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比唱经在舞台艺术创作的呈现

时间:2022-10-23 09:42:18

导语:释比唱经在舞台艺术创作的呈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释比唱经在舞台艺术创作的呈现

摘要: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神秘感的民族,其“释比唱经”又是羌族口传文学中更为神秘的艺术形式,但这样具有双重神秘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文化冲击、遗漏传承等现实困境;释比,作为这项艺术的核心人才,也面临高龄传承、无人为继的局面面对古老艺术形式的凋零,将其搬上现代舞台,通过新艺术形式对古老文化进行重新演绎,在保留其文化特征和精髓的前提下,发挥现代舞台艺术的传播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羌族;口传文学:释比唱经;舞台艺术

“释比唱经”是羌族口传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在四川省阿坝等地区流行,入选了2006年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但由于“释比唱经”作为羌族口传文学之一,受语言局限、无本传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传承人较少,且传播度也较低窄运用现代艺术平台将其传播出去,可以让人深入了解“释比唱经”这一原生态艺术

一、“释比唱经”的传承困境

“羌人顶天顶,羌人多来顶顶又顶”这是“释比唱经”中较为常用的唱词,到访过阿坝地区的很多人都曾听过这种原生态文化传承形式,是西羌地区的文化标志之一(一)“释比唱经”的主角作为羌族民间文学、口传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释比唱经”起源于古羌族早期的宗教祭祀和主流文化生活直至现代,“释比唱经”中仍然保存了大量的宗教祭祀与政治文化色彩它是羌族哲学、神话、民族史诗、民间文学的传承,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羌语资料“释比唱经”主要是通过作为羌族祭祀的释比以演唱经文的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祭祀与传承,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以使羌族文化得到流传①由于“释比唱经”的主要传承人是释比,在运用舞台艺术来呈现“释比唱经”时,释比当然就成为剧目的核心角色,成为整个舞台的核心那么,释比在“释比唱经”乃至整个羌族口传文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释比是羌族文化与知识的集大成者,也称为“许”“比”“释古”等②由于“释比唱经”起源于古羌时代,是远古先民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后经历史演变逐渐丰富起来,可以说释比在继承“释比唱经”这门技艺的同时,实际上继承的是羌族古老的文化与历史,是羌族原始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传播者,是一部羌族的“活历史”那么在舞台艺术作品中,释比无疑是整个剧目的主角,也是整个剧目传播效果的保障因此,无论是在“释比唱经”中、在整个羌族文化中、在现代化的舞台表现形式中,释比都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二)“释比唱经”的传承困境“释比唱经”的传承主要是指释比的传承释比在传承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由于羌族的以口传文学为主的文化传承形式,属于有经无书的情况,因此需要超常记忆力的人才能胜任,同时还需要拜师学艺,短则三年,长则九年,出师者屈指可数可以说,释比的传承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释比在唱经时不仅仅要表达经文意思,更需要符合羌族唱经的韵律,与音乐歌曲、戏曲演唱皆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专业演员未必能够代演释比的角色,而真正的释比又缺乏舞台表演经验从演员角度来看,“释比唱经”的舞台艺术呈现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释比唱经”在当前的传承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仅靠口头传播,继承人无法全盘复制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释比唱经”有经无书的传承方式,完全依靠传承者的记忆力去一段、一句地复制,很难达到全盘复制的效果,且传承者具有个体差异,直接影响了传承效果二是释比文化愈久弥旧,传承中难免有变异现象和遗漏之憾事同样考虑到“释比唱经”有经无书的传承方式,在传承过程中极度考验传承者的记忆力,这样就使得一些篇章或唱词在传承过程中、在传承自己的记忆中发生变异或遗漏的情况三是时代变迁和现代文化的撞击,使释比传承可能后继无人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有本传承的形式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承的主体形式,且由于传承内容较多、传承文化也需要不断发展、融入新的知识范畴,很多羌族青年不愿意再传承释比文化,而更愿意接受新的文明形式,使得释比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四是释比文化的传播者年事渐高,相继离世,没有传承下来的经典及绝活相继失传,成为永远的谜和遗憾特别是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释比唱经”的传承几近中断利用舞台艺术的现代传播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释比唱经”的文化传承问题,但仍然存在艺术创作融合的问题

