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窗棂艺术风格研究

时间:2022-08-18 10:18:45

导语:徽派建筑窗棂艺术风格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徽派建筑窗棂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徽派建筑中的窗棂艺术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顶峰。作为一项非常成熟的艺术,徽派建筑窗棂艺术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例如古代徽州地区的文化环境、徽州地区繁荣的经济水平、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等等。它表达了徽州地区人民对于美丽事物的渴望,也是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依靠丰富想象力开展艺术创作的载体。各种形态的窗与精美的雕刻纹样在艺术海洋中熠熠生辉,并且它们在多个层面上也具有美学设计意境。因此,深入探索徽派建筑中窗棂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窗棂;徽派建筑;工艺;环境

一、窗棂的起源

徽州地区曾历经数次的家族大迁移,最早在此居住的是山越人。南宋期间,中原地区的战争频繁,一大批外来的家族举家迁移到徽州地区,并通过聚居的方式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保留了十分严密的家族形式,并代代相传。光绪所著的《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里就讲述了徽州地区的“乡落皆聚族而居,族必有谱,世系数十代”。中国建筑中的窗是随着建筑的发展逐渐演变的。三千多年前西周的铜器上便刻有十字纹或方格纹的窗棂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窗棂样式更趋于多样化。老子所著《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牖指的就是窗,可见窗的构成与建筑紧密相关,文化的积累也丰富了窗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窗通常以木头为原材料,以木棂造型和木质雕塑为表达方式。在清朝,构成窗户阵列的木条或窗户中间的雕刻图案被称为窗棂。在窗的形成时期,当窗孔打开到一定的大小后,就需要用木棍在窗孔中支撑着纱布或纸来保持窗洞的结构稳定,这就是中国古代窗棂的原型。我国传统的窗棂包括了传统建筑中的隔扇、短窗、直棂窗、景观窗、漏窗等等。

二、窗棂的发展历史

(一)宋代窗棂艺术起源时期。我国徽州的古村落自宋代起开始兴盛,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的建筑构造走向标准化程式化的时期。在宋朝之前,隋朝与唐朝的门窗设计吸收了汉朝的样式,只考虑门窗本身的功能性,因此大多使用直棂窗。随着宋朝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上层阶级开始寻求更加精美的审美装饰,于是就孕育出了正方形或菱形的格子式窗棂。北宋时期,建筑学家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里不仅详细描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材料与营造方式,还讲述了多种窗棂的结构样式。(二)明代萌芽时期。在明初,徽州地区的社会不断发展,建筑装饰营造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关于建筑装饰艺术的记载也越来越多。明末的徽派建筑在现代存留的徽派建筑中占据多数。但由于与当地人口状况与经济状况有关的限制,在窗棂上体现的装饰并没有太多,并且许多窗户都是使用曲线进行装饰。总的来说明朝的窗棂遵循使用原则,窗棂出现简单与宏伟并存的设计风格。(三)清代鼎盛时期。在清朝,无论是官宦府邸、商人私家住宅还是普通住所这些建筑存留世间的数量非常多。相较于明代,清代的窗棂雕刻技术又得到了提升,在技法上更加成熟,更加复杂,更加倾向于内容上的情节丰富,构图也更加巧妙。同时,图案更加趋于复杂,出现冰裂纹、回纹、万字纹、网纹等多种窗棂纹饰,在工匠的精湛手艺下,这些基本纹饰巧妙地与民间各种吉祥符号、人物故事、花鸟走兽等图案相结合,创造出了各种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窗棂艺术。直到清朝的末期,新安画派中的扇面与横幅的表现手法渐渐地运用到窗棂的设计当中,这时的窗棂装饰设计风格追求的是更加完整的构图、更加更富的层次以及更加精致的细节。

三、窗的功能作用

窗扇除了要满足采光、通风和观景三个基本功能需求,还要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上的审美需求,例如四君子窗棂纹样是文人雅士气节的体现。明清时期读书入仕的文化理念使得窗棂雕饰中也出现了许多劝学的典故。将具有教化作用的窗棂与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立身处世及修齐治平的为导向的人生哲学结合,通过对美的灌输,给人以微妙的影响,并起到教育人的社会功能作用。

