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声腔把握歌曲的韵味
时间:2022-06-19 08:25:58
导语:利用声腔把握歌曲的韵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笑腔演唱技法是戏曲中常用的一种演唱技法,它是通过开怀笑的力量来推动气息在横膈膜处向下、向外扩张,而这种开怀笑的状态正好打开歌唱腔体,使歌唱通道得以疏通,正好符合歌唱的基本法则。这种演唱技法在京剧、越调艺术中都比较常见,而京剧有许多经典唱段、道白中都有以笑腔为主的例证,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中,唱到最后一句后干脆来一段痛快淋漓的笑腔大展示,把作品的艺术魅力推向高潮,极大地彰显人民解放军面对穷凶极恶的土匪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定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腔艺术在声乐作品中也有不少,作曲家往往根据歌词的意境来营造音乐意境,在考虑乐思时就想象着把笑腔技法揉进作品中,让歌唱者能够从音符的演变中唱出欢欣和开心的情绪,使歌曲呈现出一种自豪、乐观、诙谐、风趣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体现就是要靠演唱者恰如其分的驾驭笑腔能力,使作品在内张力的带动下,由内向外地释放出一种由衷的快乐情绪。在歌曲《打个胜仗笑哈哈》《我是个采煤的黑小伙》《真是乐死人》等优秀声乐作品中就能感受到那种笑腔艺术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在甩腔的演唱中把握与处理歌曲的“韵味”
“甩腔”又叫抛腔、拖控。甩腔唱法又叫甩音唱法,是我国民族唱法中一种典型的歌唱技法,它是一种在音调运行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上行装饰的手法。甩音常用假声演唱,其时值往往比歌谱上记录出来的要短,甩到后马上离开,这种情形常在陕、甘、青一带的民歌中出现,当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歌曲中也常有这种技法出现。还有一种甩音出现在音乐中长时值的拖腔后面,其时值常比上述那种甩音长些,用假声演唱时突出了音色的虚、实对比,声音听起来更有“韵味”。它的特点是一字多音(腔),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中广泛存在。在歌曲创作中也常采用这种甩腔的手法,它能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把歌词中潜在的情感(即“潜台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增添歌曲的“韵味”和特色、增强艺术感染力的目的。甩音多出现在被装饰的高音上方四度,这与西北地区的音调色彩也相吻合。如西北民歌《兰花花》的开篇中就能体会到甩腔的运用。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儿”,在“蓝线线”的第二个“线”字的旋律走动上可以看出,“线”字前先是加一个同音和大二度的装饰音,接着是五拍子的拖腔,到第六拍上出现一个纯四度的甩腔音,这正好也符合西北音调的特点。所以用甩腔可以把谱子上的符号变成脍炙人口、“韵味”十足、感人肺腑的美妙音响。
在抽声的演唱中把握与处理歌曲的“韵味”
抽声即倒吸气时声带产生的一种声音。这是民族唱法运腔中表现悲哀唱段的一种特殊手段。具体步骤是闭住声门然后吸气,让空气在声门上部形成压力,然后用力向里抽,让声门上部的空气突然冲破声门的阻力使声带振动,相当于人痛苦时的一种抽噎状。民歌《兰花花》中就运用了抽声唱法。歌中唱到:“撇下我的情哥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来了周家。”通过仔细阅读歌谱,就会对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颇为赞许,在“抬进来了周家”前面清晰地标注着一个气口,而就是这个普通的气口,谱子也没有再做深度解释,但歌唱者运用抽声唱法,却获得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把兰花花含恨受屈,强迫被逼地嫁到周家时那种难以名状的酸楚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气声相和”的演唱上把握和处理歌曲的“韵味”
说起“气声相和”不得不提起“气声唱法”,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最先使用的一种运腔方式,她在演唱《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作品时,通过那种类似嗲声嗲气的发声,给当时高亢嘹亮的民族声乐一湖静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却掀起大波澜,从而开启了气声唱法之先河,给后来的流行歌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严格说,“气声唱法”还不算主流唱法,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但是,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目前通俗歌曲里大量使用这种歌唱状态,甚至有些民通唱法的歌手也会在低声区的处理上运用这种技法,使低声区听起来更亲切、更柔美。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在演唱《亲吻祖国》低声区时揉入通俗唱法中的气声手段,轻轻地把歌曲中两处低声区的那句“祖国啊让我亲亲你”的乐句唱得亲切柔美,拉近了同观众的距离,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目前各派声乐界产生出多种多样的声音表达途径和形式。而声腔的塑造是其特色的语汇技法和表达方式。无论是哭腔还是笑腔的声音,只要符合作品的思想内涵,歌曲就会呈现出带有自身特色的“韵味”,而其风格也会得到完美体现。
作者:马艳星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上一篇: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 下一篇:声乐歌曲伴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