二、“释比唱经”艺术呈现

释比是羌族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沟通神、人、鬼的桥梁③羌族的一系列大事记,包括婚嫁、法事、宗教活动等,都离不开释比的身影,而释比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释比唱经”,通过唱经的形式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记录英雄与神等等,为羌族历史的延续发展尽职尽责(一)“释比唱经”的表演形式要通过舞台形式来展现“释比唱经”就需要演之有物,通过舞台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一个剧目,才能称之为一台完整的舞台表演活动也就是说,要通过舞台展现“释比唱经”,则需要围绕“释比唱经”的主要活动进行再现与适度创新,但前提是紧紧围绕“释比唱经”的原生态活动根据其经文内容不同,“释比唱经”主要应用于三个重要场合:一是敬神场合中运用的《上坛经》,从经文内容来看较为严肃庄重,主要进行“请神”“酬神”“还愿”三项活动,分为正经和副经两大部经文二是人事活动中运用的《中坛经》,从经文内容来看更加温和、生活化,以祈福居多,主要进行“婚礼法事”“丧葬法事”“还愿”三项活动,分为序经和正经两大部分经文三是鬼事活动中运用的《下坛经》,以祭祀居多,主要进行“驱鬼”“送鬼”“驱邪”“招魂”四项活动,分为开坛经和正经两大部分,与《上坛经》一道都是用于古羌族时期政治与宗教生活的主要活动原生态的“释比唱经”活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羌族传统文化生活,也保留了羌族人民的原生态生活,为舞台艺术再现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二)“释比唱经”的艺术特色从“释比唱经”的分类可以看出,它融合了羌族文化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深入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之中,是羌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释比唱经”的应用场合较为广泛,与羌族的多项文化艺术都有结合,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从“释比唱经”的表现形式来看,涵盖了说、唱、跳、技等艺术形式,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展现形式一是“说”“释比唱经”虽然被誉为“唱经”,实际上采取了诵念经文的形式,而与传统意义上的演唱不同释比所唱的经文是羌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原生态文化,与藏经、佛经都有所不同,它是古代祭祀敬神等政治与宗教活动的演化,是一种有经无书的经文,无论是记忆还是传承,无论是内容还是说唱方式,都极具羌文化特色二是“唱”“释比唱经”中的“唱”与羌族歌曲中的“唱”有所不同,也具有说的成分,即要将经文按照羊皮鼓所敲的鼓点韵律吟诵出来,要求释比一边唱经一边敲鼓,且所敲鼓点的韵律与唱经韵律匹配,对释比的音乐才能与演奏才能也有一定的要求三是“跳”“释比唱经”中的“跳”虽然与羌族歌曲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萨朗舞中的经典之作“取火种”,就是释比在法事过程中常跳的一种舞蹈,再现了羌族先民为生存向天取火种的勇气与智慧;再如萨朗舞中的“颂神禹”是对远古先神的敬畏,这是释比在法事与宗教活动中常跳的舞蹈四是“技”“释比唱经”实际上是对释比个人能力的要求,对于各项法器的制作与维护,如羊皮鼓的制作与修护等工作,都需要释比来完成另一方面,在一些法事活动中还需要释比在唱经的同时完成一些手工技艺,比如还愿会中常见到的剪纸技艺,需要释比用麦草、擦能等材料剪出各类动物形状,用于祭祀活动“释比唱经”在羌族文化中是独具特色无法替代的文化形态,通过舞台艺术来呈现“释比唱经”,则需要充分了解其艺术特色与表演形式,才能有的放矢地运用现代舞台艺术对“释比唱经”进行演绎、传承

三、舞台艺术的创作

最好的传承就是演绎,而最好的演绎是保持原生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适度的改编创新尽管羌族口传文学具有集体创作和流变性的特点,但在舞台艺术的创新演绎中,仍然要坚持保留“释比唱经”的原貌,包括表演形式与经文内容(一)原生态实景演出原生态实景演出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实景舞台表演艺术形式,近年来各地较为流行通过户外或户内搭建舞台,将原生态民俗文化的真实形态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主要通过舞台声、光、电等特效效果的运用,将原生态表演形式放大到舞台上,营造立体的舞台视觉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延展原生态艺术形式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释比唱经”中包涵了大量的羌族远古流传下来的“请神”“酬神”“还愿”“婚礼法事”“丧葬法事”“还愿”“驱鬼”“送鬼”“驱邪”“招魂”等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具有神秘感与仪式感运用舞台背景、声音与光电结合的效果,再现古羌族与现代羌族人的生活形态与民俗文化变迁,营造时光穿梭之感,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观赏情趣;另一方面整个实景演出的核心是以“释比唱经”的不同活动浓缩而来的,重要在于展现唱经文化的特色与仪式感,满足舞台演出及通俗性传播的要求总之,实景舞台表现形式的最大优势可以使“释比唱经”这种古老技艺更加通俗化、大众化,尤其适合羌族以外观众的欣赏,对传播“释比唱经”和羌族口传文学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二)释比文化剧展演我们在认真记录、传播“释比唱经”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为其传承付出一代又一代人心血的释比即使在当前不断推进羌族口传文学的记录工作时,在努力改变有经无书、口口相授的环境下,我们仍然不能忘记或者说在舞台艺术的重新演绎中摒弃释比的作用应当在介绍“释比唱经”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同时,解读更加神秘的释比及释比文化,将“释比唱经”文化抢救工作升华释比文化与“释比唱经”文化是相应而生的,可作为舞台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内容,或者作为推广“释比唱经”文化的另一种形式释比文化剧的创作,是以释比这个职业和人物角色为核心,通过现代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形式相结合,创作新型的实验剧形式,将“释比唱经”的各项法事、宗教活动串演其中,从释比人培养、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展现羌族的释比文化展演的形式可与民俗或非遗文化交流的途径在不同地域上演,通过展演促进“释比唱经”及释比文化的传播

作者:李韵葳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