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2-06-05 03:06:30

导语: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斯塔克维奇的音乐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多彩多姿,既有纯管乐的,也有标题音乐的,还有声乐器乐的。在二十世纪,交响人才辈出,各自峥嵘成势,而肖斯塔克维奇则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一起,代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巅峰,并且是以全部作品表现当时苏联美学风格的唯一的集大成者。确实,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西方交响乐历史上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长期受到艺术家和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为历代音乐艺术研究者所青睐。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钢琴作品,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仅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就各有诗五部,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三十多部作品获奖。肖氏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的大胆。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淳朴、明朗、清澈。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和收获,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如果说,钢琴艺术表现了人类艺术的深邃,那么,肖斯塔克维奇的音乐作品则集萃了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精华,成为一座艺术美的丰碑。那么,肖斯塔克维奇作品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风格

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主要有:钢琴奏鸣曲2首:(1)C大调(OP.12),(2)b小调((OP.61);前奏曲24首(OP.34);前奏曲和赋格曲24首(OP.87);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幻想舞曲、圆舞曲等等。从艺术审美的视阈观赏,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表现出虚实相生的空灵意境之美、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之美、民族精神的个性风格之美、蕴藏深邃艺术张力的悲剧之美和深刻内涵的戏剧之美。

1.虚实相生的空灵意境之美

所谓虚实相生,是对我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概括,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尺寸所及似乎很远,远远超过画幅的有限尺寸。其实,有限画幅是实,所涵盖的意远,是虚,欣赏山水画似乎的远近都在虚实变幻之中。这就是一种空灵的意境。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艺术也具有类似的虚实相生的空灵之美感。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时而由近及远,逐渐离去的意象,时而又远而靠近,近在咫尺,给人以不断变化的空灵之感。[1]这可能是因为肖斯塔克维奇借助音的停顿造成了延宕,给一些单音或和弦由一些较长的时值,这就由听觉转换出视觉感受,让听众产生了时空无限旷远的感觉。此外,他通过停留,让丰富的和声停留在音符的停顿中,这样就会造成意象上的动态的虚实感。比如他的作品《#F大调前奏曲》(OP.13),中等速度,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中间穿插了跨越3个小节的同音连线,产生出动态感,产生空寂、深邃的意境。这首曲的音乐,变化强烈,让人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变化又无法预测,让人只能产生幻想和虚构。这都是他依托乐曲的突然变化、停顿和和声组合等,来表现他的真情实感,化为音乐形象中的虚实互相变幻的意境。是的,空灵虚幻也是一种意境,造成这样的意境之美并不容易,需要作者有深厚的艺术感触和娴熟的空白表现,让现实感时而靠近,时而远离,留下空白给听众揣摩,这就形成了一种空白、空灵。这种空灵美的产生,有源于他内心独白的巧妙寄托。肖斯塔克维奇所处的时代,是苏联的恐怖时代,他时常受到官方的批判和压抑,因而产生委屈和不满,而这些又都无法直接表述,因而只能借助艺术,来表白自己。这就容易留下一串串的空白画面,让听众自己去再创造,形成了空灵之感。他的许多日记式的弦乐四重奏中,就让人处处可以听到使人难以理解的独白式的、扑朔迷离的喃喃自语。在他的钢琴《圆舞曲》(OP.2)中,更是把这种空灵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头的整整27小节都是以左手的空八度和单音来演绎,力度很弱,速度是中等的快板。以完全独白的形式,尽情倾诉,使得意境显得逐渐悠远。实际上,这种虚实相生的空灵意境,正是与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相关。许多不可实状的内容,可由空白代替,在独白中给听众留下一连串的自由发挥,与东方美学相似的空灵的意境由此而生了。

2.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之美

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曲中,有大量的作品展现出情景交融的诗意美。意境的产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和寄托。对祖国的厚爱,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得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深沉的爱意,因而作品就有了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音乐,大多具有民族风情画的意味,他用丰富而勃发的情感,发现和表现自然的美,借助钢琴的声音,抒发对祖国山水的厚爱。祖国山水的美质与作者深厚感情的交融,就形成了艺术形象的诗情画意,让人获得典型的审美化的意境感受。这种民族情感、祖国情感的强烈抒发,驱离了各种阴霾,代之以鲜活的意象,让人感到生活富有诗情画意,在困难中获得安慰、辛酸中得到休憩,巨大的爱的情感,加上对生活美景的憧憬,就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之美。事实上,肖斯塔克维奇蒙受了许多的困窘和压力,人生的许多阶段并不畅快,但他从不遗弃祖国,从不移居国外,而是选择了对祖国的真情实感的寄托,他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他的《c小调第二圆舞曲》(选自《爵士组曲》)中,左手以二声部的方式表现出轻快地圆舞曲节奏,右手的旋律流畅柔美,气息悠长,有着俄罗斯典型的音乐元素之美。他的《西班牙舞曲》更是轻快优美。旋律在右手以连续十六分音符在高音区倾泻而下,左手以八度的分解和弦伴奏,演绎了西班牙舞的热情奔放的特质。正是作者内心的坦荡与情感的交融,才组合成了阴霾洗去的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美质。

