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与技法分析
时间:2022-07-19 08:32:44
导语: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与技法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与技法材料分析为主,主要是针对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同的形式语言与材料技法的简单分析。
关键词:艺术创作;形式语言;技法分析
一、艺术创作中表现中形式语言的分析
油画的形式语言可以通过构图、色彩、明暗等方式表现出来,绘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为了解答时代提出的难题——创新,形式语言成为了艺术家们纯粹的精神追求,运用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向观众娓娓道来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绘画方面,形式并不像数学题,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它只是一种创造,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人创造,就会包含不一样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风格即人”,绘画当中的形式语言也同样如此。现代艺术将形式归纳为感性思考,将内容归纳为理性思考,随着时代的变化,绘画作品也似乎与现代人、现代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有些艺术从曾经的美走向了丑,从完整、清晰、多意走向了局部、模糊、简洁。抽象、变形和夸张的艺术作品更加迎合吸收快速文化的当代人。在艺术家的画面上,艺术家沿用了部分传统绘画形式,也融入了大部分当今的现代艺术手法。下面艺术家将从构图、造型、色彩形式三个方面来分析画面的形式语言:
1、艺术创作中构图的应用方式
从构图形式上:构图在狭义上讲是指艺术家为了表达自身创作的思想与情感,根据题材和主题的要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合理地处理主要人物与物体的关系和位置,并将其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为了充分体现画面构图的形式语言。艺术家打破以往传统绘画的构图程式,转向平铺直叙,画面力求简洁、明快,减弱场景的三维空间,人物的前、中、后分布让空间感仍然有所保留;画面满而有疏,主体人物集中在画面中央,左右所留的空间几乎一致,使画面达到均衡,画幅的上边框好比天空,下边框好比地面,画面上方留有一些空白,最下方的人物没有采用全身构图,与左右两块树叶结合,整体使画面重心向下,中间与后面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将视觉向上牵引。大部分风景油画中植物的排列方式,树叶的排列看似无意,实质上艺术家经过了精心构想,整体上减少了物体前后关系和透视因素,仅仅将树叶和人物分为两个平面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树叶衬托在人物后方,使画面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同时也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2、艺术创作中造型的应用方式
从造型形式上:书法家林散之就说过:“守墨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应从有法求无法,更向今人证古人。”艺术家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艺术家们应该追求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时刻抱有创新意识,打破现实的约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艺术家在写实基础上加入了自主的组织,注重“形式规律”和“主观的创造”,将画面元素进行了主观地重构。一开始艺术家用写实的手法来画叶子,之后发现叶子与画面几何化的主体人物不够协调,于是经过调整,用线条和平面的色块组合成叶子的形状,将大小不一但造型一样的叶子堆积成形穿插在人物后面,使画面达到视觉上的张力。
3、艺术创作中色彩的应用方式
从色彩形式上:在画面形式语言表现中色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算简化、抽象了物象的造型,每位艺术家也仍然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对色彩的升华。例如画面中需要处理人物的服饰与人物肤色,艺术家将画面中人物服装与脸部的色彩主观化处理,人物的脸部与裤子色彩为黑白灰的无彩色效果。为了避免画面大面积绿叶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艺术家将叶子青草禾苗的嫩绿色衍生成了衣服的颜色——红、黄、蓝,使画面色彩即鲜明,又和谐,还不缺乏丰富的内容,画面衣服与树叶的颜色具有了新颖、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艺术创作中的技法分析
油画技法发展到现在,大致分为几种:有透明薄涂的画法,有不透明厚涂画法,有亮部不透明厚涂、暗部透明薄涂的结合画法。这些画法延续到今,许多画家仍在沿用,最后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油画材料在绘画创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运用影响着整个画面的绘画面貌。从画面的技法上来看,如果整幅画艺术家都采用平涂,舍弃其他技法的修饰,追求画面平整的效果。用线勾出外形后用颜色平涂。颜色与颜色之间没有叠加,色块与色块之间也减少层次,从技法上让色彩更为鲜明。并将重点放在刻画主题的刻画上,几何化的抽象部分需要经过精心细化,层次不多但仍然追求立体效果。不仅使整体更为生动,还注重整体的完成性。从画面的材料使用上来看,现在绘画材料并不需要从前那些复杂的步骤,成品的画布给艺术家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画面上,艺术家主要采用层层罩染的薄涂技法,对画面精心地刻画,不留笔触,使画面无论是近看还是远看都有精致细腻的效果。因为油画干了的时候与刚上色时的色彩不同,每次作画时艺术家都会先上上薄薄的一层调色油,使画面的颜色恢复原来的光泽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修改,使修改的部分与画面相互渗透、混合。整个画面虽然仍然注意了一些技巧上的追求,但最主要的是将画面向知识文化内涵层面上跳跃与提升,使画面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并做到情感的升华。
作者:杜宇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07).
[3]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7.
[5]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威廉•弗莱明《艺术与观念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王其均《当代潮流新手法的比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
[8]薛宣林.《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M].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
[9]王建丽.《浅探中国画的发展之路》[M].《艺海》,2011.
[10]冯斌.《谈中国画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1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7.
- 上一篇: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 下一篇:电脑美术与油画艺术创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