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艺术设计人才需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5-22 04:06:43

导语:探讨艺术设计人才需具备的素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讨艺术设计人才需具备的素质

设计原则:功效原则(各方位的功能得到最大延展);机制原则(更大程度上符合人体工程、力学机制);选材原则(根据功能目标和审美目标,选择最适当的材料);美形原则(主要是指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形象)。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哲学、自然科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设计学科的分类:为设计现象学、设计心理学、设计行为学、设计美学、设计哲学、计算机图形图象学、设计教育学等等。看到上面以“设计”为内核展开的论述,我们不得不说设计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既是专业的又是丰富的,正因这些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人才才会作为专业的人才加强其素质,毕竟,设计师有了较强的素质才能出好的作品,而最后设计师的水准也得靠作品来说话。

1内素质

从设计产品本身的要求推导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素质,内素质在这里指艺术设计人才自身应具备的适合一件真正艺术设计作品所要求的素质,它是一个设计者创造一件艺术设计作品必备的根基性的知识和条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渊厚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顺应设计原理而具备的能力素质。第三,天赋性的素质。这三个方面偏重设计人才自身的反观。

(1)渊源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前文以“设计”为原点展开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设计本身所要求知识的广度性和宽面性。在这里虽不要求设计者对这些知识都精通掌握,但至少对“设计”所涉知识有一种底线式的了解,因为这既是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奇思妙想之灵感的助燃器,也是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我们将这种知识结构框架为一种金字塔式构成,最底层是基本的人文与学科,包括:历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知识等等;再上一层是和大文化相关的知识:艺术学、美学、建筑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再上一层是和设计这个门类相关的知识结构:设计史、设计风格、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等;金字塔的顶端是设计人才所从事的设计分类的知识,尤其是对分设计的设计流程的把握,譬如平面设计除了掌握基本的软件和色彩知识,也要对印刷流程有相应的把握。以上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看似有些纷繁杂乱,毫无秩序,然而这个系统的知识却是一个设计人才所依靠的灵感诱因,没有广博的知识作后盾,再敏感也不会创造出有高度、有品位的设计作品。设计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知识的竞争,设计人才理应掌握这个先机。我国的明式家具,被誉为是家具设计上的顶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找到了完美结合点,遵循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原则。如果没有明代设计者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把握,明式家具的地位也许不会达到如此之高度。罗马有句谚语“DoastheRomansdo”,影射到设计领域也应如此。再譬如,我们要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得到广泛接受,就要注意不要触及一些国家、民族、种族的忌讳。例如,我们不能拿别国的国旗当自己的包装纹样,不能把一些民族的图腾偶像做商品贩售,这些都是属一个设计人才应了解的知识。

