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均陶作品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2-09-25 08:31:21

导语:浅谈均陶作品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均陶作品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

摘要:宜兴均陶在世界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以独一无二的堆花技艺和丰富的釉色变化而为人所喜爱,给人以极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以均陶作品“古韵牡丹梅瓶”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和人文意境。

关键词:宜兴均陶;古韵牡丹梅瓶;文化寓意

均陶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宜兴均陶美在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经过烧成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泽,有“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称,可谓美不胜收。与其他陶瓷艺术品一样,均陶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装饰技法———堆花,堆花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艺人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给人以极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宜兴均陶品种众多,以大件实用陈设为主,各式陶台、花盆、花瓶、水盆等,大之数尺,小之盈寸,历经风吹雨打后越发光亮,发展至今更是摆脱了传统实用器的范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赏用皆宜。“古韵牡丹梅瓶”(见图1)是一款花瓶,可用于插花,放置于茶室或书房中,都是很好的装饰品,锦上添花,展现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审美。此瓶在造型上采用日用陶瓷器重“罐”的造型,罐是十分常见的陶瓷日用品,从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到汉代青瓷,罐一直与其他缸、盆、钵等并存于世、流传至今。此瓶瓶身相较传统罐式更为高挺,但以罐为蓝本,肩部丰腴饱满、短颈、鼓腹下收、平底,整个瓶身高耸舒展、张弛有度,充分体现出罐式的挺拔敦厚。

短颈纤细,瓶口外延突出,中和了瓶身的敦厚,给人以优雅之感。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结构精妙、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罐形设计一直十分出彩,瓷都景德镇的青花、五彩瓷罐十分出名,在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均有收藏,在《中国古陶瓷鉴赏》一书中,也刊登了多种代表不同造型、装饰的罐类作品记录,可见罐形设计在中国陶艺中的重要地位。作品采用堆花的装饰技法在瓶身塑以梅花、牡丹花纹,使花纹浮于壶身,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立体生动。在花纹的创作上,作品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将现实中的自然之物通过艺人的观察感悟、提炼总结,化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花纹,花纹线条优美流畅、典雅高贵、纵横瓶身,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牡丹梅花图”,意境深远、清美雅致。梅花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飘落在鲜有人路过的山岭间、园林径旁,散发着幽幽暗香,美丽动人。梅花之美不仅在于外表,还在于其品格。梅花在冬天开放,不与百花争春、不与群芳斗艳,她甘于寂寞、独自盛开,体现出高洁傲岸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气质,是坚贞不屈的人格象征。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诗人梅尧臣曾以“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斗色深”,描绘了紫斑牡丹的特质和风韵。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其花开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牡丹高贵的气质以及姹紫嫣红的花色给人以富贵吉祥之感,因此牡丹也被赋予吉祥祝福的寓意。作品以抽象提炼的手法将牡丹和梅花化为曼妙生动、舒卷自如的吉祥花纹,给人以轻灵飘逸之感,仿若在风中轻舞,又不乏风骨,整体花纹分布有致、布局合理,将梅花的疏影横斜、暗香动人,牡丹的高贵艳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视觉观感上的享受。在釉色的使用上,瓶身底色选择赭色,沉穆淡雅,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牡丹和梅花花纹采用黄色,给人以清新亮丽之感,色泽搭配和谐,视觉感极佳。唐代晚期司空图在《韵味说》中强调,艺术创作应使艺术形象“近而不浮,远而不近”,才能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韵”是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但个人认为,艺术是相通的,“韵”在陶艺创作中同样适用。

均陶作品“古韵牡丹梅瓶”整体造型华贵、装饰精美,彰显出韵高清致、典雅大方的风骨和神韵,可谓美不胜收。宜兴均陶作为世界陶艺中的重要分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其造型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更深受中国美术史、文学书画史发展的熏陶,不断融合,“古韵牡丹梅瓶”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诗歌书画艺术的交融,在作品本身之外呈现出别样的韵致,融合了多种文化内涵,韵味深厚。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天然雅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宜兴均陶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日益发展,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艺术风格,浑然天成,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惠清.从“佛手梅桩壶”窥见紫砂花货的艺术特征[J].江苏陶瓷,2013(5):39,43.

作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