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24 03:22:54
导语: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水平发展的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逐步系统化、专业化。声乐教育专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钢琴伴奏的作用也逐步受到了重视。在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准确、精致、具有感染力的钢琴伴奏对于整首声乐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形象的塑造,甚至歌者完成作品的效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歌曲是声乐体裁的一种,是西方音乐文化蓬勃发展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品种,歌词、旋律、钢琴伴奏高度融合,极富艺术感染力。“情真意切的文学诗歌”“精雕细琢的伴奏艺术”“优美动人的人声与器乐二重唱”是艺术歌曲的三大典型艺术特征。中国艺术歌曲是指中国音乐家将西方钢琴音乐的作曲技法与我国文学作品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的歌曲作品。①艺术歌曲的典型特点在中国艺术歌曲中一样有所体现,没有了钢琴伴奏的中国艺术歌曲将是不完整的。在中国艺术歌曲的诠释表达中,钢琴伴奏承担着辅助、渲染、补充等重要功能,与人声共同完成艺术歌曲的演绎。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指导实践经验和钢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力图将传统意义上的钢琴教学和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学习结合起来,整理出适用于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伴奏学习的方法。
一、对中国艺术歌曲主要作曲家及代表作品的整理
中国艺术歌曲从20世纪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从学堂乐歌时期的蹒跚学步,到后来的蓬勃发展、日益成熟,与之相随的钢琴伴奏也走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在借鉴德奥等国作曲家的创作技法的同时,也会将中国风格渗透进来。钢琴伴奏创作较为考究,注重和声、调性的运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大增加了我国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对这些作品进行梳理和划分,有助于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弹奏进行更深层次地把握和理解。
(一)按照时间划分
20世纪初期:第一代作曲家如青主、赵元任、萧友梅、黎锦晖等,分别创作了《问》《我住长江头》《教我如何不想他》《听雨》等艺术歌曲,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期的精神和人民要求反帝反封建的迫切愿望,钢琴伴奏的结构较为规整,和声织体也相对简单。30至4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黄自、江定仙、青主、陈田鹤等。黄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先后创作了《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这些为当今国内音乐学院学生所熟知的早期艺术歌曲,和为音乐会演唱而创作的艺术性独唱歌曲《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西风的话》等。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风格典雅,技术手法精湛高超,作品结构规范,句子语法清楚明了,同时钢琴伴奏部分也和歌曲紧密结合,保持了意境与选词的一致性。精致优雅,富有诗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结束后的艺术歌曲创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有朱践耳的《清晰的记忆》、尚德义的《科学的春天来了》、陆在义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这土地》、黎英海的《春晓》《枫桥夜泊》等。无论是风格还是题材上都更加多元化,歌曲的意境和钢琴伴奏的编配方面,都更加丰富、日益繁盛,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按照风格划分
一种是以古诗词作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如青主的《大江东去》,是以宋朝的苏轼同名名作为题材,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取材于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创作,《我住长江头》是取材于宋朝的李之仪同名名作;黄自的《点绛唇》和《南乡子》分别取材于宋代词人王灼和辛弃疾的词,《花非花》《卜算子》则分别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词;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枫桥夜泊》等。这些作品都是兼具了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钢琴伴奏部分既体现了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意境的融合,又把钢琴丰富的音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艺术歌曲表现中国风格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一种是较高质量的抒情艺术歌曲,如黄自的《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赵元任的《也是微云》《教我如何不想他》,江定仙的《恋歌》《岁月悠悠》,李惟宁的《偶然》等。这些作品是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曲风抒情流畅,音乐形象鲜明,钢琴伴奏部分和声织体丰富,结构严谨,富有内涵,是艺术院校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经典之作。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
学生运用科学而又规律的学习方法,由简短精致的作品入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台阶式的学习体会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弹奏,是钢琴伴奏学习的必要历程。初学者可以选用像《踏雪寻梅》《西风的话》《问》这些识谱比较容易、和声织体较为简单、节奏规整、篇幅短小的曲目,通过这些作品初步体会钢琴伴奏与人声的配合,以及力度层次的控制。如在《踏雪寻梅》中,钢琴伴奏应以轻快跳跃的半分解八分音符和弦的形象出现,对歌唱者起着节奏的支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拍子)的作用。钢琴的声音不能太过饱满、浑厚,跟人声相“媲美”,而应该轻巧而富有弹性,起到提示、烘托的作用即可。另外也可以通过这些短小精致的作品,初步感受钢琴伴奏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提示、把握作用。如黄自的作品《西风的话》,音乐风格平和淡然、抒情优美,前奏要以中速的旋律出现,前奏之后的钢琴伴奏基本上是柱式和弦。要避免弹奏成辉煌、气势磅礴的音乐气质,而应根据作品的风格处理为连贯、均匀、流动、柔和的和弦弹奏,以这种基调的和弦贯穿于整首作品中,连同人声,连同歌词,一起诠释这首秋天的诗。