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艺术风格及演唱特点
时间:2022-09-10 04:41:33
导语:《我爱这土地》艺术风格及演唱特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著名诗人艾青作词、陆在易先生作曲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广泛地社会影响力。可以说《我爱这土地》是中国艺术歌曲里的灿烂瑰宝。本篇文章选择它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先分析再演唱。从分析作品的几个显著的艺术风格特征着手并展开论述;后又从吐字和节奏两个方面探究了曲子演唱特点。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演唱特点
一、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背景创作分析
艾青老师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创作于日军侵华时期,诗人正是在这无比紧要的关头,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且真挚的爱,写下了这首激昂慷慨的诗篇,也正是这种正义的大爱打动了作曲家陆在易,他也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重大的历史责任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诗人心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深沉之爱,用文字作刺枪刺向侵略者的胸膛。
二、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风格分析
(一)歌词分析。在一首歌曲中,歌词往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演唱者首先要做到较准确的理解以及较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意境。“用咏叹调-宣叙调的方式来创作艺术歌曲也是《我爱这土地》的艺术特色之一,这充分的体现了作曲家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1]。尽管曾经有过此类的手法,但是陆先生仍然有自己的独创,有着对诗歌独特的处理方式。(二)旋律分析。在这首曲子的旋律创作中,陆先生展示了他才华横溢的创作本领。他运用了多种节奏型,节拍也频繁交替还使用了同音反复进行音列的多样变化于发展。作曲家还在几句高潮的部分使用了六度大跳的方法。节奏上都用了弱起,并全是以六度大跳弱起到下一小节,这样就使得作品的基调由平缓过渡到激烈的情绪中。歌曲起伏的旋律特别能把抒情艺术歌曲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一听旋律就会记住它并且爱上这首曲子。(三)钢琴伴奏分析。“和声语言的运用,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很强艺术表现力的一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技巧。”[2]前奏:作曲家从一开始就将钢琴的织体丰富到像是管弦乐队演奏一样,用了像冲锋号角一般的丰满的和弦给人以警示。整个前奏奠定了全曲的基调—不安和忧郁。第一段:情绪较稳定,具有呈示性的特点,作曲家在这个段落以及接下来的第二段基本上使用了典型的六连音织体,这样营造出的感觉就像是奔涌不息的河流,又像是作者在宣泄一种内心如骤雨般翻腾的复杂心情。间奏:作者特别在间奏的部分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思考,将诗歌加以“生命化”,在转调的部分,织体由舒缓转向急促的三连音,像是整首曲子的高潮—暴风骤雨般的复杂感情到来了!第二段:与第一段的旋律大致上是相同的,但从这段的开头作者就将调式建立在幻想般朦胧的A大调上,与第一段相比,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别;第二个速度明显加快,是为了情绪需要而营造的。在这一段的后半句,作品又自然地回到了主调上,整个音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回归并且生化了一样,继而达到统一全曲的效果。尾声:这个段落是由一组问答构成,给人的感觉就像给了一个沉稳平静的问题,紧接着就又给了一个热情奔放的回答。作者在这里还配有柱式的强有力的伴奏,以此更烘托了情绪的最高点。尾奏:是前奏织体的再现,并加以缩减。中板的速度,在速度上也与前奏相呼应。圆满的回归,结束了整个曲子。
三、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演唱特点分析
(一)吐字。说到演唱的吐字,首先“字正腔圆”这个词会映入人的脑海里,所以精准的吐字与咬字便成为歌唱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艾青先生的诗词简练,陆老师在创作中又给予了某些音重点处理,特意地安排每个字及其上方所对应的每个音,这样使整首曲子感情丰富。文字与感情联系紧密,所要表达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懑之情以及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对祖国的满满的爱恋之意。(二)节奏。整首曲子的节拍,无固定的节拍型,比较自由一些。陆先生会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频繁地更替节拍。速度方面,谱子上标记的是每分钟70,即为放声歌唱。但在个别地方又有所标注,比如“然后我死了…”这句,注明的是“比前稍慢”,那这句唱出来的感觉就会像是作者在低声诉说着什么;紧接着下一句又标记了“紧凑而果断”,感情的变化在这两句里表现得特别明显,情感也在这个部分得到升华。(三)二度创作。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作品的情感处理与意境表现在整首曲子里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把握好用情的尺度也是尤为重要的。歌唱前要做到对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的深度理解;也可以带入角色体验,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用心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要求歌唱者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四)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即唱歌时的体态,体态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的是歌唱技巧的发挥。如果演唱者不注意歌唱时的体态,都会导致演唱者不能完美的发挥。所以,演唱者在演唱前,使自己能够在一个较轻松的状态下发挥。当然,过度的松懈也是不提倡的。此外,肢体语言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演唱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高音部分,只有当肢体动作都达标的情况下才能一下抓住那个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对许多方面有一定详细地理解与把握。艺术特点中,对歌词与旋律敏感性,和声与结构的了解性都是必须掌握好的;演唱之前也要明白:重要作用的吐字与咬字,关键的二度创作,标准的肢体语言,这些要素都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非常得注意。再者,作用是相互的,只有做到这些歌唱要素,作品才能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58.
[2]余笃刚.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30.
作者:刘静 单位: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 上一篇:农村基层医学临床诊治技术研究
- 下一篇:审稿通知结果及发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