3.民族精神的个性风格之美

爱国和卫国奋斗,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肖斯塔克维奇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而通过自己的钢琴音乐作品,这种民族精神就获得了更为热烈的展现。更为可贵的是,他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又使得这种民族精神获得了不同于其他的个性化展现,于是,肖氏的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又具有一种展现民族精神的个性风格之美。肖氏的这种民族精神的展现,是强烈的。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从第一乐章开始,便突破了协奏曲由乐队开始的常规形式,而改成由钢琴单独奏出既安静又冲动的段落,把哲理性蕴藏在意境之中。在艺术创造上,当作曲家倾注全身心的力量去创造音乐意境的时候,意境也必然表现出作曲家自己的特质,包括他的精神个性、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追求、艺术才能和综合修养等,这一切组合起来,一起升华为博大的人格力量,体现在作品意境中。可以说,肖氏的作品,尽管有着浓厚的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但又不是简单的情景叠加,而是把人格和理想融汇在意境中的,这样的艺术作品,就升华了人生诗意化的境界,即有着彰显着民族精神的个性风格之美。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的个性化的展现,是淋漓尽致的。在《第七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肖斯塔科维奇从总谱29号的第四变奏开始,在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拨弦演奏的基础上,增添了钢琴声部,如同烈火一般熊熊燃烧,高超的技法支撑起强烈的个性,风格猛烈。在60号之后的副部主题的再现部分,旋律中出现了很多的临时升降号,在钢琴和弦乐的衬托下,音乐宽厚凝重,展现了肖斯塔克维奇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在灾难下的不屈精神:就是哀悼,也是紧握拳头的。他借助创造性的发挥,构建起深广的乐曲意涵,配之以巧妙的乐器,这样多元组合,就把自己的个性化风格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出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4.深邃艺术张力的悲剧之美

悲剧艺术的表现是多元的,至少有几种:形式本身是悲剧;表现的故事具有悲剧性;精神境界所体现的悲剧。悲剧表现的过程和结局也各有不同。如果说,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中所表现的悲剧形式,是对命运的反抗,而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旋律特征是对悲剧命运的忍受。另外,肖氏通过节奏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特点,让乐曲短促停顿下来,使得音与音之间的时间和流程受到限制,这种限制是一种压抑,承受着压抑,并以意境展现这些压抑,就使得作品具有悲剧性的意味。在一个高音介入后,新的令人激动的节奏出现,使旋律音型获得了节奏生命,旋律与节奏的组合,构成了音乐形象的悲剧性典型。

肖斯塔克维奇作品的悲剧之美,是他作品中所蕴藏的深邃的艺术张力,并通过对不公现实和命运的悲剧性忍受,把悲剧意识潜藏起来,因而酝酿了深厚的悲剧张力。这种悲剧之美的形成,是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的。据说,肖氏一生中,多次受到不公正的谴责。1936年1月,斯大林观看了肖斯塔克维奇的歌剧作品《麦克白夫人》,大发雷霆,抨击歌剧的内容意识极度不良,完全不符合“苏维埃音乐”的标准。于是,《真理报》受斯大林指示,组织攻击这部歌剧和肖斯塔克维奇,当时的作曲家们纷纷附和而放弃现代主义,这个时期的苏联音乐的主流追求是必须直接而易懂,并且表达对政权的无限忠诚,而肖氏没有随意附和,被批判是必然的。在第五交响乐完成后,肖斯塔克维奇觉察到他的音乐地位已渐入险境,果然,1948年肖斯塔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再度被批评为形式主义和现代主义,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才解除了政治和文化上的紧张。这些人生中的遭遇,无一不是悲剧性的桎梏。尽管作者以极大的忍耐度过了这些险恶的滩涂,但心灵上当然是感到失落的,通过艺术形式回答各种责难,借助艺术张力来抵抗这些否定,是生活的悲剧性经历,于是才有可能使肖氏作品展现出深邃的悲剧之美。[3]如《第五交响曲》,它以“一个苏联作曲家对外界公正的批评的回答”面世,一般都认为这部交响曲与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都是属于人与命运较量的同类作品。实际上,作品内容深藏玄机,细听之后感到它是一部悲剧性的交响曲。第一乐章上下跳跃的主题新鲜特别,宣泄作曲家的悲愤痛苦,与严酷现实的冲突,几番挣扎最终只能诉诸无奈的期待。在第三乐章里,以三个互补的主题深切地倾诉对受苦受难者的同情,也表达了作曲家本身的沉痛,结尾时竖琴和钢片琴组合的主题,似泪珠滴落,感人至深。第四乐章是明朗的快板,两个主题相互递增至一个又一个的高台,可见挣脱苦难之艰辛,在强有力的鼓号声中痛快淋漓地宣泄出来。这是官方所希望的结果,也是他对今后创作充满信心的宣告。

此外,在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中,还体现了珍贵的大众化和平民性特征,和强烈的戏剧美色彩,因而为俄罗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加上肖斯塔科维奇作品所具有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美特征:咄咄逼人的冲击音型;极富张力的悲剧氛围,怪诞机智的幽默反讽;忧郁感伤的哀歌慢板等等,这些珍贵的价值和艺术魅力,组合成富于个性化的独特风格。肖斯塔克维奇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而惟有独特的风格才能使作品不朽。

作者:廖西琳单位:江汉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