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文人画艺术观念探究
时间:2022-01-06 10:33:07
导语:陈师曾文人画艺术观念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陈师曾的留学经历使他的艺术观更具现代性与先进性,其文人画的艺术观念积极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也成为中国美术史中对文人画评价的不容回避的杰作。陈师曾坚定地为文人画作辩护,他这种独特的艺术观念与《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性阐释和美学观念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陈师曾;文人画;艺术观念
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内容,关于文人画的发展与研究自唐代以来从未间断过,宋代苏轼、明代董其昌等绘画理论家对文人画都进行过研究,但尚显不足,尤其是如何界定文人画的领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近代。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受到外来美学思想的影响,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美术问题,其中就包括对文人画这一领域的审视,如何界定文人画已成为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陈师曾可谓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研究文人画的开山祖,他的文人画观念对我国文人画的发展、变革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陈师曾的文人画艺术观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艺术主张与美术理论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一、陈师曾艺术观念的形成
陈师曾文人画艺术理念的形成和转变受特殊时期的影响,只有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他的艺术观。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如何革新中国美术是陈师曾和当时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陈师曾的文人画观念及其作品《中国绘画史》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研究时代背景,首先应关注的是陈师曾的留学经历。日本画坛对陈师曾有一定的影响,陈师曾也参考、借鉴了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文人画理论和其他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留日的经历对他艺术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并没有改变他中国文人的身份。陈师曾出生于名门世家,六岁开始习画,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因此练就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后来他远渡日本,学习西方的艺术思想。19世纪末期,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方美术对日本的传统美术也产生了影响。此时,同样位于东方的中国将日本作为学习西方的一个窗口。留学东京的经历使陈师曾正式学习了西方油画和水彩画,并了解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在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以冈仓天心为首的一批日本美术家在以西方绘画为主流的绘画改革中,企图变革日本传统美术。他们在日本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美术的一些技法,使日本的传统美术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品位。陈师曾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大胆地融合中西绘画,将西方绘画的技巧运用于中国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1]。1911年,陈师曾翻译了日本久米桂一郎的《欧洲画界最近之状况》。陈师曾在文章的最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会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由于西方绘画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也没有较好的作品传入,当时的人们对西洋绘画未能获得足够的了解。留日的经历让陈师曾见证了东西文化交流后带来的艺术繁荣,他翻译的文章也意在唤醒国人对于中国画现状的认识,并且希望人们学习西方绘画。不仅如此,陈师曾的艺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影响。大村西崖致力于研究东洋美术史,并以中国美术史为核心发表了一系列著作。1921年,大村西崖完成了《文人画之复兴》并利用演讲大力提倡文人画。同年十月,他来到中国,在金城的介绍下,认识了陈师曾,两人开始共同探讨文人画的问题。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行动非常相似。受大村西崖的影响,陈师曾撰写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并将大村西崖的文章翻译为文言文,合编于《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中。1926年,大村西崖出版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体例尤精,搜罗尤广,所含学问思想深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进程;1934年,陈师曾出版了中国美术史的著作。两本书的结构体例相似,都采用了纲要式的编写方法。陈师曾留学日本,其艺术观念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并在文人画研究方面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
二、陈师曾之《文人画之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国学者开始重新讨论文人画,希望改革中国美术,学习西方的先进艺术。以林风眠、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中西融合,用西画改造中国画。中国画领域的多数学者期望通过中西融合维护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信心,陈师曾就是其中一员。他指出了文人画的独特价值与内涵,并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以维护中国传统文人画。文人画从发展到繁荣再到近代的衰落,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探究和思考。1921年1月,陈师曾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用理论维护陷入危机的中国传统文人画,这篇开山之作犹如春天的第一声惊雷震动画坛,让文人画逐渐走出了困境。陈师曾从文人画的定义、精髓、格调、要素四个方面论述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从文人画的作画本质、形体关系、综合性等方面阐述了文人画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是文人画的四大要素。文章还简扼地叙述了文人画的形体观念、历史、特征等,而这些要点在评估文人画价值时是不可缺少的。陈师曾认为,文人画的主旨是表达画家的个性与思想,是画家寄托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画家创作的目的是抒发自身的情感,而不是为了描绘客观事物。他认为,学习和创作文人画的历程是由追求形似到不求形似的一种具有进步性的过程。学习文人画的初始阶段要追求形似,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掌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在此之后可以“任意画之”[2],通过这样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达到文人画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不再追求形似而更注重自身的思想情感,用情动人,这也与西方提倡的“移情说”观点相似。关于文人画画家的内在修养问题,陈师曾认为,画家的内在修养对文人画的价值表现和艺术特征极为重要。他认为,文人画在汉代被开创,它的发展与画家的思想都受到了“五德”学说的影响。到了唐宋时期,诗歌的发展对文人画的影响更为直接,这也是文人画能够在唐宋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他指出,当时的文人摆脱了物质束缚,进入了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领域,他们的画自然地表达了自身的情感和兴趣,这也是从文人思想与绘画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文人画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陈师曾的观点看,画家的精神特质对艺术有很大的影响,画家的内在涵养和精神境界与文人画的要素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而文人画的价值正是在于追求画家的底蕴和修养。陈师曾极力反对用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技法和理念完全取代文人画,通过《文人画之价值》阐述了文人画的价值和进步意义,强调了文人画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他维护文人画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他在绘画思想中体现的文化立场和艺术观念。
三、陈师曾文人画的艺术观
有着深厚国学底蕴和丰富留学经历的陈师曾,在艺术观念上并不像当时的部分画家和学者跟随社会潮流而行。他提出了“中国画是进步的”,并在《中国人物画之变迁》中分析了中国画的特点、价值等内容,认为中国画并不是“退步的”,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它。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在《中国美术史》中提出了界定文人画的标准。他认为,要确定作品是否属于文人画,要从作画者的身份是否为文人判断,文人画不是一种流派或是艺术样式的名称。笔者认为,陈师曾对于文人画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大村西崖的影响。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指出,文人画并不是考究画面表现出的艺术技法,而是要含有文人的性质,能够表达文人的志趣与思想感情,这样的画就可以定义为文人画,如此作画的人就是文人[3]。他不仅界定了文人画,而且运用文人画的概念界定文人,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够完善的,但他的艺术观念在对文人画宽泛的定义中得到了体现。陈师曾通过作品体现出的文人应具备的特质判定该作品是否属于文人画,但又反过来推演,用文人画判定作者的身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
陈师曾在面对文人画时,有着自身的独特思维和艺术观念。他重点强调文人的身份和精神特质,坚定地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立场。在传统绘画与西方先进艺术的碰撞中,陈师曾的《文人画之价值》为中国画的创新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陈师曾对文人画价值的总结和文人画的界定,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陈师曾用《文人画之价值》为文人画辩护,解释了文人画不可替代的价值。之后,陈师曾又发表了《中国画是进步的》一文,对“中国画退步论”作了强烈的回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观点是不合时宜的,正因为如此,才体现了他的脱俗之处。他在日本留学后形成的先进艺术思想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立场和艺术观念让人们钦佩。陈师曾的艺术观是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上升到理论局面的总结,这种科学总结对当时盲目反对文人画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重新确立了文人画的地位,使文人画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评估。
参考文献:
[1]吕颖梅.论留学经历对陈师曾绘画理论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0(29):186-187.
[2]康倩.笔墨当随时代——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画学思想发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69-175.
[3]陈师曾.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作者:段雨晴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上一篇:浅谈乡土艺术的自我表述
- 下一篇:少儿舞蹈创作实践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