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艺术观念研究

时间:2022-05-08 02:58:08

导语:综合材料艺术观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综合材料艺术观念研究

一、对传统艺术的质疑

没有对传统的质疑就没有思考,对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本质上是创新,最终以某种方式解构传统。这里的传统泛指传统文化,狭义的指向为传统艺术中的美术创作。杜尚的“泉”首先对西方传统艺术提出了挑战,“现成品”的概念因此确立,从此艺术家主观上的选择和意象拼贴成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追问:“现成品”也能成为艺术品吗?那艺术又是什么?艺术的价值是作品本身,还是艺术家借助作品传达的观念?这种对传统进行质问和颠覆的姿态使观念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中最富创造力与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材料观念的拓展,美术家们创作实践和探索的边界一再延伸,绘画的含义也被拓宽了,是否架上绘画也无意义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历史性的向更广和更深的维度延伸。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创作认知,历史的看待每个时代艺术家的创新成果,用动态的眼光仰望或者审视;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对美的形式法则有辩证的看法,有意味的形式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因时空的转换而转化;引导突破传统的视觉惯性,用敏锐的艺术神经感知世界,通过大胆探索,表达独立性的艺术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转换角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以沟通的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帮助启发学生,自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对当代艺术的取舍

当代艺术是艺术学习者的生发圈,也是运动着的艺术场,学生和教师就身在其中,因此,我们对近距离观看艺术发展是盲目的。当代艺术的光怪陆离会让我们觉得扑朔迷离,不管你采取何种姿态,最终要拥抱它,这就涉及到你的取舍态度了。从教学的角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鉴赏艺术作品,用宽容的心态去关注艺术家,用多元的审美眼光去接纳新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启迪学生关注自身对世界和社会的体认,不断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不要随波逐流盲从别的艺术家,从而迷失自我。在专项课题教学中,多设置学生与老师展开讨论的情境,教学一定是一种启发,而不是灌输。当代艺术瞬息万变,要引发学生的独创性和判断力就不能一味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三、对艺术创作的跨界尝试

和现当代大多数新兴事物一样,综合材料的创作具有跨界性。对学科的跨界,当代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各种装置艺术的呈现,有对物理化学媒介的创造性运用,有对新型科技的尝试,有对自然物的再开发,有对声光电磁和音乐的运用……艺术学科内部的跨界,理工科和艺术的跨界,自然界和新型科技界的跨界,艺术家们的视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各种可能都在尝试。对观念的跨界,古代造字术也好,未来科幻预言也罢,都会和艺术创作相嫁接或融合。对材料的跨界,从架上绘画这个概念提出后,非架上绘画的各种媒介都可以被艺术家或单独或混合的展示出来。源源不断的新材料被发掘并创造性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而对材料本身的发现或创新运用本身就是创作的一个突破点。在新材质的引入中,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材质的创造性运用,物质世界后面是艺术家对人类历史、社会政治、科技、哲学宗教的思考,是艺术家与世界发起的对话。对材料的探索,从根本上引发了艺术观念、创作语言、艺术观赏的创新。观察的角度不同,创作的可能性不通,特定作品的材料特性会强化特定的语义。对维度的跨界,可拼贴成二维的平面作品,可呈现浮雕或圆雕的三维形态,可以表现一个微小生命的过程或惊人动魄的历史事件的过程记忆来表达思维状态。

四、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整合

综合材料实验课程中,材料语言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创作理念的重新定义,也促动了材料表现方式的解构和重新建构。不同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跨界的融合,这对艺术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材料表现是以材料的特性、本质、内在精神及创造性的运用材料规律来处理不同材质结构与造型、色彩等各元素间的关系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材料、色彩和造型各要素间的关系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经由某个要素出发的诉求,可以生发各种组织语言的可能性。不管从材料的物性还是精神性出发,还是色彩和造型的写实或象征,具象或抽象都是出发点,这种丰富的表现视角,打破了原来表现语言的壁垒,可以整合建构无限多的新秩序。创作方式随着新材料的上台,总是有更加独特的形态呈现,也是艺术家追求创新的根本动力。火药当做礼花燃放是一种普通意义上艺术的应用,但是当艺术家蔡国强的创意介入时,火药当做礼花燃放的意义被附着了更多的艺术性和人文特质,被称为“艺术爆破”,留给观者的不仅是感官享受,还有更广泛的文化传播性和符号标志性。生了锈的建筑残骸本是废旧物,经过徐冰的艺术思考和人文关怀,围绕艺术家创意组装出来是震撼人性的艺术品凤凰,它的华丽背后隐喻着当今商业社会中农民工的悲苦处境。材料经过艺术家的手,已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它们比任何艺术家笔下的铁锹更具有当下的质感和意义,引起观者在特定语境下更具指向的联想和共鸣。为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探究学习,把握好材料语言、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之间位置的相互转换,要在尊重学生的感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协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创意而协调好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品质的审美价值在创造性运用时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提高学生对不同材料结构与画面形式结构色彩结构及物象结构关系建构过程中的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从而推进学生的创作水准达到新的高度,让作品饱含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创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加深作品的深度,对人文的关怀隐射出文化的广度,对艺术语言的探索给创作新的维度。学生要在短期内做出大量的草图,做出各种预设。养成搜集文字和图像素材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材料的能力,加工制作的动手能力、对技术环节的处理能力、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把握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传统美术教学所不能涉及的,也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有力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才有可能实现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有效提升,达到创意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J].中国美术教育,2003,(05).

[2]王娟.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全球化语境下徐冰、谷文达文字艺术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作者:张诗悦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