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诗歌与书法艺术分析

时间:2022-08-29 04:33:04

导语:文徵明诗歌与书法艺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徵明诗歌与书法艺术分析

摘要:文徵明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书画诗文方面无一不精,人们都称其是“四绝”中的全才。其诗效仿白居易、苏轼二人,文章跟随吴宽学习,书法早期学师李应祯,后又广泛学习前朝的名迹,篆、隶、楷、行、草等方面都有深入,尤擅小楷。在诗文上,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诗歌书法艺术对后世来说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关键词:文徵明;家学渊源;诗歌;小楷书法

一、文徵明的家学渊源

在中国文学中,家学渊源一直都是非常重要且直接的继承关系。对于文徵明来说,他的父亲和祖父对他的人生道路,书法道路,文学道路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文徵明是在一个武官家庭中出生的,父亲文林在当时高中进士,成为家族中的首位进士,担任永嘉县县令一职。在任期间,他关心百姓劳苦,为官清正廉洁,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有“却金亭”的美名。文徵明在小的时候除了有些反应迟钝外,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实的形象。7岁时,文徵明还不能说话,但文林一直认为他是大器晚成;11岁时,文徵明开始说话,就读外塾。在文徵明小时候,父亲出外为官,他就一直跟在身旁,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方方面面都潜移默化地受到父亲的影响。同时,文林所结识的吴中友人,基本上都是文徵明后来跟随的老师,比如刘珏、沈周等,这些人都对文徵明的成长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作用。在文徵明的教育方面,他的父亲文林起到了很重要的启蒙影响。再来说文徵明的祖父文洪,在成化元年期间中了举人,后又上礼部中乙榜,授涞水县学教谕。文洪精通易学,爱好歌咏,擅长诗文,受他的影响,子辈文林二人也好文擅书,自然孙辈的文徵明亦是如此,故而奠定了深厚的家学渊源。

二、明中期文徵明诗歌研究

(一)文徵明诗歌于吴中诗坛的地位。文徵明的诗文效法宋朝及唐朝中晚期,融合了数家所长,比如陆游诗文的工整、苏轼诗文的文人意趣、白居易诗文的高雅、柳宗元诗文的幽静等。除此之外,还有文徵明个人的情趣融合于诗中,形成了“雅饬之中,时饶逸韵”的诗风,这些足够证明了明中期文徵明在吴中诗坛的地位。《行略》云:“朱公希周与公先后归,又同里闬,时吴中前辈多已凋谢,遂以二公之德望、文学并称者垂三十年”。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条信息:首先,文徵明辞掉官职后返回家乡,成为了吴中的领袖人物。当文徵明辞官之时已经五十七岁了,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不留恋官场,让大家对他尤其敬重。其强烈的归去之心,在人们看来是高义的表现,人们无不赞扬他的致仕。其次是文徵明的年高寿长,当吴门诸家相继谢世之时,他独掌吴门牛耳。在当时的吴中,文豪辈出,文徵明同辈的,或者比他长一辈的,都相继去世。如李应祯在弘治六年去世;著名的唐伯虎于嘉靖二年去世;蔡羽于嘉靖二十年去世;祝允明于嘉靖五年去世等等。这些在当时有名望的人,每一个人都才华横溢,但却英年早逝,文徴明和蔡羽相比,虽然去世的比较早,但是文徴明的威望却大于蔡羽。文徴明在1526年辞官回到吴中,当时的文士已然不多,在辈分方面文徴明算是很长寿的。然后是文徵明清廉豁达,从不与显贵之人、外夷之士结交,却愿意给“里巷小人”作诗文书画。不近女色、不苟且谄媚来保证自己官场得意,因此王世贞称他为“诚吾吴杰出者也”,因为文徵明的不谙世事,所以他可以抵住身边的各种诱惑。文徵明早前回绝了宁王的请求,后来宁王想要篡位,因此才得以避免自己的不幸,而唐寅装疯卖傻也躲过去这场杀身之祸,可以说文徵明有着卓越的远见以及可以坚守自己的本心信念。其四是文徵明的才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在文学上获得肯定,成为东南地区文学的泰斗级人物。文徵明不仅自身才华横溢,还喜欢培养学生,可以说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就这几点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文徵明的地位是“主风雅数十年”,对比同时代的朱希周,文徵明的成就远高于他。文徵明以文学交流和创造的方式,影响不断扩大,从时人对他的评价来看,当时作为“东庄十友”之一,和吴中文人结社,作诗词赠与他人,考问品德学识,参讲技艺赋词咏诗,这些都巩固了他在吴中诗坛的卓越地位。后来文徵明拥有“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称号,才学上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之后又“主风雅数十年”,在吴中诗坛中担任领导者的地位。(二)文徵明诗歌的影响。明朝中期文徵明吴中诗坛的领袖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文徵明的品行和创作的能力让众多文人前来进行诗词交流,遂形成“文门风流”。王稚登是文徵明较为骄傲的弟子,继文徵明后成为了吴中诗坛的文学领袖,明史中记载过“从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文徵明,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这样一句话。说明明朝中后期后,文徵明的雅饬诗风在当时对文学领袖的王稚登有着深远的影响,经过师徒俩的传续,使吴地风格开始转向高雅的一面,而吴地诗坛也在平稳的向前、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文徵明书法艺术研究