细致学习体会过以上这类精致短小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和声、织体较为复杂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如黄自的《春思曲》、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这些曲目较之上文提及的作品,不论是在音乐风格的把握上,还是钢琴演奏的技法上、与歌者配合的难度上,都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钢琴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反复的配合练习才能掌握。以《春思曲》为例,作品由钢琴伴奏部分右手柔和、均匀的三连音和弦引入,之后加上左手旋律与人声共同进入歌曲的主题,描绘出一派春雨绵绵的景色(谱例1)。谱例1:接下来经过左手的转折,乐句的速度稍稍加快,表现了主人公逐渐激动的心情,右手的织体由和弦变为了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左手由之前的旋律性变为了具有动力感的八分音符,并且在一次次推动中转为了E大调(谱例2)。音乐继续进行,钢琴伴奏的右手旋律把歌曲的旋律拉回了F大调,同时也把作品略带激动的情绪转为了表达坚定内心情绪的状态。而接下来这一段的钢琴伴奏也由一开始的左手旋律变为了此时的右手旋律,右手和弦音色弹奏的坚定而饱满的同时,还要注意弹奏出和弦中5音的旋律性及歌唱性。最后在左手的下行八度震音后,又回到最初的钢琴伴奏中,音乐在抒情静谧的气氛中结束。
三、中国艺术歌曲的弹奏与钢琴基础
钢琴伴奏的弹奏与钢琴基础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名好的艺术指导必然有着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钢琴基本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钢琴伴奏水平。笔者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中国艺术歌曲的弹奏与钢琴基础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音色与触键
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中,音色和触键一直都是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触键方式导致不同音色的产生。从认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等基础上出发,通过真切的心理观察与相应的手指触键相结合,弹奏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才能比较全面地折射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②把从钢琴演奏中学到的触键方式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弹奏中,是提高音乐的质感及钢琴伴奏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弗朗齐歇克•肖邦的《夜曲》op.9,no.2,右手的旋律是连贯柔和、温暖如歌的音色,要用高抬指和慢下键的触键方式来弹奏,音与音之间指尖力的传递要做均匀,并且触键还要有一定的深度。高抬指是要保证音色的透亮,慢下键使声音听起来柔和,指尖之间的均匀传递是使音色听起来连贯如歌,触键的深层次使声音听起来有质感而不虚。把同样的触键方法运用到一些类似音乐风格的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弹奏出通透的音色,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烘托出艺术歌曲的意境。如黄自的《玫瑰三愿》《思乡》,刘雪庵的《红豆词》等作品的前奏、间奏、尾声都能用到这种旋律性和连奏的触键方法。同时,钢琴作品的演奏中还有好多不同的触键方式,如跳音的弹奏、颗粒性的弹奏、非连音的弹奏等,掌握好音色与触键在中国艺术钢琴伴奏中的运用,是提高钢琴伴奏弹奏质感的关键之一。
(二)节奏
节奏具有推动乐思不断发展的作用,当钢琴演奏者在节奏上表现得松松垮垮,无法有计划地调控节奏的整体感时,即使是一个音符都不错,也难以使人接受。③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同样如此,钢琴伴奏中的节奏对歌者的演唱、对整首作品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培养准确而有弹性的节奏感在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一是要培养节奏的准确统一。如有些伴奏者的内心节奏不好,会导致作品的速度忽快忽慢,前后节奏不统一,不但起不到烘托的作用,反而会严重影响歌者的演唱,破坏音乐的整体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借助大量的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来加强训练,如奥地利作曲家卡尔•车尔尼创作的系列练习曲,或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莫扎特和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奏鸣曲来训练节奏的规整性、准确性和统一性。这种内心节奏的准确性和规整性是中国艺术歌曲节奏的主体,曲风的抒情与活泼、速度的快与慢,都要以准确的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二是要培养节奏的弹性。如有些伴奏者,节奏虽然正确,但是听起来刻板而无流动性,令合作对象感觉不舒服,其原因就是节奏没有弹性(即通常人们概括的“渐快、渐慢、突快、突慢”的速度变化),表现在中国艺术歌曲的伴奏中,也就是缺少“推动”“拉宽”“紧缩”“自由延长”这类的节奏张弛。节奏弹性通常会在抒情歌曲中广泛运用,如在《春思曲》中,每一句的旋律的句末都有“收句”的韵味,需要弹奏出轻微的、渐弱的语气感,发展部的渐快要弹奏出向前不断推动的紧迫感,情绪高潮之后的渐慢逐渐拉宽,接着运用节奏的张力,让情绪趋于平静。要想加强对弹性节奏的把握,可以选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夜曲、圆舞曲,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瞬间来加以训练和体会。同时,学生需要用异常细腻的内心去细细体味和理解这些曲子,并且在与合作者的反复练习中提升自己。
本文所阐述的三个方面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和伴奏实践经验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弹奏,还需要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来学习,才能够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如练习踏板的应用、大量浏览声乐曲目、加强分析作品能力、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甚至文学修养等。钢琴伴奏的弹奏不仅仅是简单的陪衬,它涉及到多方面音乐素质、综合能力的运用。只有从各方面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与歌者共同塑造美好的音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声与器乐的“二重唱”,演绎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真谛。
作者:王毓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王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J].乐府新声,2014(3).
[3]邓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艺术研究,2012(4).作
- 上一篇:同题材艺术歌曲作品的异同及建议
- 下一篇:高中艺术歌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