女》这部作品是一首中西方演唱方式的结合,综合了中国的传统民歌的唱法和西方的美声元素,又加入了中国非常有深度的戏曲唱法,从而更加地考验演唱者的专业水平。从中国人的欣赏能力和角度来看,感情上和习惯上更加地能接受。无论从演唱作品的题材和用速度、力度不断地变化营造出来的情绪紧张度以及音色、情感都符合中国人民群红的的审美要求和标准,更加的能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经典名言。

二、《孟姜女》情感表达的演唱技术处理

在旋律创作把握上,演唱者要重点对装饰音、波音、拖腔等一些润腔技法练习,达到旋律形态的丰富多彩的要求。(一)对“逢”字的处理,旋律中有8拍的拖腔,音乐的旋律得到了拓展,达到主题承接自然的目的。(二)在演唱最后一段时,演唱者要熟练地掌握传统戏曲板式中的“摇板”,它主要为了再现孟姜女冒着风雪千里寻夫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演唱的过程中有必要让自己的脚也跟着一起动起来,加上肢体的语言模仿艰难痛苦的踱步场景,配合着紧张的节奏和曲调,进一步去感染听众。本曲的“冬”中运用了紧打慢唱的摇板方法使音乐情绪得到展开,旋律采用了“紧打慢唱”的方法,使用时将唱词个别字突出延长,尾字落在板上,节奏速度加快,制造出紧张的气氛。充分的表现出了孟姜女的内心挣扎的心理状态,通过声音的语言,营造出这样一个极度悲伤的风雪环境。在《孟姜女》这首歌曲中,演唱者要充分表达体验的感情,要把握住演唱技巧上的特点,这需要演唱者仔细揣摩歌曲的意境,人物的情绪,特别是要努力掌握戏曲中的咬字功力。这样会为观众更加营造一种冰天雪地的感觉,万物冻结,万念决绝的意境,也更加富有民族特性。演唱者想要全面表达创作者的感情,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对歌曲本身的感悟能力,学习更多的艺术表达形式,就《孟姜女》声乐作品来说,它本身源自中国古代传说,创作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的民歌、戏曲、曲艺,这样每个观众都会找到自己熟悉领域的影子,更加容易使人接受,加上词语简单易懂,连续而又不显重复,这就要求演唱者要精准掌握声乐乐曲中的感情变化,才能充分发挥演唱者的唱功,这样才能打动观众的心。感情的表达,建立在理解演唱技巧的技能之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练习,才能是声乐表演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整部作品感情的表达是作曲家通过两次转调来实现的,这要求演唱者要对节奏强弱的改变、音域条件和音乐的主题旋律的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驾驭,演唱者必须把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民歌与中国戏曲、西方国家的音乐特点和技巧方式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转换,将一首看似简单的原始民间小调创编演绎成一曲动人心魄、气势宏大、感人至深的大型声乐作品。

作者:师娟娟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张华生.歌唱呼吸的正确运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

[3]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