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语言艺术分析

时间:2022-09-27 03:09:58

导语:初中体育语言艺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体育语言艺术分析

教师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

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师只要身体素质好,能带着学生锻炼就合格了,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说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条件不止这两点,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则有更多的要求。首先,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也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清晰地讲解给学生,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且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教好体育课。体育课不像文化课那么严谨,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公式,但是体育课也有专属的术语,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术语表达清楚。体育课是一个活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讲到很多关于动作的词,而一旦教师在表达这些动作时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就会对学生的训练造成阻碍。当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讲解不一致时,教师的讲解不仅不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处于两难的境地,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从而造成困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法,要保证用最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进行“三分钟集体定点投篮”的比赛时,教师要讲解清楚比赛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根据班内的人数,5个人为一队,分成若干组。每队排成一纵队站在罚球线后,第一位学生先进行投篮,投一次,并且返回队尾。以此反复投球,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看哪一组投进的球数最多,即为胜利。在第一组学生进行投篮的时候,第一名学生投掷完毕以后,并没有去捡球,第二名学生就停在了原地。这时教师说道:“应该把球捡回来,马上交给你后边那个人,才能进行接力。”学生回答说:“刚才您并没有告诉我们要自己去捡球。”教师马上意识到是自己的失误,说道:“不好意思,同学们,是老师的失误,规则没有讲解清楚。你投完球以后要把球捡回来,交给你身后的同学。这次不算,是我的错,重新计时。”教师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教学理念,就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失误,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适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都很强烈,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关注,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适当运用激励性语言来辅助教学。学生现在还处于易于满足、易于膨胀的年龄,教师表扬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要让学生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比赛,有比赛就会有输赢,教师不仅要表扬成绩好的学生,也要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有很多原因让学生出现状态不佳的情况,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适当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语言,以此鼓励学生突破自己,帮助学生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在进行四百米的测试时,第一名学生突破了自己平时的记录,教师对他说:“你这次表现很好啊,平时要增强锻炼,期待你下一次的好成绩。”学生受到了表扬,感受到了重视,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教师安慰他说:“这只是一次的成绩,没什么的,你尽力了就好了。平时没事的时候多跑跑步,多锻炼锻炼,慢慢你的成绩就会提高了,你已经很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学生听到教师的话后说道:“谢谢您,我平时的锻炼都比较懒散,是我自己的不对,我一定会好好锻炼的。”教师采用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仅能激励成绩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也能给较差的学生带去信心,才能提高整个班级的体育水平。

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

初中生的是非观还不太健全,总是会有一些学生犯错,教师在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要耐心对学生进行疏导,才能起到作用。学生生性好动,很多时候都是无心之失,教师要根据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分析对错,才能从根本上改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要让学生明白他的所作所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学生把篮球扔向另外一个学生,突然就砸中了他的身体。我赶紧把他们两个人叫过来,问这件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就把球扔向同学了呢?”这名学生说道:“我只是在和他开玩笑,没想到真的砸到他了。”被砸的那位学生说道:“老师,我没事,只是砸到了手臂,我们经常会这样开玩笑的。”教师继续说道:“你们这样开玩笑,说明你们关系好,你没有受伤,我也感到很庆幸。但是,万一篮球砸到你的头怎么办,或者他出手太重怎么办?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你们可以打闹,但是要注意分寸,不能有危险的举动。”学生听完教师的话以后,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表示自己知错了,以后会注意分寸的。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教师要选取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激发学生进行锻炼的积极性,也要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作者:梁天舒 单位:江苏盐城市滨海县通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