四、徽派窗棂文化成因

(一)丰富的木材资源。徽州地区山多林也多,拥有的木材资源十分充足。用于窗棂雕刻的木材原料必须具有清晰的线条、优异的质感、较强的耐腐蚀性以及易于雕刻等特征。徽州地区以充足的原材料对窗棂艺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其他类型艺术的影响。徽州地区不仅仅有着顶尖的雕刻艺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戏曲这几方面的艺术对窗棂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是窗棂艺术的源泉。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是促成徽派窗棂艺术的重要因素。(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士农工商的概念,商人的社会地位往往很低,于是徽商们竭尽全力攀附权贵,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追求读书入仕的社会地位。这种心理追求也反映在了窗户雕刻纹饰以及粘贴的文人字画上。西递村的“桃李园”由兄弟二人共同修建而成,两兄弟一位是商人,一位是读书人,读书人所分到的三进院子,其中隔扇窗棂上的冰梅纹这一纹样便出自“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诗。冰梅图的纹样在徽派建筑中非常常见,徽商们常用此类纹样来勉励子孙后代刻苦读书以提升社会地位。

五、徽派窗棂艺术风格特征

(一)隔扇。隔扇是一种起到分隔建筑室内空间功能的窗棂的样式,有人称它为“纱隔”。隔扇是半透明的,并且是在功能上分隔建筑空间的建筑元素,老民居的中庭和房间之间就常常用隔扇来分隔空间,隔扇不仅仅有窗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门的功能,成为了古代装饰设计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其中心窗口中最常用的款式便是“灯笼框”,人们通常在中心窗口贴上能够彰显主人审美意趣的文人字画。轻巧美观是隔扇式窗棂的主要特征,其深受古代徽商的欢迎,所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二)落地明造窗。隔扇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演化为落地明造窗的形式,隔扇的中心窗口向下延伸直到窗底,因此整个窗户就变得十分通透。安徽西递村的“大夫第”建筑中,天井周围便采用了落地明造的窗棂,其中所使用的窗棂纹饰就是通常用来鼓励寒门学子们刻苦读书的冰梅纹纹饰。这样的窗棂设计风格使得整座建筑都变得独特而优雅,但是这种样式的窗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相对来说不够牢固结实,容易损坏。(三)直棂窗。直棂窗通常也叫竖框窗,它的历史最长,在宋代之前就早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它也常常应用于大型的建筑中,例如祖庙、寺院、宫殿等等。它便于施工与定位,表面图案纹样简单大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唐宋时期,最常见的窗棂为破棂子窗,它是一种断面为三角形的窗棂的类型,它的物理照明部分与太阳光的倾斜角度相一致,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将光线带进房间。在明朝与清朝,直棂窗主要包括了两种形式:直棂格心与一码三箭。直棂式格心指的是将棂条进行等距离排列;一码三箭指的是把棂条的中央部分分为三段,这三个部分分别在三个水平竖框上延伸,这种形式的窗棂比单一的竖框窗棂更加复杂与多样。

六、环境艺术特征

窗棂不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而是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的,存在于建筑装饰这个整体之中。建筑庭院的规制通常决定窗棂选择的样式,窗棂上的纹样图案也与建筑的装饰风格相匹配,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窗棂可以通过镂空将窗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只有考虑并充分结合外部庭院的环境特点,才能使窗棂的艺术特征展现到极致。

七、美学启示

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徽州的窗棂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体的角度来看都获得了建筑功能与美学效果,无论是从内部结构还是外部轮廓都达到了巅峰。到了近现代,一些徽派建筑中的窗棂设计依然难以被超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直在被反复地研究与模仿。从多种多样的窗棂装饰案例中,设计师发现了祖先独特的创意以及表达技巧。这一类的设计思想也同样被现代的设计师所采用。在现代装饰艺术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必须学习古代先民们的工匠精神,在开始设计之前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创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其艺术美学特征,在仔细地观察与理解事物后发挥创造力,对窗棂以艺术与创意的方式进行处理,使用参考、简化、重建等设计手段,以更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作,以创造出具有传统古代文化风格特征以及受先进的现代设计思维影响的艺术品。

八、在现代设计中的与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材料与工艺源源不断地出现供设计师们选择,但是现代的木质家具与建筑材料远不如古代经久耐用。这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优质木材种类的持续减少;二是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木质材料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加工时间短等因素影响了木质产品的使用寿命。当今市场上大多数木质材料产品是由木片和各类胶水制成的,这些工业产品在实际的设计中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木材成为制作窗棂的原材料,不仅是因为其寿命短,还因为其可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所以现代设计师应从古代建筑设计中汲取灵感,更好地融合现代技术与古代建筑艺术,创造出更加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长北.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徽州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潘嘉来.中国传统窗棂[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J].傅衣凌,黄焕宗,译.安徽史学通讯,1959(2).

[5]李媛莉.试论苏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的装饰艺术特点[D].苏州大学,2004.

[6]马素英,张振华,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探究[J].大舞台,2015(2).

[7]程波涛.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意象构成模式与文化解析[J].学术界,2011(5).

[8]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文化研究第二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王雅明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