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唱腔艺术风格研究

时间:2022-06-19 03:56:38

导语:琼剧唱腔艺术风格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琼剧唱腔艺术风格研究

一、琼剧唱腔的旋律特色

掌握双音腔、三音腔、多音腔、装饰音、倚音以及虚字衬韵等是美化唱腔旋律的手段。这个要素的掌握和使用,有些是有章可循的(唱腔曲谱上标明的),有些则是灵活掌握和个性突显的。如曲谱上标明的,就要按其音程和旋律的路线图完整地沿线行腔。而对唱腔曲谱上没有标明的,则要根据字词声调的调值和尾韵音予以贴切的顺延,或根据自己声音的特点和特色予以“装饰”和“垫韵”。如:︱753︱24—︱,大人喂如纯粹按照曲谱上的音高去演唱,听起来就成了“懒人喂”,这就错表了唱词的原意。故演唱者应该根据“大”字的声调调值,分别在“7”音前加上装饰音“6”,在高音“2”音前加装饰音“7”,这样唱起来不但给人听清楚和明白了唱词的准确意思,也美化了唱腔的旋律。再如:︱5753︱243244︱1244767︱5—︱,原是小姐到啰吓书房如完全按照曲谱上演唱就显得单调古板,且有些字词还容易被人误解或听不清楚。这样的情况就要依靠演唱者根据字词的调值对其进行或上或下的倚音衬垫,并运用双音腔、三音腔、多音腔的美化。故上述谱例在实际演唱中应作如下完善:将单音腔变成多音腔,再将“到”字音符的上加倚音以垫饰,并在其后面的多音腔用上虚字“啰”音,接在用上虚字“吓”音行腔,这样演唱出来不仅让人完全听明白唱词的意思,而且旋律更有色彩、美好动听了。在一般的情况下,其拉腔大多使用字词的韵音过渡和衔接。

二、琼剧唱腔的伴奏特色

戏曲的形式是“以歌舞演故事”,这早有定论。这也说明了戏曲表演中“歌”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而“歌”者,在于“唱”。从戏曲音乐上来讲,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剧情高潮的推进,都是通过优美的唱腔去体现、去展示的。所以说,地方戏曲音乐的伴奏主要在于唱腔伴奏。唱腔伴奏也即伴腔,其手法也比较多,如包腔、跟腔、托腔、垫腔、衬腔、带腔、简腔、保腔、色腔、追腔、重腔,以及包中有带,带中有跟,跟中有托,追上又衬,先弃后重,重后再包等。托腔。一般地说,演员的唱腔与伴奏的音乐线条是不同的,但每句最终的落音却必定要相同。处理好托腔的要求,是伴奏时要紧跟着演员的唱,奏出抑、扬、顿、挫的准确节奏,营造强、弱、缓、急的情绪氛围。保腔。戏曲界有句行话:“台上失误台下帮,演员有错乐队保。”由此可见,这个“保”字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出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殊情况,如演员忘腔脱板、忘记台词等。这就要求在演出中每个乐手都要全神贯注,在伴奏中注意配合好演员演唱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此类情况,乐队的每位乐手都必须能够随机应变,如在伴奏中根据不同的情形,或用跟腔连带,或用过门音乐弥补,或重复某个上句或下句的旋律挽救,或用鼓介提醒,使演员不至于因偶然的一点失误而影响情绪,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迅速地把已出错的局面挽回来。衬腔。从传统的伴奏来说,因琼剧艺术是一个以唱为主的剧种,因此每当演员行腔较为简炼之时,乐手伴奏旋律时往往会增加一些华彩的装饰音符,以达到唱简伴繁的效果。垫腔。垫腔的目的,一是在于使乐句更为流畅,二是填补演员在演唱中呼吸处和句末处的空档。因此,于唱腔的短暂间歇时,在上下句之间及句末处,伴奏应就势介入简单的小插句作辅垫,既起到将相间的词、情绪的连续性和情感的交流融合连缀起来,使得乐句更为流畅,又达到装饰性的效果。简腔。对于速度较快、情绪激越、一字一腔的唱段,乐队伴奏只按唱腔的骨架音,用分解和弦式样的音型来加以表现即可。这种伴奏,旨在讲求音乐旋律上色彩性的效果,以达到唱腔上的丰富性。带腔。一出剧目中,不仅会有重场戏、高潮戏的出现,通常还会有几个小高潮。一场戏中,也大多会有几个小层次的处理。每到这个时侯,演员的情绪也会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酝酿得比较饱满。也就在演员开唱前,乐队以简洁有力的形式一下子带出唱腔,或者是在锣鼓过门之后,紧接着用几个音符推出随后的唱腔。带腔所占的时值不长,大都在一两拍之间,但要求精、准。包腔。这种手法主要用在乐句的顿逗之处,以及乐句的句结之处,使唱腔的起伏层次更加分明。一般地说,包腔所占的时值都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两拍,而且包腔的结束音与它所包承的唱腔落音必须相同,以示句段清楚。跟腔。领奏乐器紧贴唱腔,要求平正严谨,不带华彩,轻重徐疾相一致,与人声交融在一起,着意于用乐器的音色润泽唱腔。其余的乐器,即按各自的性能稍作发挥,但绝不能有喧宾夺主之处。这种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让观众充分地领略到演员的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弃腔。演员先行用清音开唱行腔(即干起),乐队随后才在适当地方插入伴腔或奏过门。追腔。多数是后于唱腔一拍,用追循的手法跟上唱腔以增加情趣。重腔。在演员行腔之后,乐队紧接着重复唱腔一次,可以依样重复,也可以变化重复,如压缩、延伸或加华彩等。在伴奏中,重腔手法应用较广,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要唱好琼剧板腔,就必须掌握海南话的语音,熟悉双音腔、三音腔和多音腔的运用,并且要把握好音准、节奏、强弱、情感的处理以及乐队伴奏的基本手法和规律。只有这样,演唱“琼剧板腔”才会出口成曲、字正腔圆、优美感人。“唱戏不贴调,害人难吹箫,琴弦断完了,鼓槌打翘翘。”这是流传在海南民间的海南话谚语,意为唱戏音调如不准确,就会给人以很难配合与协助的尴尬。又有道“不知长短轻重,胡搅蛮缠乱碰”,说的是唱戏如踩不准节奏和不分强弱,就像人走路或跳舞一样缺乏规则,就会给人产生胡蹦乱跳的“逆反碰撞”感觉而难以接受。唱戏如不理解和领会唱词意思、人物性格及腔调的风格与特点,就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琼剧演员要重视和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多听音乐并带乐伴唱,依托节拍器或多走正步训练节奏感,并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唱词的意思和情感。

参考文献:

[1]梁明江.海南方言说要[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作者:邓群坚 单位: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