(2)能力素质。它是一个艺术设计人才所具素质最重要的一环,是其成为设计人才的凭借。首先,感官敏捷的受激和应激能力。就是设计人才要有一种敏感的设计意识,要看到别人所未看到的,要听到别人所未听到的,要感觉到别人所未感觉到的,并将这些应激和受激得来的东西物化到自己的作品中。“一朵花可以唤起我多于用眼泪表达的感情”,“一粒沙里看世界”,“雨后的山像洗洁了的良心”,这些对花朵、沙砾、新山而产生的丰富文学应该同样可以借鉴到设计中来,对生活的敏感是所有敏感的基础,对生活的再设计是所有设计的基础。譬如我们所熟悉的悉尼歌剧院,建筑的色彩与造型就是丹麦设计师伍重从贝壳和白帆中找到的灵感。总而言之一句话,一个真正的艺术设计人才就要能从颜色里听出声音,从声音里带出图形,从而营造出自己的设计作品。所以,思维活跃的意识对设计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其次是思维素质,包括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鲜活跳跃的动因思维等。创新就是使自己的作品标新立异,独僻蹊径,有个性凸现,就是使自己的作品能惊人沉梦,振人脑髓。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设计艺术的不竭动力。毕加索说,拙劣的艺术家总是戴着别人的眼睛;中国也有“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的说法,所有这些都是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总之,传统而不落窠臼,奇想而不诡异,创新而不滥作,正是当下中国设计潮流所在。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就是要“精骛八极,神游万刃”;就是“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是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会去进行一种真实的虚构,特定的反射。而鲜活跳跃的动因思维就是一定程度上,感性大于理性和用身临其境的角度去别样思考。这一点上鲁迅先生说的好:研究需要理智,要冷静,而创作须有感情,至少总要发热。艺术设计创作可同言而语。总的来说思维素质就是要有一颗敏锐的甚至是神经质的大脑和心灵。能看到社会的脉搏在跳动,看到声音的旋律在舞蹈,能看到命运在敲门,能看到自己的设计在流淌,也就是独具“第三只眼”!最后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扎实的技法技巧和对形象完美表达的素质,也就是把“第三只眼”看到的东西物化成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诗序》上古人用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表达自己的感情;《庖丁解牛》中庖丁用“游刃有余”标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道艺合一之美。那设计人才用什么去表达呢?我们不能设想,如果李白没有炉火纯青的文字调遣能力,其瑰丽想象依之何方;罗中立没有过硬的油画技巧,扎实的基本功,其巨画《父亲》能震撼得几人;韩美林没有踏实的“匠术”,其设计作品何以蜚声闻名!不难看出,一个艺术设计人才如果没有真正的技艺基本功,其理念和思想是很难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即便他有再好、再创新的想法。所以,这种把形而上的创意与观众衔接的技艺能力是尤其重要的,是一个艺术设计人才的最基本也是最为根本的素质。

(3)天赋素质。天赋是无形的东西,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真真实实存在着。朱屺瞻说,画虽小道,入门则难,欲求大成则难之又难,天分学力缺一不可但天分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不是谁都像莫扎特那样六岁会作曲,也不是谁都像王勃一样七岁会吟诗。作为艺术设计人才虽不要求有与生具有的设计意识,但也不能是“泯然众人矣”的思维,至少对待设计应是敏感的、执著的,能够在生活中遇到设计问题有想办法解决的欲望,能有看到好的设计发自肺腑地认同欣赏而学习的素质,如果只是为了“职业”而设计,这样的设计是很难有深度和影响力的。

2外素质

外素质主要侧重于设计人才的社会人、时代人这一角度。在各个时代对设计人才的定位虽有共同的一面,更有相异的一面。笔墨当随时代,设计也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是一些新科技和技术的出现诞生了彪炳青史的设计,埃菲尔铁塔就是一例,所以说外素质主要设计人才的共性社会素质和在当下时代应该具有的一些“与时俱进”的素质。

(1)设计者的设计应以满足社会、服务人类、和谐自然为要求,并遵从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艺术设计人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能仅让作品囿于自己的天地,孤芳自赏。设计应符合大众,服务社会。英国评论家拉斯金说:如果设计者和使用者对某件作品不能引起共鸣,那么,哪怕把它说成是天堂里的神品,事实上也不过是十分无聊的东西。被称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它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时下,环境和自然问题成为主流,源于生活本身的设计和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呼声颇多,而当下的设计产应亦应多考虑自然的因素,力求达到“人——设计品——自然”的和谐,近年来的仿生设计和绿色设计便是有益的探索。

(2)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应该是精神贵族,不会因金钱和名利而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设计操守。艺术大师张大千说,艺术,感情之流露,人格之表现,作者平日即须培养良好的风骨和情操,如果徒研技巧,即落下乘。英国作家罗斯全也曾在《论画家的修养》中提到“虚荣或自私的人”、“浅薄或猥琐的人”、“虚伪的人”不能做艺术家。所有这些,不仅仅针对艺术,同样是一个优秀设计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即设计艺术的良知。

“对设计院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是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是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是的,艺术设计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创意、制作、传播的过程。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认定和优秀设计作品的评定,是有诸多因素构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一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让自己的作品在艺术上、技术上、市场上找到完美结合,并把这三方面所涵容的知识、具有的能力、所备的素质渗透在自我生命个体中,唯有如此,才能堪称其为一个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董庆涛单位:河南驻马店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