文徵明的书法早期学师李应祯,后又广泛学习前朝的名迹,篆、隶、楷、行、草等方面都有深入,而文徵明尤其擅长行书和小楷。小楷书法从开始产生到日渐完善,经历了几个发展高峰:一是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带到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从此小楷书法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二是由大唐一些书家和擅长抄经的高手形成的唐代比较成熟的高峰,做到了“法”的完善。三是由元代赵孟頫等一些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四是由明朝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时期。在小楷的技艺上,这几个书家相对来说都写的不错,但要论谁写的最好,就是文徵明了。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明楷以文衡山第一”,事实如此,文徵明的小楷是继承了元代赵孟頫复古书风,并能越其藩篱,与此同时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天真古朴及法度谨严。在文徵明以后的时期,他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其门生和吴中的诸子弟,直到现在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徵明的小楷书法看起来温和劲挺,字形斜奇,古拙中见稳重,法度严谨且意趣盎然。其书没有雄浑的气势,却具有晋唐书法的超脱象外的风姿,也有个人的些许风貌。文徵明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他的书法风格少有火气味儿,在其酣畅淋漓的书写中,通常会不自然地透露出温和的儒雅风味,或许是仕途上坎坷的遭遇消磨掉了他的年少意气,大器晚成致使他的书写风格日渐稳重。(一)文徵明小楷书法特征。1.早期:文徵明广泛学习诸家书风,虽然接触到的比较多样化但是却严守法度,不越雷池一步。在用笔方面,呈现较多的尖角,锋芒必露,棱角分明。刚开始他学习钟繇的《荐季直表》,对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用笔下了很深的功夫,又受到当时李应祯的影响,开始深入学习宋元的笔法。我们从文徵明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欧阳询的书法面貌展现地比较多,从这一时期的小楷书法中,可看出大量作品起笔露锋,结字呈现扁态,较为规范整齐,唯一遗憾的是整体风格不统一,所以表现的不是很灵动自然。2.中期:是文徵明的风格开始逐渐形成的时候,已有个人的艺术特点,少了些波挑,多了些温润之气。这是因为在当时其书风一面受到“台阁”体风格的渗入表现的得以整齐,而另一面又受到欧阳询楷书的影响,表现为法度谨严,不那么呆板紧密。文徵明从一开始取法宋、元到最后转为师法晋、唐中人,他学习的人中惟有智永、欧阳询等人最能见其用功至深。3.晚期:是文徵明书风日渐成熟的时候,书写风格已经稳定,回归到了晋唐时期,主要开始师法二王,在当时对尚“法”的实践认识中得到提高。在用笔方面从开始的板滞工整变得灵动洒脱,在章法布局上由峻峭紧密变得柔和舒展,求在平稳方正中能够多一些体势上的变化,以至于柔润精妙的文氏书风由此展现地更为成熟与独特。(二)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文徵明的小楷书法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前面我们也说过,他的书法从学之路远追晋唐,近学宋元。小楷风格早期比较多样化,且重视法度、较为劲挺。中期时开始变得柔美、严密精巧。尤其到晚期时,更趋向成熟稳重、钟灵明秀、柔和舒展。文徵明品德高尚,后世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而他的书法主要体现为其严守法度的价值,坚持书品与人品的和谐统一,正所谓“书如其人”。江南一带遍布其书风,这对后世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向彬.文徵明与吴门书派[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黄晓琳.文徵明书法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王丽.简淡为美,萧散虚和[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作者:韩华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