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创作的人文情怀
时间:2022-05-24 03:11:46
导语:艺术歌曲创作的人文情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在40多年的音乐创作中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他的作品充分突出了真善美的品格和民族特点,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尚德义先生之所以有高超的创造能力,是与其特殊的人文情怀分不开的。
[关键词]尚德义;艺术歌曲;人文情怀
一、割不断的西北情结
说到创作,尚德义经常感慨万千,这与他的西北情结有很大关系。尚德义生于东北的沈阳,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未满周岁的他被父母带到北京。日本全面侵华后,他们家又迁居到了兰州。从那时起,他便与西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尚德义在兰州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中学也是在兰州志国中学读的书。抗战时期兰州是大后方,也是西北的中心,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一些知名音乐家如吴越音、朗毓秀、管俞毓、任光地、于一轩等,都在兰州举办过音乐会。兰州文化气息浓厚,此地多民族交融,对尚德义艺术气质的培养具有深刻影响。年少的尚德义经常去黄河边玩耍,唱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歌曲。可以说,兰州这片沃土的熏陶直接促成了尚德义对音乐的热爱。1950年,尚德义考取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他先后在东北的各大院校教授音乐。在接下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边教学,一边进行音乐创作。忙碌的工作并没有令他遗忘心底的那份记忆,他心系他的第二故乡,他儿时的乐土———兰州。尚德义与词作家邵永强(左)西北经济落后,那里的百姓却能在大漠和草原上愉快地生活,这种情形总涌上他的心头。多年来,尚德义在西北讲学、采风与创作的过程中,深感大西北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比起我国东部和南部发达地区,那里更需要音乐人才。为了西北的热土,他决定用自己的余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选择留在兰州,为西北民族大学培养音乐人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多次用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同事、学生、朋友,甚至他的子女,都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年事已高,本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却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留在兰州教学。尚德义觉得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要将余晖洒在大西北。对于尚德义来说,音乐就是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对生活不讲究,吃饱就行,一张桌子、一架钢琴和一个线谱足以。贫困的生活没有影响他对美好音乐的向往,那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便是在厨房中创作出来的。现在,西北已经成了尚德义重要的创作基地,他与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朋友共同探讨,促进了西北音乐的发展。尚德义对大西北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他最终以优秀的歌曲回答了他人的猜疑。他与著名词作家邵永强,一起创作了二三十首反映我国西部生活的作品。其中《大漠之夜》于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这首合唱曲的创作算得上“十年磨一剑”,是尚德义对西北风情的高度浓缩,最终以浓郁的艺术风格和剔透的审美价值获得了专家和评委的高度赞美。另一首赞美敦煌文化的歌曲《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也享誉音乐界,并于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两首曲子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传唱,成为我国各类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还享誉世界。2004年国际合唱比赛中,《大漠之夜》感动了所有的国际评委。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社会情感和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操守、宽广的胸襟和高雅的情趣的结合。正如音乐界的艺术家所说的那样,尚德义的追求是真诚的,是美好的,也是高尚的。尚德义为了什么呢?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去追求音乐,去追求真善美。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依靠媒体宣传,却成了中国音乐界的大宗,音乐界艺术家无不对其高尚的道德情操给予赞美。著名词作家邵永强曾说过,如果我们的音乐家都能像尚德义那样,不图名利,不为时尚所惑,把艺术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我们的音乐创作将是一种令人振奋的事业。歌如其人,尚德义的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品质,正是他追求的理想人格。纵观其艺术歌曲创作,不难发现,每一首曲子都凝聚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出音乐家永恒的追求。尚德义的作品从各个角度都体现了他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音乐作品应该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让人向善爱美。切身经历是音乐家进行创作最可贵的生活来源。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了解得最为具体透彻,还能获得真实的体验,这对于音乐创作尤其重要。很多人对尚德义晚年选择艰苦的大西北感到困惑。一位享誉全国的优秀作曲家,本可以功成名就,颐养天年,却不远千里跑到大西北创作。其实,尚德义将大西北之行,看作是实现创作梦想、完善人格的重要过程。这种选择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格。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让尚德义独具慧眼。他洞察出了黄土地的秘密,这里有深厚的人文积淀,有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有纯朴的民情民风。