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风格论文

时间:2022-05-12 03:46:38

导语: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风格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风格论文

一、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概述

一方面,是创作题材的多元化。奏鸣曲是该时期小提琴作品最主要的形式,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等人,都曾经创作过小提琴奏鸣曲。而变奏曲也是创作者和演奏者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如帕格尼尼创作的《威尼斯狂欢节》《摩西主题幻想曲》等,都是变奏曲的佳作。此外,还有协奏曲、幻想曲、浪漫曲、夜曲等多种题材。另一方面,则是音乐表现手段的丰富。该时期的创作者在旋律、节奏、和声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使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全新的丰富。比如在旋律方面,很多创作者对歌唱性旋律情有独钟,追求器乐旋律的人声化,从而使作品的情感表现更为真挚。又比如在节奏方面,有很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被运用到小提琴作品中,这就使作品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同时还使民族民间音乐得到了传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在形制、创作、演奏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的艺术风格

协奏曲是小提琴作品中的代表,集中代表了该时期小提琴在创作和演奏上的水平,而该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种风格。

(一)情感性

情感性是浪漫主义艺术创作的核心特征。相对于古典主义在形式上的诸多要求,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情调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点在一些名家、名作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个性十分鲜明的音乐家,因为出生于一个银行家的家庭,所以他的生活十分富足,有着单纯、开朗和温存的性格,这也使他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了轻快、华丽和细腻的风格。《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38年,正值门德尔松创作的成熟时期,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始终洋溢着一种欢快和乐观的情绪。第一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式,快板,二二拍,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开始就出现的主题。该主题取材于一首民谣,富有歌唱性,由独奏小提琴在弦乐的衬托下轻轻奏出,给人以温暖、舒畅和活力之感,并将整个乐曲引入到了呈示部。在呈示部中,门德尔松继续对该主题进行装饰性的发展,并不断将其推向至高音区,最后以八度演奏的分解和弦结束于调式的属音上。第二乐章是C大调,慢板,八六拍,三部曲式。该乐章也是小提琴作品中的著名乐章之一,充分体现出门德尔松对于歌唱性的追求。整个旋律线条十分宽广,起伏有致,且十分动听,每听到这段美妙的旋律,都会让人禁不住跟着哼唱,营造出了一个柔美、细腻的境界。第三乐章是E大调,快板,四四拍,回旋奏鸣曲式。如果说前两个乐章是温柔、抒情的,那么该乐章则是一种激情的宣泄。为了表现出这种效果,门德尔松先后运用了多种演奏技巧,特别是连弓和顿弓的运用,将这种情绪表现推向了极致。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作品不但情感浓郁,且情感的类型也十分多样化,正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典型。

(二)炫技性

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个性的音乐风格,抒发出个人的主观情感,正是该时期音乐创作的首要目的。具体到小提琴艺术来说,当时各种音乐会活动繁多,演奏者经常登台演奏,他们演奏的姿态、动作、表情等都会全面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该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对于炫技也十分重视。一方面,是通过各种高超的技巧,让个人情感得到更好的抒发。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炫技,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帕格尼尼和他创作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是小提琴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使他赢得了“小提琴之王”“魔术师”的美誉。《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D大调,四四拍,快板,奏鸣曲式。先是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奏出一个轻快的动机,在力度上达到顶点之后,主奏小提琴被自然的引入,并连续奏出了三个并列乐段。经过发展后进入展开部,两个主题高贵而华丽,给人以温暖之感。第二乐章是慢板。先是由乐队演奏出强有力的持续和弦,然后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抒情唯美的旋律。第三乐章则又回到了快板,也是整个作品的炫技乐章。先后出现了由帕格尼尼独创的飞跃跳弓法、波浪形弓法以及跳弓和抛弓等,在这些高超技法的运用下,乐曲表现出了一种华丽、轻快而热情的风格,最后与乐队一起在欢快热情的氛围中结束全曲。帕格尼尼既是创作者,也是演奏者,所以能够将作品和演奏技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并获得了令人震撼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对后世的小提琴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族性

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运动蓬勃发展,很多创作者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萌发,纷纷认识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音乐创作中,就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技法等方面的借鉴和运用,如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很多音乐家尤其注重作品中民族性风格的表达。全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D大调,快板,奏鸣曲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就歌唱性。一方面,俄罗斯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以歌唱就成为了最普遍的音乐活动,各种民歌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俄罗斯民族普遍信仰东正教,在宗教活动中也经常歌唱,所以歌唱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传统。在该乐章中,采用了民歌的素材,旋律宽广而悠长,仿佛是在歌唱大自然和生命,表现出了一种深沉而浓郁的情感。第二乐章是行板,四三拍,三部曲式,主要是对俄罗斯大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不对称的乐句,表现出了一种热情和活泼的氛围。第三乐章是快板,四二拍,奏鸣曲式,是对俄罗斯节日歌舞的描绘,柴可夫斯基巧用独奏小提琴和管乐队之间的对比,使作品表现出了一种舞曲风格,小提琴以华彩般的乐句与之交相辉映,使全曲在辉煌灿烂的音乐声中结束,把我们带进了俄罗斯人民欢歌狂舞的热烈场面。

综上所述,作为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段,在浪漫主义时期,多种音乐形式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小提琴协奏曲的繁荣,也正是这种发展的表现之一。其不但在数量上获得了突破,而且质量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拉近了小提琴艺术和民众之间的距离,也对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今天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中,理应对该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有充分的重视,以全面的作品体验为基础,以扎实的演奏技术为保障,充分表现出该时期作品所特有的风格,相信每一个演奏者,都会在这一演奏过程中获得新的启示、感悟和思考。

作者:王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