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艺术创作研究
时间:2022-05-08 03:00:43
导语:传统美学艺术创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具代表性、对现代中国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该文以宋代美学背景和绘画特点为视点观察现当代中国艺术环境,中国传统美学扮演着什么角色,两者有什么关联,这是每位艺术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追问。现当代艺术背景下的中国画将怎样参与到艺术全球化的进程中,怎样才能使作品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作为当代不可或缺的元素存在下去,是每一位中国画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宋代绘画;现当代艺术;关联
在宋代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下,其社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就社会基本结构而言,经济文化空前发达,民族危机极端深重,繁华与忧患并存;就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而言,道德规范极度强化和对生命情感的追求并存;就社会审美意识结构而言,伦理教化和审美自由、功利和超功利对立并置。在文化心理影响下,宋代美学既体现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自由的对立上,也表现在伦理追求与政治取向的似同功而实异趣上。从汉唐气象到宋元境界,宋代美学一方面走向理性、成熟,另一方面走向生活、休闲。宋代社会繁荣,其美学风尚和意趣比汉唐更多地切入生活的休闲志趣和境界。在美学境界上,由兴象、意境的追求转向逸品、韵味的崇尚,由“境生于象”的探讨逐渐转向“味归于淡”的品析。
如果说唐代美学的核心范畴是“境”“神”,那么宋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则是“意”“韵”。三教合流的调适,尤其是禅悦之风的浸染,给宋人提供了一种进退自如的心理机制。因此,与理性追求和忧患意识的沉重基调相辅的是宋代仕隐文化和士人普遍具有的洒落心态,苏轼是其中的代表,受到士人的推崇。总体而言,宋代士人的处世态度倾向于睿智、平和、稳健和淡泊。宋代虽少了汉唐的野性和豪迈,却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人生上表现为入仕出尘的无可无不可,审美上表现为雅与俗、刚与柔方面兼收并蓄。艺术表现上,宋代艺术多追求精灵通透的心境和意趣的表现,唐代的壮美逐渐淡化,而含蓄、和谐、宁静、平淡逐渐成为主流。但平淡不是贫瘠枯淡,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静而隽永,淡泊而悠远。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成为宋代文人的审美风范。宋代重视的“悟、趣、味、逸、闲、适”在一定程度透露出宋代的审美倾向。回归现代,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桥梁即中国画的新传统,宋、元、明、清的文人画演变形势是走向内敛,有时趋向不同文化层面的融合。唐代对于魏晋传统的融合转型,宋代对唐代传统的继承创新,元代对宋代的继承创新,说明后代对前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必然。现代要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审视中国画新传统,可以从历史背景的过去与现在、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新传统)、艺术批评的继承和创新、绘画实践的融合和转型(创造传统的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美学价值下的时代性、民族性、个性正是其中的内核。现当代艺术虽然多元并存,但往往昙花一现,新现象、新观念不断诞生的同时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西方美术偏重形与质,而中国美术更看重神与韵。影响画面构成和笔墨的是处事原则和格调,创作者需要在中西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支点。宋代所推崇的“气”与“象”、“逸”与“远”、“韵”与“味”、“闲”与“适”和现当代艺术中自然的自我情感表达于画面下深厚的意蕴相契合,要站远,不再纠缠于视觉感受,而是专注于视觉感受后思想上的触动,或许可以看出内在的连续和发展。对当代的理解要根植于民族发展史和现实的生存空间。19世纪后期出现的“绘画即偶遇”,不去计划什么,也许在下一步偶然的画面下就会有惊喜。不论是审美意识还是艺术理论,大量、多样的材料提供了无数的艺术处理方式,而艺术家的创造力则是通过媒介对模糊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的能力。宋代美学对于现代有很大的启示,宋代美学中具有一些和当代艺术相契合的观念,说明宋代中国画在当代中西融合背景下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林风眠选择的绘画新传统,是站在西方艺术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中国艺术的非连续传统,起点很高,却没有一定强度的实践和接受群体(因为当时的欣赏者没有完全从经济上解脱出来,缺乏一定的审美趣味来指导批评)。而经过徐悲鸿中西融合教育的过渡,现代中国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当代艺术现在作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潮流,还在徐徐涌动,而作为一种美学,其正确性还需要经过历史的检验。
作为当代艺术的参与者、创作者,我们要把握现代美术作品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并试图以最刺激的形象打入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特点,要以宋代传统美学的传统根基上通秦汉,下通当下,学习各朝代的传统美学、艺术批评观、创作理念,借鉴全球优秀的文化潮流,在潮流中保持自省,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追求个性。高质量的绘画不仅体现画家本人的个性,也体现艺术语言的个性,就像林风眠的创作一样,探寻自己的艺术道路,发现符合当代审美趣味及其不朽的精神归属。
作者:闫 浩 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 上一篇:综合材料艺术观念研究
- 下一篇:微信平台条码系统艺术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