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艺术风格及成因

时间:2022-10-28 04:06:50

导语:田园诗艺术风格及成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田园诗艺术风格及成因

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成因

田园诗以书写田园景物与农民、渔人等于其中的活动为主,要歌咏的便是人在田园中的劳动与生活。作为唐代诸多诗歌流派之一,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虽写下大量田园诗,但是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是在他去世很久之后才逐渐为人重视。也是从那时开始,陶渊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袁行霈曾经说过“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1]。陶渊明一生写下许多诗,尤为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田园诗,风格自然平淡,景色自然寻常,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淡然优美,最为后人尊崇。陶渊明把归隐生活中接触的美丽的田园风光作为描绘对象,做诗歌颂着自己与农民朋友一起躬耕饮酒、欣赏大自然美景的生活,这些愉悦的情绪在陶渊明的诗中比比皆是,与当时的玄言诗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像是一股清流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此田园诗成为诗歌的一个派别,与此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2]。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一)景色自然寻常

众所周知,陶渊明的田园诗给人的感受是很平淡和亲切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陶渊明在写诗的时候,所选的题材都是非常平常的景物以及很寻常的人和事。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与社会的黑暗,无比向往隐居田园的躬耕生活,只有在田园生活的淳朴之中,他才能忘记尘世间的种种烦恼,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欣赏着田园优美的景色,享受惬意的风光,陶渊明内心感到非常满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月风霜、桃李杂草、鸡犬飞鸟等非常平常的景物,陶渊明将这些自然寻常的景物写入诗中,让人感觉到妙趣横生[3]。比如在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诗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中既有像“丘山”、“榆柳”、“桃李”等自然景观,又有如“池鱼”、“草屋”、“户庭”等平常之物,其中描写到的“鸡鸣”与“狗吠”更是田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些田园生活的自然之景作为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在陶渊明的笔下显得如此动人,不禁让人感觉到诗意盎然。陶渊明在田园诗中描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反映的亦全是农忙、闲居以及饮酒作乐这些极为平常之事,如在《归园田居》其三中,陶渊明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又如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景物与劳动生活虽然平常,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此丰富愉悦的生活给陶渊明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心情,反映出的也是不同当时人的惬意。

(二)语言朴实无华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对田园风光还是劳动等俗事,陶渊明都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比如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这句诗中,陶渊明用一个“见”字便简单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在采菊之时不经意间猛然发现南山时的喜悦之情,可以说这个“见”字让诗中的意境有了飞动之趣。又如在《归园田居》其三中,陶渊明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之所以选择用“带月”而不是选择运用描写客观景象的“披星戴月”中的“戴月”,则是因为陶渊明希望表现的是人与月亮紧密相连相融在一起,用“带”字描绘人带着月亮一起前行。在创作手法上,陶渊明极少使用夸张的手法与华丽的辞藻,陶渊明更倾向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如实描述写的对象,那些诗中常见的如鸡犬、桑麻等事物被陶渊明平淡地描述出来,虽然没有夸张的手法以及华丽的辞藻,但是在平淡中,我们也可以咀嚼出赏心悦目的韵味。不可否认,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语言虽然平淡质朴,但是都含有丰富的情感,描绘的景象与事件也让人为之所动,比如在《移居二首》中,陶渊明写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几句诗看起来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展现出的,是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在美丽的景色中饮酒作乐,处处体现着快乐的声音与和谐的气氛。又如在《和郭主簿二首》中,陶渊明写道:“蔼蔼堂前林,中夏贮青荫。”这样一个传神的“贮”字让陶渊明描绘的景色瞬间形象生动起来,仿佛夏日里的清凉是可以贮藏起来的,给人一种惬意之感。

(三)意境淡远优美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每日过着躬耕的生活,闲暇时间便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景色与邻里亲朋饮酒作乐,可以说他沐浴的是淳朴的民风,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以平常的景色及人物生活为主题,并通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营造出很多闲适淡薄明净的意境,让读者在无穷的想象中感受田园生活之美。以《饮酒》其五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虽然生活在尘世之中,但是身边并无车马喧嚣,这是陶渊明喜爱的生活,他不想和庸俗之人为伍,所以一心想要过清心寡欲的生活。“心远地自偏”便道出了陶渊明的心声,只要心中不去挂念世俗,哪怕身处喧嚣的环境之中,也像是居住在很遥远的地方一样。而在采菊之时不经意间见到了南山时,一个“见”字全然烘托出当时的意境,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恬淡之境,也可以称之为犹如“无我之境”。纵观诗歌全篇,陶渊明所选的景物极为平常,语言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夸张的手法,却给人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着田园生活的美好,在夕阳西下间,看到飞鸟在天上盘旋,一位采菊之人悠然自得的观景,这样的意境不仅淡然,也美丽动人。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经常用秋菊、青松、飞鸟等意象比喻自身高洁的品质,如在《饮酒》其八中,陶渊明写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这里的“青松”,便是陶渊明人格的写照。陶渊明将自己的人格与情绪赋予这些意象,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独特的意境,强调自己高洁的品格,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

(一)独特的个性与心境对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与陶渊明独特的个性与心境是息息相关的,陶渊明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的个性与心境,可以说,是田园生活的平淡,以及日常生活的平凡和个人心境的自由平静使陶渊明即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做到“心远地自偏”。陶渊明从小便生活在景色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的喜爱胜过他人,于是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进入官场之后,陶渊明心怀伟大抱负,想要报效国家,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而朝廷的腐朽和官场的尔虞我诈让陶渊明的抱负始终得不到施展,于是在极度的失望之后,陶渊明毅然决然退出了官场,从此归隐田园。在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变得更加浓郁起来,他追求的“质性自然”的心境让他写下了多首纯朴自然的田园诗,其中的意境感人至深。田园生活的经历让陶渊明的情趣与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喜欢读书,在读书之时能够“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他还喜欢饮酒,在饮酒之时能够“试酌百情远,重觞勿忘天”。在读书与饮酒作乐之时,陶渊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情愉悦,他可以在千古神游,也可以在酒醉之时怡然自得,足以看出陶渊明个性的纯真。不可否认,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与其个性的纯真与心境的平淡自然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陶渊明田园诗才可以拥有纯真以及质朴的优美意境。

(二)儒道两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除了现实生活以及个性与心境的影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儒、道两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陶渊明以老庄哲学作为核心,将儒、道两家的思想进行了取舍,进而调和成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于是在陶渊明的心中,他期望的理想社会便是这种“自然”的社会。在出仕的时候,陶渊明是有着伟大的政治抱负的,他崇尚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想要有一番作为,然而始终不得志。在归隐田园之后,只得实行“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老庄思想对陶渊明田园诗影响最大之处,便是促成了其自然冲淡的艺术风格。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是“自然”的,所以推崇“原天地之美”,受到了道家“自然无为”观念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极度追求自然以及自由,排斥外力役使与物欲异化,并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写入田园诗;庄子崇尚自然之美,他认为自然是有着伟大而崇高的美的,而人与外物一样,都是自然的,所以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观赏自身和外物的变化[4]。陶渊明把庄子的思想作为自己的写作原则,从而写出了质朴自然的田园诗。也正是因为此,陶渊明热衷于田园诗的创作,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高婧雯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军.形似而神异———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不同艺术风格之比较[J].文教资料,2009(06).

[3]彭洁莹.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和艺术风格[J].青年文学家,2013(12).

[4]曹永清.浅议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