黄土地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激活了他敏锐的音调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让他成为当代作曲家中的常青树。尚德义创作的不少艺术歌曲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精品的产生、艺术格调的提升,需要艺术家远离功利性的追求。有才能的音乐家应该脱离人间繁华,将自己提升至超凡脱俗的地步。当今社会,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风气充斥着每个角落,一些作曲家盲目追求时尚,只在形式上故弄玄虚,不在内蕴底气上下功夫。尚德义没有将自己融入到发财致富的队伍中,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曲高和寡的艺术创作,这是非常可贵的。他不追求物质享受,悠然地活在艺术幻境中。每一首尚德义创作的西部歌曲,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凝聚了“情深而文明”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曲就是尚德义人格魅力的显现,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这些作品凭借自身魅力不胫而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总是难以摆脱忧患的意识,对所追求的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据说,“”期间,尚德义先生为了买钢琴,变卖了很多家里的物品,还引起了上级部门对他的调查。尚德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无愧于德艺双馨这个称号。
三、真善美的创作理念
艺术作品要有真善美的品格,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出美的东西,促进人类的进步。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些真善美的作品才能进入人类精神的宝库。尚德义先生多年来的创作理念,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品格,并以他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超越地域、时代、民族的音乐文化。尚德义教授在指导青年教师艺术的最高境界表现为艺术家的精神魅力,艺术家的成就体现在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上。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不仅用境界来说明艺术美的最高品格,也用境界来体现人的精神世界。这样,境界便成了人生修养的一种体现。特殊的生活经历、民族音乐的滋养是成就尚德义的外部条件,而灵性、才情是他本身具备的良好素质。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精神才是他成功的关键,而这些又都源于他对西部的热爱,对发扬民族音乐的使命感。尽管在作品的标准上存在差异,但真善美的理念是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艺术家应该有的风范是什么?除了用人生轨迹和优秀作品做回答,尚德义还在他的著述中给了我们启示。他认为,优秀的作品都具有美的品格。什么是美的品格呢?作品不论是表现喜怒哀乐,都应该健康朴实、品位纯正、格调高雅。矫揉造作的东西当然不具备美的品格,在旋律的创作中,尚德义总是从最美好的情感中挖掘美的主题。美好的旋律来自真善美的题材,生活中真与善的东西往往是美的,美也存在于大自然中,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存在于人民美好的情感中。旋律是情感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是从美好的心灵中涌现出来的,是创作者优美情感的真实写照。一个作者如果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深刻认识,便很难产生美好的情感,也就创作不出动人的旋律。尚德义在全国到处传唱的《春风圆舞曲》《七月的草原》《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牧笛》等歌曲,都因旋律优美动听、形象生动活泼给人以极大的满足感。尚德义与指挥家严良堃(中)、邵永强(左)尚德义的歌曲创作,优美中寓意了崇高。艺术中的崇高,能够唤起人们的道德感和同理心,并升华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精神力量。“崇高”以无限的力量,使人们内心产生巨大的使命感,把我们的灵魂提升到一种超出平凡的高度。当我们沉醉在《大漠之夜》那凝重、悠远的旋律时,不难发现,尚德义将真挚、质朴、深情看作是歌曲的最宝贵素质,当作是优秀歌曲之所以永葆艺术魅力的秘诀。尚德义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音乐表现在情感的深入和升华,而不是音乐形式的变革。《大漠之夜》中的骆驼,不仅是尚德义自己的精神写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尚德义创作的艺术歌曲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典范之作。自古以来,中国都以人品高低来衡量作者文化的深浅。艺术家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才能获得灵感,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都强调修身养性。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庄子认为“由道进乎技”,佛家讲“明心见性”。从人品进入灵感领域的途径也就有三种方式:一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追求“雅正”的灵感方式;二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标举俊逸“高士”的灵感方式;三是以佛家心学为基础,寻求真人真声的性灵派灵感方式。毫无疑问,尚德义的许多作品都符合这些特点。
作者:王宏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澜.美,在这里升华———尚德义艺术歌曲之无词部分的审美意蕴浅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01):84—89.
[2]黄腾鹏.尚德义在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成就与贡献[J].人民音乐,2003(03):30—32.
[3]钟晖.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美学追求[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48—50.
- 上一篇: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发展研究
- 下一篇: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